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警报骤响震商庭
1998年6月13日清晨,星宁集团68层办公室的落地窗被暴雨击打得嗡嗡作响。童浩林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新闻弹窗,脸色凝重如铁——长江流域全线告急,洪水水位突破历史极值,武汉、九江等地多处堤坝出现险情,实时灾情地图上,红色预警区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
“童总,应急管理部发来求援函!”秘书抱着一摞文件冲进办公室,“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物资告急,急需帐篷、发电机、救生艇......”
会议室里,紧急会议提前召开。马华腾、丁磊等核心成员面色严肃,投影幕布上,卫星云图显示暴雨云团仍在持续聚集。“目前集团能动用的救灾物资,只有东南亚分部储备的3000顶帐篷。”王丽娜快速翻着报表,“但物流通道因洪水受阻,最快也要三天才能运抵灾区。”
童浩林手指敲击桌面,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星辰大海”书法作品。突然,他想起父亲教导的话:“商人逐利,但更要守义。”“立刻启动‘方舟计划’,”他的声音沉稳有力,“通知所有子公司,暂停非紧急项目,全力筹备救灾物资。”
二、全球联动筹巨策
星宁集团的全球供应链系统在暴雨中高速运转。童浩林亲自拨通华硕陈立行的电话:“立行,急需5000台便携式发电机!价格不是问题,重点是48小时内送达深圳港!”与此同时,他连线在澳洲的小舅舅童远洋:“食品集团所有库存压缩饼干、矿泉水,优先供应灾区!”
在深圳总部,苏婉婷带着团队争分夺秒制定运输方案。她盯着电子地图上被洪水阻断的公路铁路,突然眼前一亮:“调用星辰航空的货运专机!再联系海军,申请开辟空中绿色通道!”
财务部门也在紧张测算。“初步估算,首批救灾物资及运输费用将超过2亿元。”王丽娜汇报时有些担忧,“这会影响季度财报......”
“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广告投放,”童浩林打断道,“把省下的钱都投到救灾上。记住,我们是从洪水里闯出来的企业,现在该是回馈社会的时候了。”他调出十年前龙岩洪灾的旧照片,那时的他刚创业,曾和乡亲们在泥水中抢救物资。
三、火线驰援战洪魔
6月15日凌晨,首批装载着发电机、救生衣的三架货运飞机从深圳宝安机场起飞。童浩林坚持随队前往灾区,登机前给苏婉婷发了条短信:“守好后方,等我凯旋。”
武汉天河机场,暴雨如注。童浩林踩着没过脚踝的积水,指挥物资卸运。远处,长江大堤传来此起彼伏的号子声,解放军战士扛着沙袋在泥泞中奔跑。“把发电机优先送往医院!”他对工作人员喊道,“再调200艘冲锋舟去九江!”
在受灾最严重的洪湖地区,童浩林遇到了正在抢险的大舅舅童振国。副市长浑身湿透,嗓子己经喊哑:“浩林,来得太及时了!群众己经断粮两天......”星宁集团的车队蜿蜒在被洪水淹没的道路上,车载喇叭循环播放着救援信息:“老乡们!物资来了!”
更令人动容的是,得知总公司的行动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星辰梦想基金学员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张一鸣带着龙岩的技术团队,开发出实时灾情上报小程序;王兴在厦门组织大学生,为灾区搭建临时通讯基站。
西、科技赋能显神威
在传统救援之外,星宁集团的科技力量发挥了关键作用。马华腾带领腾讯团队,连夜开发出“抗洪互助平台”。这个平台整合了实时水位监测、被困人员定位、物资需求发布等功能,短短三天注册用户突破百万。
丁磊的网易则启动无人机救援计划。200架装载着压缩饼干、急救药品的无人机,通过AI算法规划航线,精准投送到孤岛般的村庄。在某个被洪水围困的小学,当孩子们看到无人机缓缓降下物资箱时,雨中响起了欢呼。
最引人注目的是星宁集团与华为合作的“智慧堤坝”项目。通过在堤坝关键位置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测渗流、裂缝等险情,预警准确率高达98%。当九江某段堤坝出现管涌时,系统提前两小时发出警报,避免了一场重大溃堤事故。
五、大爱无疆铸丰碑
抗洪抢险持续了整整28天。当洪水终于退去,星宁集团的成绩单令人震撼:累计捐赠物资价值8.7亿元,救援受灾群众超30万人,修复损毁学校、医院127所。但更让童浩林骄傲的,是公司上下展现出的凝聚力。
在武汉的庆功宴上,童浩林举起一碗姜汤:“这碗酒,敬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同事!敬人民子弟兵!更要敬那些在洪水中不离不弃的老百姓!”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救灾过程的影像:志愿者背着老人转移、工程师冒雨抢修基站、孩子们捧着物资露出笑容......
回到深圳后,童浩林做出一个决定:将每年6月定为“星辰公益月”,集团利润的5%永久性投入救灾与民生项目。在他的倡议下,刘强东的京宁易购、陈立行的华硕等企业纷纷响应,共同成立“华夏救灾联盟”。
1998年的这场特大洪水,不仅考验了一个企业的担当,更见证了商业力量与社会责任的深度融合。当童浩林站在星宁集团的落地窗前,看着深圳的万家灯火,他知道,星辰集团的使命早己超越了单纯的商业成功——在灾难面前撑起一片天,在岁月静好时守护一方人,这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