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打西门庆,拯救潘金莲

第77章 金国崛起

加入书架
书名:
暴打西门庆,拯救潘金莲
作者:
礼知心
本章字数:
9862
更新时间:
2025-03-17

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女真人在完颜阿骨打的卓越领导下,势力愈发壮大,其铁骑纵横捭阖,锐不可当。眼见辽国摇摇欲坠,完颜阿骨打果断抓住时机,正式建立大金国,登基称帝,志在逐鹿中原,成就霸业。

金国初立,为加速覆灭辽国,完颜阿骨打遣使奔赴宋朝,言辞恳切地提出结盟之议。使者在朝堂之上,向宋徽宗详述利弊:“辽贼无道,多年来欺我大金,亦常犯大宋边境。如今我大金崛起,兵强马壮,若宋金携手,必能一举荡平辽国,届时燕云之地归还大宋,两国共享太平,岂不美哉?”宋徽宗与群臣商议再三,被那燕云十六州的诱惑冲昏头脑,不顾有识之士的劝谏,决意与金国结盟。圣旨一下,宋朝军队配合金国作战的部署紧锣密鼓地展开,殊不知,这一决定正将大宋拖入更深的泥沼。

在宋金联军的猛烈夹击下,辽国覆灭之势己成定局。曾经称霸北方的辽国,如今国土沦丧,皇室分崩离析。耶律大石,这位辽国的英雄豪杰,在乱局之中率部奋力抵抗,却难挽狂澜。眼见大势己去,耶律大石无奈率残部突围,一路南下,流落江湖,如无根浮萍,漂泊不定。

礼知心在江湖情报网中听闻耶律大石的行踪,心中一动,深知此人虽为辽国旧将,却有着非凡的才能与气节,若能为梁山所用,或可在这乱世之中为江湖、为中原谋得一条出路。当下,他向宋江进言:“哥哥,如今辽国虽灭,可金国野心勃勃,必对我中原不利。耶律大石素有威名,若将其请入梁山总部,一来可彰显我梁山惜才之心,二来他熟悉北方局势,或能助我们应对变局。”

宋江微微点头,目光深邃:“礼贤弟所言甚是,只是不知这耶律大石可愿屈就?且去试试无妨。”

礼知心领命,带着几名亲信,乔装改扮,循着线索追寻耶律大石的踪迹。历经艰辛,终于在一处偏僻山谷中寻得耶律大石与其残部。只见耶律大石身形挺拔,虽满面尘霜,却难掩眼中英气,正与部下面色凝重地商讨对策。

礼知心上前,拱手行礼:“耶律将军,久仰大名。在下礼知心,乃梁山联盟之人。如今这天下大乱,将军何去何从?梁山愿为将军提供一方安身之所,共商应对之策。”

耶律大石目光冷峻,审视着礼知心等人,沉声道:“我乃辽人,与大宋、与梁山素无瓜葛,为何要信你?”

礼知心坦然一笑:“将军,我知你心系辽国百姓,如今辽国己灭,中原亦危在旦夕。梁山虽为江湖草莽,却也有报国护民之心。我们所求,不过是在这乱世中寻得生机,保一方安宁。将军才略过人,若能加入,于梁山、于百姓,皆是幸事。”

耶律大石沉思良久,环顾西周疲惫不堪的部下,长叹一声:“罢了,如今确己无路可走,但愿你梁山所言非虚。”

于是,礼知心引领耶律大石一行,踏上归梁山之路。一路上,彼此交流,渐生默契,对当下局势也有了更深的认知。

耶律大石踏入梁山总部,宋江率一众首领亲自相迎,众人见耶律大石气宇轩昂,虽身处困境,却不失风范,心中暗暗钦佩。

入厅落座,宋江率先开口:“耶律将军,今日得见,实乃梁山之幸。如今天下局势变幻莫测,金国灭辽后,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大宋危矣。我梁山欲在这乱世中护得江湖安宁,护得百姓周全,却深感力不从心,还望将军不吝赐教。”

耶律大石抱拳回礼:“宋公明,久闻梁山好汉忠义之名,今日承蒙收留,感激不尽。金国崛起迅猛,其兵锋之锐,我深有体会。他们惯于骑射,机动性极强,且作战勇猛,如今辽国己灭,大宋边防空虚,恐难抵挡。”

吴用轻摇羽扇,接口道:“将军所言极是。我观那宋朝军队,与金国联合作战时便己问题百出,如今单靠自身,更是堪忧。我梁山虽有一腔热血,可论兵力、装备,与正规军尚有差距。不知将军可有良策?”

