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面前饱经沧桑的一营长,林泽给他点了根烟。
一营长笑着接过了好意,随后接着往下说下去。
一营长冲击第三层防线阵地时-
一营长看见面前的碉堡群,才知道中了计,不过现在己经没法回头了,至少还不能现在回头。
于是他对自己的营部下命,不计伤亡,继续往前面冲过去!
碉堡肯定会先攻击还能动的车辆,大概率不会给己经摧毁或者半瘫痪的车辆补个什么刀啥的。
只要成员没死干净,一营长就可以确保可以把所有人全部带回安全的地方。
这个时候,一营长突然发现周边的战车损失突然加快了,瞬间就有好几辆车被送走了。
原来,孙连恒让大家撤到第二道防线和1,2防线之间的交通壕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凹字形,凹的两个凸起正好是碉堡,其余的反坦克部队,就在那个凹处4周进行防御作战,这样攻击战车的火力就从西面八方打来,极大的增加了攻击效率。
没办法了,再在这儿待下去,自己就不能确保没有人伤亡了,一营长一咬牙,果断使用了林泽交给自己的″拖延战术"迅速把自己的部队送回了支援阵线。
林泽听完了这次经历,望着远方周密布防的防线,深感困难。
事情的关键在于那几座碉堡!碉堡里面的火炮可以对战车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战车无法对碉堡造成任何伤害,所以只能被动挨打,非常的恶心。
话说打碉堡什么最有效果呢…排除步兵用喷火器清点(因为哪怕最近的机械化部队距离他们也有几公里,而且还没有喷火器)应该也就只有重炮了。
重炮,特别是像K5列车炮,或者说古斯塔夫什么的那种巨炮,尤其是碉堡的最佳对手。
碉堡是一个固定的点位,省去了巨炮瞄准的一系列麻烦,同时巨大的炮弹可以起到强大的破坏力,甚至可以凭借动能贯穿碉堡,所以说只要有巨炮碉堡就废一半了。
很抱歉,他的支援列表里面并没有列车炮什么的大家伙,元华帝国总参谋部也不是小胡子,不会在很多毫无意义的工程上浪费大量时间,这些通常没有实际战术意义的巨型火炮自然就没有研发。
思来想去,林泽最终一拍脑袋,决定了!
就用炮兵!
他立刻打电话给后面正在清扫战场,加固防线的25机械化步兵师,让他们把师属的152炮给用卡车立刻调过来,25机械化步兵师听到总参谋部命令后,很利落的给了。
毕竟不是专门的炮兵师,所以只有16门152mm榴弹炮,但是也够用了。
与此同时,林泽其实本来还想借助″伊松佐″号提供一下水上打击,但是鉴于这附近的河道都有大量的舰防炮,这艘船并不是很经得住打的重型战舰,还是算了吧。
集群部队驻扎山坡的反斜面上安插了炮兵阵地之后,林泽心中己经有了进攻这片阵地了战略雏形。
利用炮火压制住敌方的反坦克单位和碉堡单位,随后利用团部几个喷火坦克,在中,重型坦克的掩护下靠近碉堡,随后彻底摧毁这几个碉堡。
那就是火力压制,炮坦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