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宋沈阳城的皇宫之中,烛火摇曳,光影在雕花的墙壁上晃荡,似也映照出这宫廷内的不安与凝重。宋徽宗斜倚在龙榻之上,面容憔悴,岁月与忧患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曾经作为帝王的那份威严,如今也被病痛与沧桑消磨大半,只剩下一双依旧透着睿智的眼眸,还能让人忆起往昔的峥嵘。
他抬手,微微颤抖地示意身旁的侍从:“去,把岳飞和礼知心唤来,朕有要事相商。”侍从领命,匆匆退下,脚步急切,不多时,便带着岳飞与礼知心快步走入殿内。
岳飞身着战甲,虽一路疾行,却依旧身姿挺拔,英气逼人,踏入殿门便跪地叩首:“臣岳飞,拜见圣上,听闻圣上宣召,特来听令。”礼知心亦是紧跟其后,恭敬下拜:“臣礼知心,参见圣上。”
徽宗微微抬手,气息虚弱:“二位爱卿,平身吧。朕今日感觉大限将至,这把老骨头,怕是撑不了多久了。”岳飞与礼知心听闻,大惊失色,连忙起身,异口同声道:“圣上何出此言,定能龙体安康,福寿绵延。”徽宗苦笑着摇头:“爱卿们莫要宽慰朕了,朕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如今召你们前来,实是有身后大事托付。”
他目光缓缓扫过二人,陷入回忆:“想当年,朕还在汴京,大宋昌盛繁华,宫廷之内,丝竹声声,文人墨客吟诗弄画,何等惬意。谁能料到,风云突变,金兵南下,朕与钦宗沦为阶下囚,一路北迁,受尽屈辱。幸得岳将军奋力北伐,礼爱卿智谋周旋,才让朕有了这东宋的安稳日子。可如今,朕冷眼旁观,这天下大势己非往昔。东宋、北宋、南宋,虽都源起大宋,却因时势变迁,早己各自生根发芽,走上不同路途。”
岳飞面露忧色,上前一步:“圣上,臣一心只为光复大宋,若有机会,定当统一天下,还我大宋完整河山,让圣上重回汴京,再享昔日荣光。”徽宗轻轻叹息:“岳将军忠心,朕知晓。可如今强行统一,各方利益纠葛,战火必将重燃,受苦的还是天下苍生啊。朕这一辈子,经历诸多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朕实在是看够了。”
礼知心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圣上所言极是,如今三国虽偶有摩擦,总体也算和平共处,维持着微妙平衡。若打破这平衡,牵一发而动全身,局势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徽宗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礼爱卿通透。朕思量许久,决定为这后世寻一条和平之路。朕欲将这沈阳之地,改名沈国,从此脱离大宋名号,自成一国。朕膝下子嗣凋零,唯有一女赵金铃,自幼跟着朕颠沛流离,西岁便成俘虏,在金国受尽苦难,从未过过一天好日子。朕想将这沈国皇位传于她,望她日后能过上安稳生活,也为这一方百姓谋福祉。”
岳飞面露犹豫之色:“圣上,只是这女子为帝,从古未有,怕众人不服,且朝堂之上,诸事繁杂……”徽宗打断他:“岳将军,朕知道你担忧何事。但如今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赵金铃虽为女子,却聪慧伶俐,朕观察己久。再者,有你武可安邦,礼爱卿文能治国,朕相信你们定能辅佐她坐稳这皇位。朕还决定,从今往后,无论男女,只要有德有才,皆可为皇位继承人,打破这陈腐旧规。”
礼知心跪地,叩首道:“圣上英明,臣定当竭尽所能,辅佐公主殿下,不负圣上所托。只是这改名换国,北宋、南宋那边,怕会有异议。”徽宗摆手:“此事朕也考虑过,如今宋金多年和睦,边境互市,商贸往来频繁,百姓生活渐安。朕会修书与北宋宋江、南宋赵构,陈明利害,晓以大义,望他们能看在苍生份上,认可此事。况且,朕这沈国,无意与他们争雄,只求自保一方,和平共处。”
岳飞亦跪地,抱拳:“圣上放心,臣既领命,定会守护沈国,保公主周全,让这一方水土繁荣昌盛。若有外敌来犯,臣必以死相拼。”徽宗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与期许:“有二位爱卿这番话,朕便放心了。朕这几日便会拟好传位诏书,待朕驾崩后,一切就拜托二位了。”
几日之后,徽宗病情愈发沉重,气息奄奄。赵金铃守在榻前,泪流满面:“父皇,您一定要好起来啊。”徽宗抬手,轻轻抚摸她的头发:“铃儿,莫哭。父皇这一走,你便是沈国之主了。记住,要以百姓为重,遇事多与岳将军、礼爱卿商议,他们皆是忠良之士,定会帮你。”赵金铃哽咽着点头:“女儿记住了,父皇放心。”
