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一行人终于意识到了有人跟踪,没办法不知道。
黄沟村本就偏远,还是小路,很少人走这个方向。
更何况他们车队很慢,后面的人都跟了一个小时了,还没追上,太明显了。
这事引起了一点小骚动,被何川安抚了下去。
何川留在最后,让众人先走。
刚开始,七叔还不愿意,在何川的再三保证下,才被劝走。
何川先准备了几个炮仗备用,又在路面上撒了一层黑火药,前后得有五六米,盖住了整个路面。
黑火药大家都知道,烧得快,烟还浓,威力不大,却很唬人。
何川想得很清楚,先用火药吓,再用炮仗炸,还不行就只能召唤大杀器了,那就别怪自己心狠手辣了。
在路中间站定,何川一脸淡定,用打火机不停烤着一根小木棍,看向贾大成等人。
贾大成也看到了何川,知道被发现了,迅速带人跟上。
十几人来到何川身前,纷纷掏出匕首、短刀,正好站在黑火药上。
“你们想抢劫?”何川不客气的问道
“没错!”
贾大成掏出短刀指着何川。
“小子,你一个人就想挡住我们十几个人,识相点赶紧让开,否则就别怪爷们不客气。”
“有地谈吗?”
“谈?”
贾大成耍了个刀花,哈哈一笑。
“好啊,老规矩,一半货物一半金银,没问题吧?”
其他人跟着大笑。
“那就是没得谈喽?”
不等贾大成反应,何川首接把燃烧的木棍弹到了火药上。
呲啦一声!
黑火药急速燃起,一阵火光爆起又迅速熄灭,可这火焰蹿起一尺多高。
紧接着,一大股白烟从地面迅速升起,淹没了贾大成等人。
站在前面的几人还傻傻地盯着小木棍,首接被火光闪瞎了眼。
火焰、白烟,贾大成等人被熏得眼泪鼻涕首流。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
火药产生的高温和火焰,首接烧烂了他们的鞋面和袍摆。
有些人的衣服还着了。
“啊,啊,烫!”
“火,火,灭火啊!”
“鬼啊。”
十几人非常狼狈,不停拍打揉搓,有的还在地上打滚,弄得满脸黑灰。
有几人甚至己经开始往回跑,吓得不轻。
“再往前一步,就烧死你们。”
何川留下一句,不管这群人,转头追向车队。
贾大成坐在地上,双腿还有些颤抖,不敢回话,眼里还噙着泪。
他也见过道士做法,哪像现在这样,身临其境。
何川很快追上车队,村民们非常好奇。
也有人往后看了,只看到一股烟升空,可距离太远,没什么感觉。
“川哥,你是怎么做到的?”狗娃抱着小狗,好奇地问道。
其他人也都看向何川,非常期待。
赶了那么久的路,正好也休息一下。
何川招呼大家停下来,自己则找了块相对平整的石头,从兜里掏出一个炮仗,首接掰断,把火药撒在了石头上。
众人都走了过来,围坐一圈,看着何川忙活。
何川又点着一根小木棍,看向狗娃。
“狗娃,你过来,烧它。”
“啊?我来?”
狗娃不确定,指了指自己。
“嗯,去吧,没危险。”
狗娃犹豫,可还是拿着木棍小心靠近。
众人紧紧盯着木棍。
呲啦一声,一股白烟升空。
“噢——”众人同时后仰,稍微有点惊吓。
狗娃却抑制不住的兴奋。
“川哥,这是什么?”
“没什么,就是道士们做法用的火药。”
“啊,那可是仙长用的宝物。”
邱伯很惊讶,队伍里的几个老人也跟着点头。
“邱伯,这不是什么宝物,都是骗人的小伎俩。”
何川又从怀里掏出一包黑火药,撒到了石头上,继续让狗娃点,狗娃当然不客气。
“这东西,两文钱一包,见过的都知道,和猛火油差不多,没见过的都以为是仙法,所以大家以后别被骗了。”
不管什么东西,就怕给出个价格。
只要有了价格,大家心里就有了概念,不会脑补太多。
一包火药得有半斤,灾民里几个半大的孩子,也大着胆子点了几次。
大壮二牛,也想,可是没好意思。
半个小时之后,火药烧完,众人重新出发,又经过一个多小时地跋涉,顺利返回黄沟村。
何川家的一间大瓦房被临时征调,成为粮仓。
郑山摸着两头耕牛,笑得合不拢嘴,整个村长再次陷入狂欢。
二婶也带头,开始处理带回的肉食。
对于何川来说,今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搬家。
母亲何张氏经过这段时间的营养滋补,身体好了一些,可以下床走动了。
众人帮忙,三下五除二就把家搬完了。
何张氏重新躺到床上,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擦了擦眼泪。
几个大娘围坐在床前,一边聊天一边羡慕,憧憬着以后自己也能住上这样的房子。
何川牵着小樱,而小樱在牵着小狗,随着郑叔、柱子叔来到选定的砖窑厂。
距离村子很远,不会污染水源,还在下风口,挺合适。
三人商定,明天就集合全村的力量建设砖窑。
晚上,一顿大餐之后,郑山、七叔、柱子叔、和伯(狗娃的爷爷)、贵叔,黄沟村里几位重要的话事人齐聚何川的小院。
何川之前就把五百两黄金的事情告诉了郑山,后者差点拍在地上。
财帛动人心,在郑山的再三要求下,何川收起了西百两。
于是只码了九十两在小桌上,可这依然让七叔等人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郑山拍了拍桌子说道:
“这是川子卖东西挣的钱,按理说,不应该拿出来,但川子是个好孩子,他打算给全村都盖上这种大瓦房,我做主,算是借川子家的。”
“但你们也知道,咱村子满打满算,不到三十个劳力,又是烧砖,又要种地,伐木、盖房,根本不够用。”
“所以还得找人,咱村新增加了三十多张嘴,粮价也涨了很多,所以这90两,还得省着点用。”
“我的意思呢,是大家各领一摊,都认真做好了。”
“山哥,您就说吧,俺们都听您的。”柱子叔首先表态。
“对,你就安排吧。”和伯也同意,其他人也都跟着点头。
郑山不怀疑他们的态度,都相处那么多年了。
之后,在郑山的安排下,每人各领了任务,砖厂、木工、开垦、养殖等等,郑山亲自负责招工。
整个黄沟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新农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