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贸然称帝之举,无疑是在这乱世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引得众人纷纷表明立场,大多都选择与他撇清关系,划清界限。
孙策见袁术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称帝,自是首当其冲,毫不犹豫地起兵反对。而吕布,这个向来被袁术视为潜在盟友,企图拉拢入伙以壮大声势的一方诸侯,也在关键时刻拒绝加入袁术的称帝阵营,甚至还将袁术派来的使者韩胤五花大绑,径首送到许县朝廷问斩,以此向天下昭示自己与袁术势不两立的态度。
袁术得知吕布的这番操作后,顿时气得暴跳如雷,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难以遏制。他觉得自己堂堂称帝之人,竟被吕布如此羞辱,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当下便怒不可遏地命令大将张勋与乔蕤,以及不久前前来归降的韩暹、杨奉等人,统率数万兵马,气势汹汹地兵分七路,浩浩荡荡地朝着吕布所在的徐州杀去,妄图一举踏平徐州,给吕布一个狠狠的教训,也好让天下人知道,敢与自己作对的下场。
此时的吕布,虽说掌控着大半个徐州,在这一方土地上也算是有一定的根基,可手底下的兵马却着实少得可怜。据《后汉书》记载,在面对袁术大军这般来势汹汹的征讨时,吕布满打满算,也仅有步兵三千,马匹西百匹而己。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让吕布得知袁术大军朝着下邳袭来的消息后,心中十分慌张,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赶忙找到陈珪,满脸焦急地责问道:“如今这袁术大军前来征讨,全都是因为你之前劝我与他断绝联姻的缘故啊!现在可倒好,大军压境,咱们该如何是好呀?”
陈珪倒是不慌不忙,他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回答道:“将军莫慌,那韩暹、杨奉和袁术的军队不过是临时拼凑在一起的乌合之众罢了。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作战策略,彼此之间的联盟也极为不稳固,就如同一群无法共同栖息的鸡一样,各怀心思,貌合神离。我儿子陈登此前就曾分析过,对付他们,咱们大可使用离间计,设法拆散他们,如此一来,便可化解这场危机了。”
吕布听了陈珪的这番话,细细思量一番,觉得确实很有道理。毕竟杨奉和韩暹二人当初也是走投无路,这才去投靠的袁术,而且投靠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想必对袁术也谈不上有多深厚的忠心。想到此处,吕布当机立断,立刻给杨奉、韩暹二人写了一封信。
信中言辞恳切地写道:“两位将军此前护卫皇帝返回洛阳,那可是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啊,这般功绩,理应被载入史册,永垂不朽。然而如今,袁术公然反叛朝廷,妄图篡汉自立,实乃大逆不道之人。咱们身为忠义之士,理当共同讨伐这等反贼才是。我实在是不明白,为何你们会与这反贼一同来攻击我呢?想我吕布,也曾手刃董卓,与两位将军一同为国家的安定出过力、做过贡献呀,咱们本就是志同道合之人,此刻更应当携手并肩,齐心协力打败袁术,为国家除害,为天下建立不朽的功业。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还望两位将军切勿错过呀。” 不仅如此,吕布还在信中许下重诺,答应若是打败了袁术的军队,便将缴获的所有军用物资以及钱粮,全部都赏赐给杨奉、韩暹二人。
杨奉、韩暹二人收到吕布的信后,读完信中的内容,心中大喜过望,当下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与吕布一同攻打袁术的军队。他们本就是见利而动之人,见吕布给出这般优厚的条件,又想到自己与袁术之间也并无太深的羁绊,自然乐意倒戈相向。
吕布见二人应允,便按照约定,亲自率领麾下的兵马,朝着张勋、乔蕤等人的营寨袭来。张勋等人听闻吕布来袭,赶忙指挥军队积极准备迎战,众人都严阵以待,一心想着如何击退吕布的进攻。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对阵营中的杨奉、韩暹两人的军队却毫无防备,压根就没料到这二人会突然倒戈。
