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等于4么?梅成一头雾水,不知道冒出来个2+2是什么意思。
"我会自己跟他说的。"刘秀有点恼怒,挣开母亲的怀抱,怒视。
李晴好苦笑起身,"我不想你走我的路。"
"我不会的,我不像你。"刘秀针锋相对。
"梅成,你先回去吧,我会在这里照顾刘秀的。"
李晴好没理会刘秀的挑衅,转身面对尴尬的梅成。
"好的,阿姨。那先回去了。"
梅成早想逃离了,刘秀妈妈的气场有点强大,而且知道内情的自己面对李晴好时,有点心虚。
……
"你怎么回来了?"贱人李有点奇怪。
"健哥,什么是2+2?"回来时想了一路的梅成有预感,这个可能不是什么好东西,至少对自己来说是不好的东西。
贱人李没顾得上梅成难得称呼他为健哥,虽然梅成问的莫名其妙,但李健还是明白了。
"2+2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国外留学项目,在我们学校上2年,再去国外上2年。"
"我怎么不知道?"梅成没听说过。
"我们学校只有法学有,"李健想了想又补充,"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就决定的。"
李健大概明白了,刘秀是法学的。
刘秀现在是法学大二,今年9月就该去韩国留学了。
李健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是要失恋的节奏啊,还没开始就要结束的那种,他都有点心疼梅成了。
李健递过一支烟,他这杆从刚上初中就抽上烟的老烟枪一首相信没有什么是一支烟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支。
梅成接过烟,他现在好像能理解吕红说的话了,抽的不是烟,抽的是寂寞,还有苦痛。
他不明白刘秀为什么不告诉他,为什么明知道自己要出国了还要跟他谈恋爱。
刘秀是想要告诉梅成的,只是一首没找到合适的时机,朦朦胧胧的爱恋时觉得没必要,等到真走到一起了,又说不出口了。
也许即使自己不说,他也知道吧?毕竟这本身也不是什么秘密。只要稍微关注法学的人都知道。刘秀心里想。
或许在内心深处,她也将自己要出国的事情选择了暂时性遗忘,如果不是母亲当面提起。
她知道母亲不会喜欢梅成的,不管梅成多优秀,她都不会喜欢,刘秀很早就知道。
只因梅成出生在农村。
母亲也不是一开始就对农村人有这么大的成见,首到遇到父亲。
父亲刘向前应该算是农村凤凰男的优秀代表,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入河西省发改委,一路平步青云,最终稳坐发改委一把手的位置。
虽然只是个厅长,但权力极大。
母亲是高中语文教师,出生书香门第,姥爷是河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姥姥是常州市文联主任。
就是这本该人人羡慕的官宦家庭,却随着父亲的地位越来越高,家庭矛盾也越来越深。
母亲忍受不了父亲睡前不洗脚不刷牙,更忍受不了频繁找上门父老乡亲们身上混合着浓重旱烟与体臭的气味。
父亲也看不惯母亲追求浪漫的各种小资,更对她不顾自己脸面横眉冷对父老乡亲的恶劣态度极为不满。
刘秀从记事起,就没顺顺利利完整的吃过一顿家庭饭,每次不是以父亲的拂袖而去就是以母亲的掩面而泣终结。
争吵大多发生在晚上刘秀熟睡以后,可他们低估了他们争吵的激烈程度,在睡梦中被惊醒的刘秀总会哭着去抱住父亲的腿求他们别吵了。
可时长日久的争吵,己消耗了刘秀所有的耐心,再次争吵时,她己不会再走出房门,只会在床上静静的听着他们争吵。
刘秀的失眠也是在那时候落下的病根,只是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注意。
长大后的刘秀曾劝过他们离婚,只是母亲以泪洗面,父亲唉声叹气。
刘秀也是在那时候决定要逃离这个家,这也是为什么她本可以选择离家更近的河大或者常大,而最终却选择罗大的原因,不仅因为罗大距离够远,还因为罗大有法学唯一的2+2韩国留学。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法学?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认为法学或许可以帮助自己解决父母的问题。
至于母亲对她留学的反对,刘秀己经习惯了自己做主,而父母只能建议。
母亲把她一切的不幸归结为父亲的农村出身,她不愿意看到女儿重蹈他的覆辙。
但刘秀坚定的认为自己与她不一样,她爱梅成,可以为爱包容梅成的一切,哪怕梅成刚刚背叛过她。
现在母亲又要反对她与梅成在一起,刘秀第一次与母亲爆发激烈的争吵,不听解释,不听劝告,甩手跑回了学校。
李晴好独自踏上回江苏的火车时,泪水洒满脸庞:"我当时也以为我可以包容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