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续写故事第521

加入书架
书名: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2712
更新时间:
2025-04-28

2015年11月26日,阿台街头细雨绵绵,我驾驶着定制版奥迪A7穿梭在巷弄间。车载量子导航系统自动避开拥堵路段,将我引向一家挂着“杭城风味”匾额的小店。推开门,浓郁的糖醋香气扑面而来,墙上斑驳的菜单写着“西湖醋鱼”“东坡肉”,恍惚间竟与记忆中儿时外婆家的厨房重叠。

“欢迎光临!”柜台后,一位身着素色旗袍的女子抬头微笑,眉眼间透着温婉。她约莫三十五岁,与我同龄,指甲上还沾着些许酱汁,“第一次来?我们的醋鱼用的是阿台本地鲈鱼,浇汁是按古法熬了三小时的。”

我在临窗的木桌落座,看着她熟练地将炸得金黄的鱼摆盘,浇上琥珀色的糖醋汁。入口瞬间,酥脆的鱼皮与嫩滑的鱼肉在酸甜酱汁中交融,舌尖泛起熟悉的震颤——这味道,竟与二十年前在杭城吃到的分毫不差。“老板娘,这手艺,是家传的?”我放下筷子问道。

她擦着手走来,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您尝得出来?我阿嬷是杭城人,从小教我做菜。可惜现在年轻人都爱看首播,来店里的客人越来越少了……”话音未落,我的量子手机自动弹出星宁大数据分析:这家店近半年客流量下降42%,但菜品好评率高达98%。

“想没想过换个方式让更多人知道你的手艺?”我调出星宁旗下“星动视频”APP的界面,“在这个平台上,只要视频拍得好,能吸引几十万粉丝。就像您这道醋鱼,拍制作过程、食客反应,一个月挣三十万人民币(折合台币超百万)不成问题。”

老板娘愣住了,指尖无意识地着围裙:“真有这么容易?我连手机都不太会用……”我笑了笑,示意她坐下,机械臂从车载智能箱中取出一台星宁最新款量子手机:“我教您。先拍一段熬酱汁的特写,对焦在咕嘟冒泡的铁锅,配上‘三小时匠心’的字幕。”

她半信半疑地接过手机,镜头里,琥珀色的酱汁在柴火灶上翻滚,蒸汽模糊了镜头边缘。我帮她添加了星动APP特有的“美食滤镜”,点击发布的瞬间,系统自动推送给千万美食爱好者。“现在,等着流量找上门。”我指着实时增长的观看数据,“顺便提一句,我能帮您在阿台的星宁公寓住宅区开分店,那里的住户都是高端客群,房屋寿命100年,还有无土栽培的有机蔬菜供应。”

老板娘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她盯着我胸前若隐若现的星宁徽标,声音发颤:“您……您就是那位神秘女富豪?跨海大桥、星耀海湾……都是您的项目?”店内突然安静下来,角落里的食客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我按下量子手机的静音键,西周空气泛起微光,量子屏蔽场悄然启动。“别声张。”我推过一张量子加密存储卡,“这里有500万台币启动资金,用于升级厨房设备和分店装修。作为交换,您的独家菜谱和制作工艺,要授权星宁食品实验室研究。”

她握着存储卡的手微微颤抖,眼中却燃起兴奋的光芒:“我答应!但我有个条件——保留小店的人情味,不能全换成机械臂做菜。”我点头,调出公寓住宅区的全息模型:“您的新店会采用‘人机协作’模式,关键步骤由您亲自完成,机械臂辅助备菜和清洁。”

当晚,老板娘发布的第一条视频播放量突破50万,评论区满是“隔着屏幕都馋哭了”“求地址”的留言。我站在店外,看着她手忙脚乱地回复私信,嘴角不自觉上扬。老祖宗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传统手艺遇上科技东风,这场发生在小餐馆里的变革,或许会成为星宁生态版图上又一颗闪亮的棋子。而我的身份,在量子加密的保护下,依旧是世人探寻的谜题。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