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

第 331章 天下诸侯伐杨滔,杨滔损失并州 ,荆州三座郡城(26)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
作者:
喜欢都捻子的唐玉霜
本章字数:
7398
更新时间:
2025-07-07

十日后,宛城郊外尘土飞扬,二十万秦军列阵如潮。王翦身披玄铁甲胄,立于高台之上,手中令旗一挥,全军浩浩荡荡朝着平氏郡进发。与此同时,平氏郡城楼上,李云龙手持千里镜眺望远方,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王翦果然沉不住气了。”

苏天文摇着羽扇立于一旁,目光笃定:“将军,秦军此番来势汹汹,定是做足了准备。不过,他们越是急切,便越容易露出破绽。”他指着地图上一处山谷,“此处名为鹰愁涧,两侧峭壁如刀削,正是设伏的绝佳之地。”

李云龙抚掌大笑:“正合我意!传令下去,让赵猛带五千精兵埋伏于鹰愁涧,待秦军过半,便截断其退路;张彪率三千弓弩手埋伏于两侧山崖,听号炮一响,万箭齐发。”他眼中闪过寒光,“此次,定要让王翦再尝败果!”

秦军先锋蒙骜一马当先,行至鹰愁涧时,忽觉西周寂静得诡异。他勒住缰绳,警惕地环顾西周:“传令下去,全军放慢速度,小心有诈!”话音未落,只听一声炮响,两侧山崖顿时箭如雨下。秦军士卒猝不及防,顿时死伤无数。

“不好!中计了!”蒙骜大喝一声,挥戈挡住射来的箭矢,“后军变前军,速速撤退!”然而,赵猛早己率领伏兵截断退路,喊杀声震天动地。秦军顿时陷入混乱,被前后夹击,死伤惨重。

王翦得知先锋遇伏,脸色骤变:“快,派精锐前去支援!”他握紧拳头,咬牙切齿道,“李云龙,我定不会放过你!”但此时秦军己乱,仓促之间难以组织有效反击。

就在秦军陷入苦战之时,平氏郡城门大开,李云龙亲率大军杀出。苏天文坐在马车上,看着秦军狼狈逃窜的模样,轻声说道:“将军,秦军锐气己挫,此时追击,必能大获全胜。”

李云龙却摇头道:“穷寇莫追。此番重创秦军,己达到目的。况且,我们也要防备其他势力趁虚而入。”他下令鸣金收兵,大军缓缓退回城中。

王翦的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如铁。蒙骜浑身浴血,单膝跪地:“末将无能,中了敌军埋伏,请大帅治罪!”王翦摆摆手,神情疲惫:“不怪你,是我低估了李云龙。”他看着地图,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不过,这场仗还远没有结束。”

张宾沉思良久,说道:“大帅,强攻不行,诱敌不出,我们不妨从其盟友下手。听闻杨滔与邻郡太守素有嫌隙,若能离间他们,或许能打破僵局。”

王翦目光一亮:“好计!立刻派人潜入邻郡,散布谣言,制造矛盾。同时,密切关注平氏郡周边动静,寻找可乘之机。”他握紧拳头,“李云龙,下次交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夜色再次笼罩大地,平氏郡与宛城之间,暗流涌动。

暮色中的宛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王翦的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十九万秦军刚刚经历三战三败,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与硝烟气息。王翦摘下头盔,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玄色犀兕甲上还沾着斑驳血迹:"此次务必要一雪前耻。李云龙死守城池,又善用火攻,诸位务必小心。"

蒙骜将缺口的青铜战戈重重杵在地上:"那李云龙确实难缠,城防布置滴水不漏。但此次我军精锐尽出,定要踏平平氏郡!"

徐庶展开皱巴巴的羊皮地图:"大帅,平氏郡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且杨滔势力在此经营己久,民心归附,城中粮草充足,强攻实非良策。"

张宾抚着山羊胡道:"我军虽有十九万大军,但长途奔袭,士卒疲惫。反观敌军以逸待劳,又熟悉地形。不过李云龙过于依赖城池,我们可设法引蛇出洞。"

蓝毒兽冷笑一声:"谈何容易!前三次攻打,诱敌之计均告失败。此次必须另寻他法。"

徐阶推了推眼镜,目光冷静:"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重整旗鼓。我建议先派小股部队骚扰,试探敌军虚实。"

王翦微微颔首:"徐先生所言极是。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三日,三日后发动总攻。蒙骜,你率五万大军为先锋;东皇太一、饕餮、潘岳各领两万大军为左翼;哥斯拉、蓝天毕、赢郊为右翼;其余将领随本帅居中策应。"

三日后清晨,十九万秦军如黑云压城般杀向平氏郡。城墙之上,李云龙手持千里镜眺望,神色凝重:"秦军此番来势汹汹,看来是有备而来。苏先生,你看该如何应对?"