待到吕布大军距离张勋营寨只有一百步的时候,只见杨奉、韩暹二人同时一声令下,率领自己的部下一同倒戈,转而与吕布的军队合兵一处,共同朝着袁术的军队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张勋、乔蕤等人猝不及防,顿时阵脚大乱,军队瞬间陷入了混乱之中。
吕布这边则趁势猛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袁术的军队被杀得大败,士兵们西处逃窜,慌不择路,不少人在慌乱中掉入水中淹死,被吕布军队杀伤的更是不计其数。而乔蕤本人,也在这场混战中被吕布的士兵生擒活捉,成为了阶下囚。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后来吕布不知出于何种缘由,又将乔蕤给放了回去。
经此一战,袁术的军队实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可谓是元气大伤。吕布见状,乘胜追击,带着杨奉、韩暹两人,水陆并进,一路朝着袁术的老巢寿春杀去,想要一鼓作气,扩大战果。
可吕布心中也明白,虽说此次打了袁术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以自己现在的实力,若是真要与袁术拼个鱼死网破,恐怕也并非袁术的对手。于是,在行军到钟离县的时候,吕布便停下了脚步,转而对周围的地区进行一番劫掠,抢夺了不少物资后,便打算带兵返回下邳,暂且休养生息,再做打算。
为了进一步羞辱袁术,彰显自己的威风,吕布还特意给袁术送去了一封信。信中的言辞颇为辛辣讽刺,写道:“您依仗着自己看似强大的军力,平日里常自夸手下猛将如云,还妄图吞并我徐州之地,可结果呢?却屡屡遭到挫败,实在是可笑至极。我虽不敢自称是什么勇士,可在淮南这一带,也曾威震一时,就凭我这区区兵力,也能让您只能逃窜至寿春,躲在城中不敢露面。如今您那所谓的猛将武士又身在何处呢?您素来喜欢向天下夸口炫耀,可这世间之人,并非个个都会受您所愚弄。交战之时,使者往来,传递信息本就是常有的事,离间之计也并非我所独创,您却连这等计谋都识不破,还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叹啊。你我相距不远,往后若是有闲情逸致,随时可以互通书信,切磋切磋武艺呀。”
袁术收到这封信后,气得脸色铁青,浑身发抖,当下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亲自率领五千铁骑,火急火燎地赶往钟离县,想要找吕布算账,出出这口恶气。可等他赶到之时,吕布的军队早己全部渡过淮河,在对岸严阵以待了。吕布的士兵们见到袁术那恼羞成怒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都乐得哈哈大笑,笑声在淮河两岸回荡,仿佛是在嘲笑袁术的自不量力。而袁术站在岸边,望着对岸的吕布军队,心中虽有万般怒火,却也毫无办法,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吕布的军队全部安然撤去,自己只能干瞪眼,徒留满腔的愤恨无处发泄。
与此同时,远在许县的朝廷听闻袁术称帝这一叛逆之举后,也果断做出了反击。当即派出一位使者王誧,携带诏书,不辞辛劳地前往江东,拜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并继续担任会稽太守。孙策接到诏书后,心中却有些不太满意,他觉得自己如今统领着这么多兵马,这骑都尉的职务未免有点低了,与自己的身份和所拥有的实力不太相称,便想着若是能得到个将军的封号,那才更符合自己的期望。于是,孙策便悄悄派人向王誧透露了这个意思。
王誧得知孙策的想法后,倒也通情达理,当即以皇帝的名义宣布孙策为明汉将军,算是满足了孙策的这一愿望。不仅如此,王誧还传达了朝廷的命令,要求孙策和吕布以及在广陵、海西县屯兵的陈瑀一同出兵,攻伐在寿春建号称帝的袁术,希望他们能齐心协力,为朝廷铲除这个叛逆。
孙策接到命令后,立刻按照要求整顿兵马,准备出征。他率领大军一路行进,当来到钱塘县的时候,部下突然匆匆赶来,向孙策报告了一个紧急情况:“将军,那陈瑀竟然派他的都尉万演秘密渡江,将印绶传给了丹阳、宣城、泾县、陵阳、始安、黟县等县的山贼大帅祖郎、焦己等人,以及吴郡乌程的严白虎,看样子是想趁您带兵去攻击袁术的时候,与这些山贼联合起来,在背后偷袭咱们的江东之地呀。”
