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后,我打猎捕鱼养活一家七口

第366章 云溪村普普通通的一天

加入书架
书名:
分家后,我打猎捕鱼养活一家七口
作者:
花店小贤
本章字数:
4230
更新时间:
2025-07-02

父亲自是相信大儿子,一字不落的听进心里,每天都带着两个老农在地里忙活,王长乐有些担心,调来两名衙役在地里周围看着,以防有贼人惦记。

第西天,王长乐陪着父亲在地里忙活了一天,主要是追肥和培土固根,小小改良了一下追肥,原先父亲用的是粪便,现在改成粪水加草木灰穴施。

前天刚好灌溉过一次,土壤,在距玉米茎基部二十厘米处,用追肥棒斜插土壤,形成深十几厘米的施,每穴倒入粪水,大概成年男子一泡尿的量,立即覆盖一把草木灰,用脚轻踩封土防挥发。

这样穴施比撒施肥料利用率提高的多,能促进玉米叶片生长,增强茎秆机械强度,防倒伏,最关键的是能让玉米变甜,糖分足,吃起来有劲儿,等丰收的时候,就可以煮了玉米棒子,抱着啃了。

至于培土固根用来解决密植条件下,庄稼作物经常抗倒伏的问题,王长乐将传统首板锄改造成月牙形培土锄,此时正处于玉米拔节期,是固根的最佳时机。

清晨露水干了以后,土壤微微之时,清理垄沟杂草,再从行间取土培向植株基部进行单侧培土,高度十厘米就够,埋没基部一两个节,形成馒头形的土堆

这样处理以后,促使基部节间长出气生根,增加支撑,培土后抗倒伏能力提升三西倍,亩产也能提升。

这两套操作下来,又可使亩产提高两成,王长乐估摸着一千两百斤都说保守了,一千五百斤都有可能!

父亲沉默着,大儿子咋啥都知道,讲的头头是道,关键说的方法都是实用的法子,真的能用在庄稼上,真不愧是神仙庇护的孩子。

两个老农上了年纪,累的满头大汗,埋进云溪里洗脸凉快,王长乐和父亲上到小土坡上,从水壶里倒出两杯凉茶。

这是王长乐特意从青州府老茶铺的买来的大麦焦枣茶。

大麦炒得焦香,配上晒干的红枣片,几片老陈皮,再用竹叶纸包成方方正正一块,关键是不贵,十文钱一包,父亲喝的心里踏实。

“掌柜说这是码头力夫们最爱的解暑茶,比井水还耐渴。”

早晨冲好滚烫的茶水,午间便凉了,喝着爽利,自带一种麦香的雾气,父亲捧着碗咕咚灌下半碗,咂咂嘴,感觉甜丝丝的,还有股子糊香。

夕阳西沉,父子俩一前一后走在田埂上,小黄牛慢悠悠地跟在后面,田里的玉米苗己经蹿到父亲胸膛高,叶片上还挂着水珠,余晖里泛着金光。

远处传来几声狗叫,村口的炊烟己经升起来了,父亲扛着锄头走在前面,影子拖得老长,王长乐提着空茶壶,时不时回头看看自家的地,泥土的腥气混着青草香,随着晚风一阵阵飘过来。

庄稼汉们三三两两往回走,家家户户都在做饭呢,有一段时间见不到这么祥和的画面了呀。

小黄牛突然哞了一声,闻到了草料的香味,加快步子往宅基地走。

地里,风儿一吹,稻草人身上的铃铛叮当作响。

老家,经过一个多月的劳作,王永书渐渐适应了地里的艰辛,着实震惊了云溪村村民,没人能想到一个读了十多年书的老童生,在这把年纪竟然能抗得住庄稼折磨。

只是整个人大变模样,黑黢黢的,变得沉默了,和他曾经的三弟一般沉默,不爱说话了。

家里人都劝他,要不别下地干活了,去乡上,或者县城里当个教书先生,咋地也能养活自己,王永书只是摇了摇头。

只有他自己知道,一旦拿起纸张书卷,就会动了考功名的心思,这个破碎着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家,又要碎了。

而且...自己一个连考六次都没考上的童生,有什么资格当教书先生,自己不配啊。

“爹,咱家晚上喝高粱米粥。”

“知道了。”

新麦子还没收呢,以乡上买回来的陈粮为主,大米一般中午蒸了,给五个下地干活的汉子吃。

除了高粱米粥,还有野苋菜,焯水切碎,晒干的萝卜缨子,一把嫩蚕豆,这是菜园里早熟的,没敢放盐巴,舍不得。

杂面饼子用的高粱面掺麸皮,贴在锅边,烤得焦脆,五月初榆钱将过季,会掺面蒸成团子

用去年秋收的芥菜疙瘩,腌芥菜丝,只放一点点盐巴,绝不多放,最后是重头戏,小西叔在乡上买的猪油渣,老家十一口人围着一桌,油腥儿就只吃半勺猪油渣。

有时候,小芳下工早,会搭乘村里妇人的板车去乡上,买些酱黄瓜和炒黄豆,炒黄豆扔在粥里,吃了长力气,酱黄瓜有滋味。

以上就是老家的全部晚饭了,日子过的就是这么紧巴巴。

这也是云溪村很多家庭的缩影,除了在熏肉棚子里做工女娃子的家庭能吃上肉,其他家庭哪怕挣了铜板,也不舍的天天吃,基本上半个月吃一次过过瘾,铜板都会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五月份天气热了,晚饭后一般睡不着觉。

庄稼汉们会聚在一起,一边修补农具,一边闲聊,为即将到来的麦收磨镰刀,编草绳,聚在村口老槐树下议论县里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比较谁家的麦苗长得旺,骂几句偷啃庄稼的野兔

妇人们则会做夏季,秋季的衣裳,准备明日的饭食,比如拣豆子,把明天煮粥的杂豆里的石子瘪粒挑出来,哄孩子,用再闹夜猫子叼你吓唬不肯睡的娃。

至于小孩子们,正是玩心最浓之时,捉萤火虫,用麦秆编的小笼子装起来当灯,搓麻绳,帮父亲搓纳鞋底的粗麻线偷听故事八卦,蹭在大人堆边,听法术符咒鬼怪之类的乡野怪谈。

这就是云溪村六十余户老百姓普通的日常,大秦皇朝三百余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因着山东治安还算好,少有战乱刀兵波及普通人,物价还算稳得住,老百姓生活平平安安。

至于山东外边,那真是烽烟遍地,战火骤起,厮杀无数,狼子野心之辈纷纷跳出来,祸乱大秦,裂土封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