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28日,炽热的阳光斜斜地照进300平公寓的落地窗。沈知意慵懒地窝在米白色的懒人沙发里,随手切换着电视频道。老式电视机里正播放着《渴望》的重播,刘慧芳的温柔嗓音与空调外机的嗡鸣交织在一起,为这个难得的休息日增添了几分市井气息。
"知意,快来尝尝我新学的酸辣粉!"王芳系着印有星芒LOGO的围裙,端着热气腾腾的瓷碗从厨房探出头来。红油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客厅,陈小雨放下手中的绣绷,林晓梅也从设计图中抬起头,几个女孩不约而同地围到餐桌旁。
"这味道绝了!"苏睛尝了一口,辣得首哈气却又停不下来,"比我在重庆吃到的还正宗!王芳,你什么时候学的?"
王芳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少见的得意:"上周和星火园区里做川渝美食的创业团队学的。他们还说要和星芒联名推出速食酸辣粉呢!"她突然想起什么,掏出手机,"对了,刚查了下账户,存款突破125.6万了!"
这句话让餐桌瞬间安静下来。林晓梅的筷子停在半空,陈小雨的睫毛微微颤动,就连一向大大咧咧的苏睛也放下了碗筷。125.6万——这个数字对于几年前还在为学费发愁的她们来说,曾经是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
"在我们贵州老家,这笔钱能盖十栋小洋楼。"林晓梅率先打破沉默,声音里带着一丝恍惚,"还能修通村里到镇上的水泥路,再也不用背着背篓走两个小时山路去赶集了。"
陈小雨轻轻擦拭着绣绷上的丝线,想起苏州老家那间破旧的绣坊:"能开个更大的刺绣学校,把妈妈教我的双面绣传给更多人。上次回家,隔壁阿婆的孙女还追着我问什么时候再教她穿针呢。"
苏睛晃了晃手中的可乐罐,气泡在金黄色的液体中升腾:"我要在阿深市建个食品博物馆,把爸爸公司的老配方都展示出来,还有知意做的第一版星芒汉堡的设计稿,都该放在玻璃展柜里。"她突然笑出声,"说不定以后会有学生写论文研究我们的创业史!"
沈知意听着姐妹们的畅想,脑海中浮现出苏北电子图书馆里孩子们的笑脸,湘城食品厂工人们搬进新家时的喜悦,还有星宁金融屏幕上跳动的股票曲线。她起身走到酒柜前,取出珍藏的红酒:"来,为我们的125.6万,也为那些还没实现的梦想干杯!"
高脚杯碰撞的清脆声响中,电视机突然插播新闻:"近日,由大学生创办的星火创业孵化园区模式引发全国关注,教育部宣布将......"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画面里,星火园区的标志性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采访镜头扫过正在调试机器人的学生团队、展示非遗文创的工作室。
"快看!是我们带出来的创业团队!"王芳指着屏幕上那个熟悉的校园二手交易平台LOGO,兴奋地说,"他们居然上央视新闻了!"
苏睛凑到沈知意身边,压低声音:"知意,你说我们是不是真的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她的指甲无意识地着红酒杯,"有时候半夜醒来,看着账户里的数字,都觉得像在做梦。"
沈知意望向窗外,远处的写字楼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楼下的街道车水马龙。她想起三年前那个在清华宿舍里,把十万块塞进王芳手里的夜晚,那时的她们只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却没想到会在不经意间掀起如此壮阔的浪潮。
"不是梦。"沈知意轻轻握住苏睛的手,"这是我们用代码、用设计、用一针一线织出来的现实。"她转头看向正在争论酸辣粉配方的姐妹们,"而且,这只是开始。"
夜幕降临时,公寓里依旧热闹非凡。王芳和隔壁班学金融的同学在线上讨论期货市场,键盘敲击声噼里啪啦;林晓梅戴着耳机,跟着时装周首播修改设计图;陈小雨把新绣好的星宁金融吉祥物摆在茶几上,歪着头调整角度。
沈知意躺在阳台的吊床上,望着漫天繁星。手机突然震动,是马华腾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香港办公室的落地窗外,维多利亚港的灯火璀璨,新安装的服务器在机房里泛着蓝光。"一切准备就绪。"他简短地说。
回复完消息,沈知意放下手机,任由吊床轻轻摇晃。楼下传来夜市的喧闹声,隐约还能听见小贩的叫卖。这一刻,财富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充裕,更是一种底气——让她们有能力去守护梦想,去改变世界,去把曾经遥不可及的想象,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当月光爬上窗棂,公寓里的灯火渐次熄灭。沈知意躺在床上,听着室友们均匀的呼吸声,嘴角不自觉上扬。125.6万只是一个逗号,在未来的道路上,还有无数个惊叹号等待着她们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