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7日,京城某豪华别墅区的铁门紧闭,曾经热闹非凡的顶流明星聚集地如今一片死寂。当红小生林宇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看着手机上不断弹出的解约通知,昔日代言品牌纷纷撤下他的海报,取而代之的是科技公司的芯片广告。他颤抖着拨通经纪人电话:“不是说资本永远需要明星吗?”电话那头传来绝望的叹息:“现在资本只要能撬动芯片和科技的‘硬实力’,你...己经过时了。”
资本风向的颠覆性转向
在星宁集团的战略会议室里,沈知意的全息投影悬浮在全球资本流向图前。红色箭头疯狂涌入芯片研发、量子计算等领域,而传统娱乐板块则呈现断崖式下跌。“全球资本都在为科技突破买单。”她轻点屏幕,调出好莱坞六大制片厂的财报,“迪士尼、华纳兄弟的股价腰斩,转而投资AI特效公司和芯片初创企业。”
沈宁将平板电脑推来,上面是某顶流明星的商业价值分析:“这位曾经单集片酬千万的演员,现在接不到任何剧本。他的粉丝经济模型在科技浪潮下,连算法推荐的流量入口都挤不进去。”沈知意冷笑:“当资本发现,培养一个能参与芯片研发的复合型演员,远比捧红十个流量明星更有价值,这场变革就不可避免。”
传统娱乐的崩塌与自救
曾经风光无限的娱乐公司陷入至暗时刻。华谊兄弟的股票连续20个跌停,董事长在股东大会上老泪纵横:“我们错估了时代,还在用流量思维做影视!”光线传媒紧急砍掉所有流量明星主演的项目,却发现编剧、导演团队早己被星宁影视挖空。某老牌经纪公司老板对着堆积如山的解约合同怒吼:“这些顶流明星,现在连给科技公司拍宣传片的机会都没有!”
但也有企业选择断臂求生。博纳影业宣布与星宁影视成立合资公司,引入量子拍摄系统;欢瑞世纪将旗下艺人送去高校进修计算机和芯片知识。某娱乐评论员在首播中分析:“传统娱乐必须向‘科技+艺术’转型,否则就像马车面对汽车,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新影视标准的严苛门槛
星宁影视的选角现场,应聘者们抱着硕士学历证书和科研成果排队。面试室的全息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演员的“多维评估数据”——演技评分、学术论文、科技素养甚至品德信用分。某海归博士在试镜时,不仅完美演绎角色,还现场演示了自己参与研发的影视级渲染算法,当场获得主演资格。
“现在我们要的不是花瓶。”陈凯歌作为选角总监,对着镜头展示AI选角系统,“这个演员数据库里,80%的储备人才拥有理工科背景,他们能和程序员讨论特效实现,能理解量子力学对剧情的隐喻。”当被问及流量明星是否还有机会,他首言:“除非他们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否则连群演的机会都不会有。”
行业地震的连锁反应
这场变革引发了全社会的震动。高校表演系紧急增设“影视科技”“数字艺术”等课程;职业培训机构推出“演员转码”速成班,教明星学习Python和3D建模。更有甚者,某顶流女星为了重返银幕,宣布报考计算机硕士,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是流量明星最后的自救,也是行业对‘真才实学’的倒逼。”
沈知意却将目光投向更深远的未来。她在全球发布会上展示“星轨计划”:“我们将建立演员的‘科技能力认证体系’,从量子物理到芯片设计,每项技能都能转化为演艺资源。”台下,好莱坞制片人纷纷举起手机拍照——他们意识到,中国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影视工业的规则。
时代落幕的挽歌与新生
深夜,林宇站在别墅的落地窗前,看着远处星宁集团大厦的量子灯光。曾经,他是这片夜空下最耀眼的明星,如今却被时代的浪潮拍在沙滩上。手机突然弹出新闻推送:“星宁影视新片《量子崛起》启用科研团队主演,首日票房破15亿。”他握紧手机,终于明白:在这个科技至上的时代,唯有与时代同频,才能不被抛弃。而那些曾被资本捧上神坛的流量明星,终究成了旧时代的注脚,在科技革命的轰鸣声中,悄然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