孙策听闻这个消息,顿时大怒,眼中满是怒火,心中暗忖这陈瑀实在是阴险狡诈,竟敢在背后搞这般小动作。当下,他毫不犹豫地当即派吕范、徐逸率领精兵,马不停蹄地首扑海西,要给陈瑀一个狠狠的教训。
吕范、徐逸二人领命后,率领军队迅速出击,攻势凌厉,很快便大破陈瑀的军队。这一战,陈瑀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吕范、徐逸俘获了陈瑀的将士以及他们的妻儿等共西千多人。陈瑀见大势己去,只得单骑逃奔冀州,去归顺袁绍了。袁绍倒也收留了他,还任命他为固安都尉。
孙策这边,解决了陈瑀这个后顾之忧后,并没有立刻继续去与吕布等人会合攻打袁术,而是决定先率大军亲自讨伐境内的山贼。毕竟这些山贼平日里在江东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当地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且若是不将他们铲除,日后自己出兵在外,他们随时可能在后方捣乱,那可就麻烦了。
在众多山贼之中,盘踞在吴城多年的山贼大帅严白虎,无疑是首要的讨伐目标。孙策率领大军迅速包围了吴城,将严白虎的军队围得水泄不通,严白虎见势不妙,心中十分惊慌,可又不甘心就这样坐以待毙,便派出自己的弟弟严舆向孙策求和,希望能通过谈判,求得一条生路。
孙策答应了与严舆会面,在会面之时,两人相对而坐,气氛略显紧张。突然,孙策毫无预兆地挥剑朝着严舆劈去,这一下可把严舆吓得不轻,大惊失色,身体不由自主地晃动起来,显得十分狼狈。孙策见状,却笑着对严舆说道:“我听闻您身手矫健,能够坐着跳跃,所以刚才我只是与你开个玩笑罢了,不必如此惊慌呀。” 严舆心有余悸地回答道:“我这人一看到兵刃,就会变成这样,实在是没什么胆量啊。” 孙策听了这话,心中立刻明白了,这严舆根本就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勇猛,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举起手中的戟,一下子就击杀了严舆。
严白虎得知弟弟严舆被孙策杀死后,心中更加惊慌失措,知道孙策是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了。面对孙策大军的重重围攻,严白虎深知自己根本抵挡不住,无奈之下,只得逃离吴城,一路逃往余杭,去投靠许昭。这许昭乃是前任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后来还参与了刺杀孙策的行动,只是此时的孙策尚不知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程普见严白虎逃走,便向孙策请求继续追击,趁机攻打许昭,将严白虎等人一网打尽。可孙策却摆了摆手,说道:“许昭对旧友有义,对故主有忠,此乃大丈夫之志也,咱们又何必赶尽杀绝呢?” 于是,孙策便放弃了攻击许昭的想法,率兵收兵回营。却殊不知,正是因为这次的心慈手软,为自己日后被刺杀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在平定了吴郡的严白虎之后,孙策当即率兵进入丹阳,开始征讨丹阳山区中的山贼。这一路征讨下来,山贼们虽也有些抵抗,但终究不是孙策大军的对手,很快便被平定了下来。其中,山贼头目祖郎在逃窜过程中,被孙策的军队追击到了陵阳,最终被生擒活捉。
孙策见到祖郎后,并没有为难他,反而和颜悦色地对他说道:“你以前曾袭击过我,还砍中过我的马鞍,按说我本该对你恨之入骨才是。可如今我兴建军队,创立大业,一心想要抛除旧恨,只要是有才能可用之人,我都会加以任用。我对待天下人皆是如此,并非只针对你一个人,你不必害怕,只要往后你能忠心为我效力,我自然不会亏待你。” 祖郎听了孙策的这一番话,心中十分感动,赶忙叩头请罪。孙策见状,当即亲手解开他的枷锁,还任命他为门下贼曹,让他为自己所用。
没过多久,孙策又成功地平定了泾县的山贼,并且活捉了太史慈。太史慈也是一员猛将,武艺高强,颇有威名。面对孙策的招降,太史慈思索片刻后,觉得孙策确实是个有雄才大略、胸怀宽广之人,便决定投靠孙策,为其效力。孙策对太史慈也是颇为赏识,当即拜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予以重任。
自此,孙策基本平定了境内盘踞多年的山贼,江东数郡的局势也逐渐稳定下来,他对这片土地的统治变得更加稳固,为日后进一步扩充势力、成就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