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怎么打

加入书架
书名: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作者:
古城老巷
本章字数:
4282
更新时间:
2025-07-08

武汉机场,一架造型独特的飞机在天空盘旋,正在为降落做准备。

何总长与孔部长站在下方吹着冷风,看着上方的飞机一时感慨莫名。

“还真是英雄遇时势,化龙腾九天,刘振山原本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如今跟随张云峰没多久,竟需要你我二人前来接待,世事无常啊!”

何总长戴着一双白色手套,背在身后互相揉搓,目光有意无意看向孔部长。

孔部长没有接过何总长的话题,而是顾左右而言他道:“听说今天李宗人也要来,韩复举逃跑的事情还没个定论,他又急着赶回来,怕是想通过刘振山跟张云峰达成合作,不过刘振山来武汉似乎只有我们几人知道,难道张云峰还通知了李宗人?”

何总长目光微微闪烁了下,不动声色道:“谁知道呢,不过徐州毕竟是战略要地,如果张云峰能够在关键时刻出兵策应,那么徐州会战的压力也能减少一些。”

“鬼子国内己经有大量部队成立的消息,这次增兵完成,张云峰固守山西或许还行,但想要从山西出来,怕是鬼子不会轻易让路。”

孔部长由于自身的站位和利益问题,天生就注定了很难和张云峰走到一起,所以他是极不情愿看到张云峰做大的。

何总长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点到为止,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徐州会战和鬼子兵围山西毕竟是以后的事,目前他们的首要任务,还是和张云峰达成协议。

很快飞机落地,在地面滑行一段距离后,缓缓停在两人面前不远处。

随着飞机舱门打开,刘振山的身影出现在舱门口,在他身后,则是陪同一起来的赫尔曼。

看到两人出现,何总长和孔部长整理了一下着装,算是表达了对张云峰手中精锐大军的尊重。

刘振山和赫尔曼带着几名随从下了飞机,双方两两并肩迎面走到一起。

刘振山与何总长都是有军衔的,所以见面以后先互相敬了礼,随后两人握手。

何总长率先开口笑着说道:“刘总参,总算是盼到你了,太原一战刘总参声名远播,不知道多少人都盼着能见你一面。”

“何总长廖赞了,都是司令决策英明,三军将士用命,才能击败日寇守住国土,我刘某人怎敢贪天之功。”刘振山谦虚道。

何总长认出刘振山是全靠站位猜出来的,而刘振山则是真的认识何总长,以前是照过面的,只是彼时的何总长位高权重,记不得他一个小小的普通军官。

“赫尔曼先生,许久不见,没想到今天以这种方式见面了!”孔部长同时找上了赫尔曼,两人以前就认识,虽然关系不算多熟络,但至少能聊几句。

赫尔曼对孔部长了解也不多,印象只停留在很有钱的阶段,所以只是打了几句招呼。

“刘总参,赫尔曼先生,请!”

“请!”

旁边有记者拍照,所以双方都把表面工作做的很足,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

随同刘振山一起来的几个随从,跟着一起上车离开了机场,而剩余的机组人员则以检查飞机的名义留在了飞机旁,24小时看着飞机。

……

武汉国防部统帅厅,此时也是将星云集,十几人分列左右,都是国民政府中地位较高的人物。

而今天这些人聚在这里的原因,也是因为韩复举弃城而逃,导致山东突然失守。

李宗人作为二战区司令长官,徐州会战的一线总指挥,在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就从徐州飞了回来。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韩复举会突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放弃天险重镇逃跑,但是却能猜到这件事肯定和军事学院校长有关。

而且他还听说军事学院校长将本来答应给韩复举的部队调走了,或许这也是韩复举逃跑的原因之一。

不过在这场会议上,众人没有首接提到韩复举的逃跑原因,只是商议徐州会战该怎么打。

是集中兵力和鬼子打一场决战,还是只做防守尝试。

李宗人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也是徐州会战的一线总指挥,他的战略构想是将主力部队放在一线,化被动为主动,对进攻的日军以迎头痛击,然后包围歼灭。

而作战厅刘飞则力主在一线只留下少量部队,将大部分部队分布在铁路干线附近,当做机动部队,可以随时到处调动,进行机动防御作战。

两人的意见都有人支持,一时间谁也无法说服谁。

而军事学院校长本人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徐州会战也很重视,他心里甚至更倾向于在徐州打一次决战,吃掉鬼子一部分主力,借战争胜利来提升自己的威望,也就是李宗人的方案。

只是淞沪会战失利和南京军衔,以及韩复举弃城而逃等种种原因,又让他一时下不定决心,担心会战失利,国军主力损失殆尽。

刘飞看出了军事学院校长的担心,于是趁热打铁道:“李长官提出的方案太过冒险,虽然鬼子在太原会战损兵折将,但整个华北的兵力仍旧保持在28万左右,并且国内还有大量增兵迹象。

如果将所有主力全部投入一线作战,那么一旦鬼子南北夹击,迂回包抄我军侧翼,我们将没有机动部队用以防守,到时候负责防守徐州的六十万大军都会陷入被动局面,这太冒险了。”

“刘厅长所言有理,我军目前并不具备和鬼子决战的有利条件,还是应该稳扎稳打,保存实力,和鬼子打持久战、拉锯战,借助防御纵深逐渐消耗鬼子有生力量。”

“速胜论绝不可取,一次太原会战不能代表我们己经有了和鬼子正面决战的实力。”

“根据近日消息,华中派遣军的鬼子部队也蠢蠢欲动,随时有可能北上夹击徐州,我们绝不能将六十万大军置于危险境地,否则国家危矣!”

支持保守作战的将领高官接连发言,想要断绝在徐州决战的苗头。

军事学院校长听了他们的意见,心中的天平己经开始倾斜,随后他将目光看向李宗人,想最后再听听李宗人的意见。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