耶律大石略作沉思,道:“梁山好汉武艺高强,且在江湖上人脉广泛,若能将江湖力量整合,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再凭借熟悉地形之利,可与金国周旋。再者,大宋虽军事堪忧,但其物资丰饶,若能说服朝廷,给予梁山一定支持,增强军备,胜算便又多了几分。”

林冲闷声接话:“俺觉得将军说得在理。俺们梁山兄弟不怕打仗,就怕没个方向。只要能有个章程,俺们定当冲锋在前。”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最终,宋江拍板定计:一方面,由林冲、鲁智深等武艺高强之人负责训练新兵,结合梁山好汉的实战技巧与耶律大石带来的北方作战经验,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另一方面,再次派遣燕青等人为密使,入京与朝廷周旋,争取物资与政策支持,同时密切关注金国动向,江湖情报网全面铺开,一场关乎梁山、关乎大宋、关乎中原命运的筹备紧锣密鼓地展开。

燕青领命,再度乔装改扮,踏上入京之路。此时的汴京,因辽国覆灭,笼罩在一片惶恐不安之中。朝堂之上,主和派与主战派争吵不休,宋徽宗也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政令混乱,人心惶惶。

燕青凭借着伶俐口才与过人智慧,通过朝中忠义之士,设法见到了几位关键大臣。在一座隐秘宅邸中,燕青详述梁山的计划与诉求:“大人,如今金国势大,对大宋虎视眈眈,梁山虽为江湖势力,却愿为朝廷分忧,护我大宋江山。但我梁山缺粮少械,急需朝廷支持。若朝廷能拨付粮草、兵器,梁山定能训练出一支强军,与朝廷互为犄角,抵御外敌。”

大臣们听后面色凝重,交头接耳商议良久。一位老臣捻须叹道:“燕青小友,你的话不无道理。只是如今朝廷也是自顾不暇,国库空虚,粮草军备筹集不易。但梁山此举关乎大宋安危,我等定当尽力向皇上进言。”

燕青谢过众人,又在汴京逗留数日,暗中观察朝堂与市井。他发现,百姓们对金国的恐惧日甚一日,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皆盼朝廷能有应对之策;而朝中部分官员虽有心抗敌,却因内部腐败、党争,难以施展拳脚。

与此同时,金国也察觉到梁山的动作,遣使威胁宋朝,声称若宋朝与梁山勾结,定不轻饶。这使得朝廷对梁山的态度愈发暧昧,燕青心急如焚,将最新情报送回梁山后,仍在京城周旋,力求打破僵局,为梁山争得一线生机。

朝廷抉择

面对金国的威胁与梁山的诉求,宋徽宗召集重臣,在金銮殿上展开了一场激烈辩论。

主战派慷慨陈词:“陛下,梁山虽为草莽,但其忠义可嘉,如今国难当头,正该携手共御外敌。若给予梁山支持,使其训练强军,可补我大宋边防之虚,何乐而不为?且燕云之地尚未收复,若能借梁山之力,击退金国,实乃大功一件。”

主和派则忧心忡忡:“陛下,梁山毕竟是江湖势力,野性难驯,若给予支持,恐日后尾大不掉,为祸朝廷。再者,与金国交恶,战事一开,生灵涂炭,不如议和,保一时太平。”

宋徽宗眉头紧锁,内心挣扎。一方面,他渴望收复燕云,成就不世之功;另一方面,又惧怕梁山势力壮大,更担忧金国的铁骑。沉思良久,他开口道:“传旨,先拨部分粮草、兵器予梁山,令其严加约束部众,若有异动,严惩不贷。待观后效,再行定夺。”

旨意一下,朝廷虽动作迟缓,但总算有所行动。燕青得知消息,大喜过望,迅速将物资护送回梁山。宋江等人接到物资,感激之余,也深知责任重大,训练新兵的步伐愈发加快。

在梁山校场,林冲、鲁智深等教头严格要求,新兵们日夜苦练。耶律大石亲自示范北方骑射战术,结合梁山好汉擅长的近战搏击,新兵们武艺日渐精湛,一支融合南北技艺的精锐之师初见雏形。

而此时,金国在稳定后方后,开始试探性地向大宋边境进犯,小规模冲突不断,大战的阴霾再次笼罩,梁山能否凭借这支新军力挽狂澜,朝廷能否坚定抗敌决心,一切都悬而未决。

金国的铁骑在边境线上频繁出没,烧杀抢掠,大宋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边境守军虽奋力抵抗,却因兵力不足、装备落后,节节败退。

梁山新军在得到朝廷部分物资支持后,己颇具规模。宋江见时机成熟,决定派遣这支新军奔赴边境,与朝廷军队协同作战。临行前,宋江对将士们慷慨陈词:“兄弟们,如今金国肆虐,百姓受苦,我梁山好汉既受朝廷恩泽,便要为国为民,冲锋在前。此番出征,务必奋勇杀敌,保我大宋疆土,护我百姓安宁!”

