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沈氏商海智谋与家族风华

第51章 千金市马骨:舆论棋局的破局之道

加入书架
书名:
南洋沈氏商海智谋与家族风华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534
更新时间:
2025-05-26

2023年8月27日,南方湿热的空气裹挟着雨后的水汽,沈诗涵半倚在奔驰房车的真皮卧榻上,指尖在笔记本电脑键盘上快速敲击。车载卫星网络将全球舆情数据实时投射在墙面的柔性屏幕上,跳动的信息流中,关于星辰文媒洪水处理技术的讨论正呈两极分化——既有国际权威机构的赞誉,也夹杂着某些"专家"质疑"技术存在安全隐患"的刺耳言论。

"这些所谓的'专家',背后是三井财团在推波助澜吧?"沈宁推门而入,手中的平板电脑显示着最新调查结果,"他们花钱雇佣学术掮客,在专业期刊发表倾向性论文,甚至在国际论坛上公开唱衰我们的技术。"

沈诗涵冷笑一声,调出某知名水利专家在国际会议上的发言视频。画面中,白发苍苍的学者言之凿凿:"大规模洪水发电可能破坏流域生态平衡,这种急功近利的技术......"她按下暂停键:"既然他们喜欢用'权威'误导舆论,那我们就打造一支真正的专家天团。"

三小时后,星辰文媒官网突然更新招聘公告,置顶的"全球顶尖专家招募计划"用加粗红字标注:"年薪千万美元起,提供800平智能别墅终身使用权,可自由组建专属实验室,每位入职专家预支500万美金科研启动金。"附件中的待遇细则更是令人咋舌——不仅有双倍行业薪资、超额奖金,甚至承诺帮助专家孵化商业项目,共享技术转化收益。

消息如巨石投入深潭,瞬间在学术界掀起惊涛骇浪。麻省理工学院的水利教授在社交媒体发文:"这待遇比硅谷科技巨头还夸张!"剑桥大学的能源专家转发招聘链接时调侃:"或许该重新考虑职业规划了。"而在东京,三井财团的会议室里,高管们盯着新闻报道面色铁青——他们雇佣的专家年薪不过百万美元,与星辰文媒开出的条件相比,简首天壤之别。

七十二小时内,星辰文媒的招聘邮箱收到2.3万份简历,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级别的顶尖学者。沈诗涵亲自参与面试,在全息视频会议中向应聘者展示星辰文媒的科研设施:"这是我们新建的量子实验室,配备全球运算速度前三的服务器;这是深海科研基地,能模拟马里亚纳海沟的极端环境......"

"沈小姐,我有个疑问。"一位国际知名的生态学家推了推眼镜,"您如此不计成本地招揽人才,真的只是为了科研?"

沈诗涵的目光扫过屏幕上对方的论文,其中不乏对传统水利工程的尖锐批判:"教授,您在《自然》发表的《生态友好型基建理论》给了我很大启发。"她轻点桌面,虚拟沙盘浮现出东南亚某国的洪水治理方案,"星辰文媒需要的不是只会附和的'专家',而是敢挑战权威、重塑行业标准的思想者。"

最终,由37位顶尖专家组成的"星图研究院"宣告成立。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NASA前首席工程师、联合国水资源顾问等重磅人物。沈诗涵在成立仪式上宣布:"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技术话语权。每位专家都将独立负责前沿项目,甚至可以反向收购星辰文媒的子公司。"

新成立的专家团队迅速展现出惊人能量。由环境科学家主导的"生态监测系统",能在洪水处理过程中实时分析鱼类洄游路径,通过AI调整水流参数保护生物多样性;材料学家研发的新型纳米滤网,将泥沙分离效率提升至99.9%。这些成果不仅用数据粉碎了此前的质疑,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示范技术"。

当某西方媒体试图再次刊登负面评论时,新入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首接在专栏撰文反击:"抹黑者要么是学术不端,要么是被利益集团裹挟。看看星辰文媒实验室里的自由氛围,这才是真正的科研净土。"

在舆论反转的同时,商业版图也在加速扩张。星图研究院的专家们凭借国际影响力,为星辰文媒牵线搭桥。德国政府主动提出合作建设莱茵河洪水治理项目,巴西邀请团队参与亚马逊雨林生态保护工程。那些曾被三井财团掌控的学术资源,如今纷纷倒戈,要求加入星辰文媒的全球科研网络。

2023年深秋,沈诗涵站在星图研究院的落成典礼上,看着800平别墅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位白发专家握着她的手感慨:"我从事科研西十年,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学术自由与商业成功可以如此完美结合。"

她微笑着望向远方,那里,新的科研大楼正在拔地而起。这场看似豪赌的人才争夺战,实则是精心布局的舆论破局棋。当真正的权威站出来发声,当顶尖智慧汇聚成创新洪流,那些恶意的诋毁,终究会淹没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中。而星辰文媒,正以千金市马骨的气魄,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商业传奇与科技神话。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