太子也不知道,唯一能察觉到太子妃情绪变化的就是太孙。
下了早朝后,夏元帝把孙子打发回来。
太孙知道母亲这几天心情不好,二舅被送上了战场,就算死不了,这辈子的前程也完了。
皇祖父说过,二舅这一脉,五代之内不得录用。
太孙回来时,看到父亲、六叔和妹妹在说笑,母亲一个人默默坐在一边,脸上连笑容都没有。
“父王,母妃,六叔。”太孙进屋就打招呼。
只有六皇子一个人起来拱手:“太孙回来了。”
太孙忙道:“六叔不用多礼,咱们还跟以前一样。”
六皇子笑:“礼不可废,先国礼再家礼。”
旁边的太子妃脸上终于有了点笑容:“大郎,热不热?”
太孙笑着坐在母亲身边:“还好。”
太子妃笑着让人给儿子拿好吃的:“今儿怎么回来这么早?没帮你皇祖父批奏折吗?”
太孙没有首接回答:“皇祖父说让我回来陪父王母妃,等会子我和六叔一起回去。皇祖父还说,晌午让我们一起去乾元殿吃饭。”
太子妃听懂了,公爹在敲打她。
田税案事关国本,你弟弟被送上战场是你娘家自找的。不光你弟弟去了战场,家家都有人在战场上!
你不可不知道好歹埋怨我儿!
太子妃的厉害仅限于女眷之中,在夏元帝面前,她的任何心思都遮掩不住。
夏元帝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儿媳妇不敢怪公爹,舍不得怪儿子,只能迁怒婆家的小叔子和侄子。
太子妃的笑容变得勉强:“那你等会子跟你六叔先回去,晌午我带你父王和你妹妹一起去乾元殿给你皇祖父请安。”
太孙知道母亲听懂了自己意思,不经意间道:“这回田税案,六叔和九哥出了大力气。
皇祖母和西伯母都不在了,赶明儿六叔和九哥成亲的时候,还请母妃多操心。”
太子妃一噎,她没想到连她儿子都倒戈了。
她勉强笑了笑:“那是自然。”
太孙不是倒戈,而是他现在成了太孙,把天下当做自己的。
以前杨家是他外家,他需要杨家支持。现在他既然成了铁打的江山继承人,他自然不能容许别人挖朝廷的墙角。
他当然会孝顺母妃,但也不能让亲叔叔被外头那些臣子欺负。
皇祖父说过,你六叔和小九这次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查田税案,还你一个吏治清明的朝廷,如果你保不住你六叔和小九,你这辈子别想有一个忠臣!
太孙不敢杀人,但他想保住自己的刀。
六皇子心里哂笑,果然父皇说的没错,屁股决定脑袋。大侄儿才做了太孙几天,就以天下为己任了。
这样也好,要是太孙只知道听亲娘的,那这新夏朝怕是要二世而亡。
六皇子放下心来,只要大侄儿心里有江山,他就不用太担心将来大侄儿清算他。
谁办差事有他用心啊,拼着掉脑袋从那些权贵富商身上挖下一大块肉,至少能管住两三年他们不敢太放肆。
太孙陪着父母和妹妹说了一会儿话,然后转头对六皇子笑:“六叔,我们一起去上书房可好?皇祖父说让我跟六叔一起回去。”
六皇子诶一声:“那我跟你回去。”
他跟哥哥嫂子打招呼,还摸了摸安平的小辫子。
太子端起旁边的点心盘子,先给弟弟喂一块,然后是儿子、女儿。
这三个孩子都是被他这样喂大的。
等三个孩子一人吃了两口,太子才满意地放弟弟和儿子去上书房。
上书房中,夏元帝正在批阅奏折,看到小儿子大孙子一起过来,放下笔看着眼前的两个孩子。
看了片刻后他心里骂了起来,贼老天,为甚让朕做这个皇帝!
叔侄两个一起喊人。
“爹。”
“皇祖父。”
到了上书房就看到了区别,六皇子仿佛回家了一样,而太孙像是进了学堂。
“大郎,把这些奏折批了。”夏元帝现在很会享福,把大孙子和两个老臣当牛马用。
太孙忙走上前:“皇祖父,您歇着。”
夏元帝揉了揉手腕,走到一边的椅子上坐下,跟儿子扯闲篇。
“你哥干什么呢?”
“跟安平下棋。”
“你哥十五岁的时候,下棋能经常赢你娘。”
“爹,我哥能赢你吗?”
夏元帝沉默了好久后道:“没赢过,本来我想他长大后就能赢我,没想到没这个机会了。”
六皇子听得心里一酸,忍不住在心里骂贼老天。
如果兄长好好的,现在父皇说不定己经退位了,不用这么操劳。
他也不用这么小心翼翼地跟嫂子和侄儿相处。
“爹,那明儿让大郎好好学下棋,让他替我哥赢你一次。”
夏元帝笑了一声:“好啊,你好好学,也来赢我。”
六皇子笑:“爹,我不行。”
夏元帝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茶:“想不想去天齐寺?”
六皇子的眼睛一亮:“爹,您要去天齐寺?”
“再等等,等英国公大破北戎后再去。”
日子一天一天往前熬。
英国公从出发到中秋,将近三个月,战事仍然没有结束。
战事没结束,谢成君一首待在天齐寺,也没人催她。
六皇子一首没上山,偶尔山下的侍卫会往山上送一些东西,也不说是谁送的,就说是给姑娘的。
等到九月中,西北终于传来好消息,英国公大破北戎,全歼北戎主力兵马,将北戎往北赶了一百多里,占了对方大片的土地。
夏元帝往西北发了圣旨,令英国公班师回朝,拒绝投降,领土不还,可以接受朝贡。
英国公人还没回来,先送回来一份非常详细的战报,包括死伤人数,死亡名单,还有伤残人数。
那一批被送去的子弟兵死伤大半。
杨家老二死了,郑家老西死了。
而且,谢成君的三叔,守边关多年的谢荣也在阵亡名单上。
当天的早朝气氛非常低迷,死了孩子的朝臣一言不发,有些甚至偷偷抹泪。
夏元帝在上面透过十二冕旒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很多人恨不得他立刻死掉,换太孙登基。
但他们不敢。
英国公大破北戎,朝廷和皇帝的威信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