徽宗又看向岳飞与礼知心:“二位爱卿,铃儿就托付给你们了。日后,若她有何过错,望你们能耐心教导,莫要让她走上歧途。”岳飞、礼知心跪地,泣声道:“臣等定当肝脑涂地,护公主周全,助她成就大业。”
最终,徽宗缓缓闭上双眼,龙御殡天。整个沈国沉浸在一片哀伤之中,皇宫内,白幡飘动,哭声回荡。岳飞与礼知心强忍悲痛,迅速操办徽宗后事,同时安排赵金铃登基事宜。
朝堂之上,大臣们听闻徽宗遗命,议论纷纷。有人质疑女子为帝,有人担忧沈国未来,更有甚者,蠢蠢欲动,妄图在这权力交接之际谋取私利。礼知心挺身而出,目光冷峻地扫视众人:“诸位大人,圣上遗命,不可违背。公主殿下聪慧仁德,又有岳将军与我辅佐,定能带领沈国走向繁荣。如今正值国丧,大家当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若有谁敢扰乱朝纲,莫怪我等无情。”岳飞亦是手扶剑柄,威风凛凛:“我岳飞在此,看谁敢造次!”二人一唱一和,镇住朝堂,众人虽心有不甘,也只能暂且作罢。
赵金铃登基之日,身着龙袍,头戴凤冠,身姿略显娇小却透着一股坚毅。她站在大殿之上,目光坚定地望向群臣:“诸位爱卿,父皇将这沈国托付于我,我虽为女子,却也知责任重大。从今往后,愿与大家同心同德,兴国安邦。如有政令不当之处,望大家首言进谏,共商国是。”群臣见此,纷纷跪地叩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与此同时,礼知心修书送往北宋与南宋。在给宋江的信中,他详述徽宗遗愿,言辞恳切:“宋头领,如今天下三分己久,强行统一,只会生灵涂炭。沈国愿与北宋永结友好,互通商贸,共抗外敌。公主赵金铃虽新主登基,却心怀壮志,有岳将军与我辅佐,必能保一方安宁。望头领看在昔日同属大宋情谊,认可此事,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送往南宋的信中,亦陈明利害:“赵构陛下,沈国无意与南宋争雄,只求偏安一隅,和平共处。如今宋金和睦,实乃百姓之福。公主登基,亦是顺应时势,望陛下以苍生为念,勿起争端,日后三国携手,或可共创太平盛世。”
北宋梁山之上,宋江收到书信,召集众好汉商议。吴用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哥哥,这礼知心所言,倒也在理。如今我北宋刚在本州岛站稳脚跟,发展为重,实不宜再生战事。且沈国若能稳住东北,对我北宋亦是助力,可牵制金兵,防其背后偷袭。”宋江点头:“贤弟所言甚是,我等本就是替天行道,为百姓谋福,既如此,便认可这沈国之事吧。”
南宋临安,赵构览信后,眉头紧皱,在朝堂上与大臣们争论不休。秦桧眯着眼睛,进言:“陛下,这沈国自立,恐有不臣之心,日后必成大患,当趁其立足未稳,出兵讨伐。”岳飞旧部韩世忠闻言,怒目而视:“秦大人,莫要再搬弄是非!如今沈国新丧,出兵不义,且三国和平,百姓安居乐业,何必挑起战火?陛下,万不可听这奸臣之言。”赵构犹豫再三,想到岳飞与礼知心昔日功绩,又念及战争劳民伤财,最终长叹一声:“罢了,便依沈国所言,认可其独立,望日后能真如信中所言,和平共处。”
沈国之内,赵金铃在岳飞与礼知心辅佐下,开启革新之路。礼知心改革吏治,选拔贤能,不论出身门第,唯才是举,朝堂之上风气为之一新。他设立学堂,广纳学子,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国家兴盛,教育为本。唯有让子民皆有学识,才能推动沈国进步。”
岳飞则加强军事建设,训练新军,改良兵器,沿着边境修筑工事:“将士们,如今沈国初立,虽有和平之望,但居安思危,我们要练就过硬本领,方能保家卫国,让百姓安心劳作。”士兵们闻令,士气高昂,喊杀声震天。
民间,赵金铃时常微服出访,了解百姓疾苦。见农田缺水,她下令兴修水利:“百姓以农耕为生,水是命脉,定要让每一寸土地都得到灌溉。”见集市贸易受阻,她减免商税,鼓励商业发展:“商贸流通,才能富国富民,大家放手去做,沈国为你们撑腰。”百姓们听闻,欢呼雀跃,对这位年轻的女皇愈发爱戴。
沈国在赵金铃、岳飞与礼知心的治理下,繁荣昌盛。田野里,麦浪翻滚,丰收在望;城市中,商铺林立,人来人往,一片祥和景象。而北宋、南宋与沈国之间,也保持着友好往来,三国互派使者,交流文化、商贸,偶尔还联合抵御外敌侵扰,曾经破碎的大宋版图,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实现了另类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