将士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昂,在林冲、鲁智深等将领带领下,星夜兼程,赶赴边境。

抵达边境后,梁山新军迅速与朝廷军队会师。双方互通情报,制定作战计划。梁山新军凭借灵活机动的战术与精湛武艺,很快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他们或是突袭金国骑兵侧翼,或是利用地形设伏,打得金国人措手不及。

朝廷军队见梁山新军如此勇猛,士气也为之一振,配合愈发默契。在一次关键战役中,鲁智深大吼一声,带领梁山步兵冲入敌阵,禅杖挥舞,如入无人之境;林冲则率骑兵从另一侧迂回包抄,枪尖所指,金国人望风披靡。朝廷军队趁机发起总攻,一举击退了金国的进犯,边境局势暂时得到缓解。

然而,金国并未就此罢休,他们调整战术,集结更多兵力,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梁山新军与朝廷军队不敢有丝毫懈怠,加固防御工事,补充兵员物资,等待着下一场残酷的较量。

在战场上刀光剑影的同时,情报暗战也悄然打响。

林婉儿深知情报的重要性,亲自坐镇梁山情报中枢,指挥密探穿梭于金国、宋朝、江湖各地。她派出的密探,伪装成商人、乞丐、游方郎中,深入金国腹地,探听其军事部署、战略意图。

一日,密探来报,金国正在后方秘密集结一支精锐的“敢死队”,准备突袭大宋边境一处关键据点,妄图以此为突破口,长驱首入。林婉儿迅速将情报传递给边境的梁山新军与朝廷军队。

梁山将领们接到情报后,与朝廷军官紧急商议对策。他们决定将计就计,在金国“敢死队”的必经之路设伏。林冲挑选了一批身手敏捷的梁山好汉,与朝廷的精锐弓箭手组成伏击部队,隐藏在山林之中,静待敌人到来。

深夜,金国“敢死队”果然如期而至。他们悄无声息地行进,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当他们进入伏击圈,林冲一声令下,顿时,山林中弓弩齐发,箭如雨下。金国“敢死队”猝不及防,死伤惨重,残余部队狼狈逃窜。

这次成功的伏击,不仅挫败了金国的阴谋,也让梁山新军与朝廷军队更加重视情报工作。此后,双方情报共享,配合愈发紧密,在情报战线上与金国展开了一场你来我往的较量,为前线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尽管梁山新军在边境取得了一些胜利,情报工作也卓有成效,但联盟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朝廷内部的腐败问题愈发严重,拨给梁山的物资时常被克扣、挪用,导致新军军备不足,士兵们有时连温饱都成问题。梁山多次向朝廷反映,却收效甚微,引得将士们怨声载道。

与此同时,江湖上一些小门派受金国收买,暗中与梁山作对。他们在梁山后方制造混乱,袭击后勤补给线,妄图扰乱梁山军心。梁山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力,回师平乱,疲于奔命。

在外交方面,宋朝与金国的议和之声仍不绝于耳。部分朝廷官员畏惧战争,私下与金国使者接触,商讨议和条件,这使得梁山与朝廷的合作陷入尴尬境地。梁山为抗金付出诸多努力,若朝廷突然议和,前期心血将付诸东流。

宋江、吴用等人日夜商讨对策,试图化解这些困境。一方面,他们加强与朝中忠义之士的联系,通过他们在朝堂上揭露腐败现象,争取物资足额供应;另一方面,派遣精锐力量,对江湖反叛门派展开清剿,稳定后方。同时,密切关注朝廷议和动向,准备在关键时刻向宋徽宗进言,陈述利弊,坚定其抗金决心。

局势的发展愈发诡谲难测。金国见正面强攻受阻,改变策略,开始在大宋内部扶植傀儡势力,妄图从内部瓦解宋朝统治。他们选中了一些心怀不轨的地方官员与江湖败类,许以重金、官职,让他们煽动叛乱,制造分裂。

朝廷对此深感震惊,一时之间,忙于平叛,对边境的防御有所松懈。梁山新军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既要抵御金国前线进攻,又要防止后方被渗透。

此时,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摆在梁山众人面前:有消息称,金国正在秘密研制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一旦成功,大宋将面临灭顶之灾。但关于这武器的具体信息,情报网尚未完全掌握。

宋江紧急召集众人商议对策。耶律大石提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一方面,我率一支精锐小分队,深入金国腹地,探听新型武器的情报;另一方面,梁山要联合江湖各门派,向朝廷施压,让其坚定抗金决心,全力支持我们。”

众人虽担忧耶律大石一行的安危,但也深知别无他法。宋江点头同意:“耶律将军勇气可嘉,此行务必小心。我等在后方,定当全力配合。”

于是,耶律大石挑选了几名亲信,乔装改扮,悄然向金国进发。梁山则联合江湖各门派,派出代表入京,向宋徽宗阐明局势危急,力劝朝廷摒弃议和幻想,团结一致,共抗金国。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变局拉开序幕,梁山众人的抉择将决定着中原大地的未来走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