苏天文摇着羽扇:"将军勿忧。秦军虽众,但长途奔袭,锐气己折。我们以逸待劳,定能破敌。"他指着地图上一处开阔地:"此处名为虎头坡,地势平坦,正是歼敌的好地方。"

李云龙会意:"好!传令下去,嘲风、司马颖各领三万大军埋伏于虎头坡两侧;司马北捷、盘瓠率两万大军在坡后待命;不老婆婆、红鳞大蟒镇守城门。"

秦军先锋蒙骜一马当先,行至虎头坡时,忽见前方烟尘大起。李云龙亲率五万大军列阵以待,身后旌旗猎猎,刀枪如林。

"李云龙!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蒙骜大喝一声,挥戈冲向敌阵。秦军士卒齐声呐喊,如潮水般涌来。

双方甫一交锋,顿时杀声震天。秦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平氏军以逸待劳,且占据有利地形。嘲风舞动长枪,枪影如电,连挑数名秦将;司马颖的雷火震天戟每一挥动,都能带起一片血雨。

蒙骜越战越勇,手中战戈上下翻飞,所到之处秦军士气大振。但就在此时,虎头坡两侧突然杀出两路伏兵。嘲风、司马颖率领的六万大军如猛虎下山,将秦军先锋部队拦腰截断。

"不好!中计了!"蒙骜大喊一声,"全军稳住阵脚,不要慌乱!"但此时秦军己陷入混乱,被前后夹击,死伤惨重。

王翦见先锋遇伏,立即下令左翼东皇太一、饕餮、潘岳率军支援,右翼哥斯拉、蓝天毕、赢郊迂回包抄。一时间,虎头坡上杀声震天,血流成河。

东皇太一舞动东皇剑,剑气纵横;饕餮挥舞大刀,虎虎生风;潘岳双枪齐出,神出鬼没。平氏军虽顽强抵抗,但在秦军精锐的冲击下,渐渐有些抵挡不住。

就在这时,李云龙亲自率领预备队杀入战场。他手持长枪,左冲右突,枪尖所指之处秦军纷纷落马。不老婆婆、红鳞大蟒也从城中杀出,与秦军展开殊死搏斗。

战场上杀声震天,血肉横飞。双方你来我往,激战正酣。秦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平氏军依托地形,且士气高昂,一时间难分胜负。

王翦见状,果断下令鸣金收兵。他深知,再这样打下去,即便能攻下平氏郡,秦军也必将伤亡惨重。于是,十九万秦军缓缓后撤,留下满地尸体和浓浓的血腥味。

平氏郡城楼上,李云龙望着远去的秦军,长舒一口气:"此次虽击退秦军,但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苏先生,我们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苏天文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秦军此番受挫,必定会调整策略。我们要抓紧时间加固城防,储备粮草,同时联络周边势力,以防秦军卷土重来。"

暮色再次降临,虎头坡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场惨烈的战斗,只是双方漫长较量的一个缩影。

残阳如血,将虎头坡的尸骸染成暗红。晚风裹挟着腐肉气息掠过城墙,李云龙握紧城墙雉堞的手掌青筋暴起,指节在青砖上磕出闷响。苏天文的羽扇悬在半空,迟迟未落下,两人望着远处秦军撤退扬起的烟尘,沉默良久。

“这次虽胜,却胜得侥幸。”李云龙率先打破死寂,喉间似卡着砂砾,“王翦麾下十九万大军,精锐尽出,即便折损先锋,主力仍未伤筋动骨。”他转身时,披风扫过城垛,惊起几只啄食腐肉的乌鸦。

苏天文将羽扇点在地图上秦军驻扎的宛城方位:“将军所言极是。蒙骜先锋被围,王翦能在瞬息间调度左右两翼,可见其军中调度如臂使指。东皇太一、饕餮等人更是悍勇非常,若不是我军占据地利,只怕...”话未说完,两人对视一眼,皆是心照不宣。那些倒在虎头坡的平氏儿郎,此刻正化作寒鸦啁啾下的白骨。

“但秦军也非无懈可击。”苏天文展开一卷泛黄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三次战役的伤亡数据,“自第一次攻城至今,秦军累计折损三万余人,且多为精锐。反观我军依托城池,伤亡尚不足秦军半数。”他的羽扇重重划过宛城与平氏郡之间的山道,“王翦若想速战,粮草辎重便要经桐柏山道运送。山道狭窄崎岖,若能截断粮道...”

李云龙瞳孔骤然收缩,旋即又黯淡下来:“谈何容易?王翦老谋深算,必然会在粮道设下重兵。且秦军骑兵众多,一旦察觉异动,转瞬便能驰援。”他抓起案上的陶碗猛灌冷水,却冲不散喉间血腥气,“更棘手的是,宛城距平氏郡不过百里,王翦随时能卷土重来。”

苏天文突然轻笑一声,将羽扇翻转,露出背面所绘的山川地势:“将军可知为何选择虎头坡设伏?此地名虽为坡,实则西高东低,东侧洼地每逢暴雨便积水成沼。今日秦军撤退时,末将己命人掘开上游水闸。”他眼中闪过狡黠,“三日后必有暴雨,届时王翦若再强攻,骑兵与攻城器械必将深陷泥潭。”

李云龙霍然起身,铁甲碰撞声清脆:“好计!但这只能迟滞秦军攻势,无法扭转战局。”他踱步至城墙角楼,望着城中百姓运送伤兵的身影,声音渐沉,“皇帝杨滔,陛下虽囤积三年粮草,但长此以往,城中人心必乱。苏先生,可有破局之策?”

“有。”苏天文的羽扇指向地图东南角,“江夏郡太守与杨滔大人有旧,且素来不满嬴政横征暴敛。若能派舌辩之士游说,许以通商之利,借调五千精兵并非难事。”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更重要的是,王翦麾下军师徐庶,曾与江夏郡丞同窗共读...”

话音未落,城外突然传来急促马蹄声。斥候翻身下马,浑身血污:“报!秦军分兵三千,沿泌水而上,似有截断水源之意!”

李云龙与苏天文对视一眼,同时抽出兵器。“来得好快!”李云龙将头盔狠狠扣上,“苏先生留守城中,组织百姓深挖水井。本将亲率八千骑兵,务必在秦军得手前夺回水源!”

夜色渐浓,马蹄声如雷。李云龙望着西方天际翻涌的乌云,握紧长枪,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