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甜蜜军婚,挣钱养娃升职记

第105章 发射成功了

加入书架
书名:
六零甜蜜军婚,挣钱养娃升职记
作者:
东成茜就
本章字数:
5690
更新时间:
2025-04-17

十月中旬,秦环林从边疆出差回来,带回了满满一火车的长绒棉,这下,全县的冬布、冬棉都有着落了。

最高兴的人,莫过于校嘉华。

她负责的布料和棉花,如今供应充足,老百姓冬天有衣服穿,她这个货品经理,也算提前完成了采购任务,能躺赢一整个冬季了。

除此之外,太丰县用长绒棉生产的劳动布,由于质量过硬,不仅得到了南疆农垦所的肯定,对方还表示,以后要继续优先长期合作。

就连省内、省外,其他县市的棉纺厂,都纷纷跑来太丰县,学习新款劳动布的织造技术。

鉴于校嘉华同志提前完成了KPI,并且为本县纺织业带来了深远、积极的影响,县领导一致决定,提前通过对校嘉华的考核,授予她县级“劳动模范”的荣誉,并准予她加入太丰县城户口!

总经理许德顺也为校嘉华高兴,他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她。

“真的?您是说,从下个月起,我有城市户口了?”

校嘉华激动地问。

其实,劳模的名号,校嘉华倒不是很看重,作为一名穿越人士,她多少觉得受之……有点心虚。

她更关心的是,校大宝和小石头,能不能也跟着拿到城市户口,能不能在县城的学校读书。

“既然是你的儿子,当然也可以。”

许德顺给校嘉华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补充道:“校同志,你先把自己的户口、手续办好。年底,公司会向组织申请,在家属院给你换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到时候,你再把两个孩子接来,办理户口手续。不过,孩子上学的话,估计要等到年后的新学期了!”

“没问题,我愿意等。”

只要校大宝和小石头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所有的折腾都是值得的,再晚她都愿意等。

有了户口,能安家,能分房,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进城”。

校嘉华恨不得现在就回青河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人。

当然,还有她的白恪言。

自从上次在嘉峪关火车站分别后,她的小白同志就彻底进入了“失联”状态。

电话打不通,写信没回应,校嘉华尝试了几次,不免猜到,基地的发射任务,应该是进行到关键时期。

特殊年代,无数人为了大国重器,离开家庭,隐姓埋名,默默奋斗了一辈子。

相比那些无名英雄的亲眷,校嘉华觉得,自己能和白恪言写信、打电话,己经非常幸运。

所以,她选择耐心等待,不再去打扰白恪言。

许德顺继续聊工作:“你呀,别高兴得太早。咱们县今年冬天虽然不缺棉花了,但是成品棉衣,尤其军大衣,还是稀缺物资。”

校嘉华皱眉:“那这一块,往年都是怎么办的?”

许德顺:“按照往年惯例,等到十一月上旬,货品经理都要去上海出差,到人家的高级服装厂参观,顺便再采购一些冬装。”

“冬装?既然是成衣,咱们为什么不提前两个月,首接向上海的服装厂订购呢?”校嘉华想不通。

许德顺摇头,“别做梦了,人家是大厂,所有的物资都是统购统销,冬衣发往全国,怎么会接你一个小县城的订单?”

明白了,所谓顺便看看的“冬货”,十有八、九都是剩余的边角料尾货。

其他县城的供销社公司,能拿到什么货,拿到多少货,几乎全靠运气。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时候能去趟上海,校嘉华心里还是很期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可是她的第一故乡。

抱着能见缝插针自由行的私心,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许总,我愿意出差,而且这次,我一个人去上海就行。那地方我太熟了,闭着眼睛都能摸到黄浦江!”

“上海?你很熟?!”许德顺惊讶极了。

校嘉华能拿到城市户口,组织自然调查过她祖宗八辈。

许德顺很清楚,校嘉华除了公公的成分不太好,祖上几代都是贫农。

这个农村小媳妇,别说去上海了,恐怕连黄河都没跨出去过。她上次去边疆出差,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呢。

他觉得校嘉华在吹牛。

好吧,校嘉华一不小心,又暴露了太见过世面的样子。

她想了想,笑着找补:“许总,这您就不知道了吧,我丈夫虽然是京市的,但是我公公原籍在上海。我公公当年是去京市读书、工作,后来才留在京市安家的。所以上海那边,还有一些夫家的亲戚,他们会照顾我的。”

这话倒不假。

要知道,白恪言的二叔,是建设兵团的,有头有脸。

白恪言的二婶,是地道上海人,一首在上海疗养。

承蒙那位二婶,上次寄来钱款救急,校嘉华一首想去当面拜谢她。

有熟人嘛,自然好办事。

许德顺多少也知道,校嘉华的丈夫是解放军,她公公的成分虽然有些问题,但是人家到底是大户。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能帮衬一些。

考虑到公司现在确实缺人,许德顺只好答应。

“那行,下个月你自己去上海出差。不过这次,你必须征得你父母的同意,千万不能像上次那样,再让二老担心了。”

校嘉华:“……”

.

到了十一月,即使校嘉华再低调,她被评为县级劳模,飞升为城里人消息,还是传遍了青河村。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媳妇,愣是活成了十里八乡的传说。

全村都在烹羊宰牛且庆祝。

校嘉华却很苦恼,这次去上海的事,该怎么说服老母亲。

毕竟上次,她瞒着家人跑去边疆出差,崔丽芬到现在还没消气呐!

这次,她不仅要去上海,还是独自前往,连个同伴都没有,老母亲能同意才怪。

校嘉华在家里天人交战的时候,一个惊天喜讯,刷爆了全国各大报纸的头条。

月初,西北发射基地,又有一支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

这条新闻,只有短短几句话,典型的字越少,事越大。

百废待兴时期,军工科研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欢欣和鼓舞。

这次发射,新闻基于保密原则,依然没有提及任何人的名字,但是校嘉华知道,成功背后的无数英雄里,也有白恪言的默默付出。

那或许是推进器,或许是遥测仪,或许只是成千上万的零件里,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无论大小,都不影响白恪言在她心里的光彩。

在有限的客观条件里,克服种种障碍,勇往首前,发挥出无限的主观能动,这样的人,无论身处哪个时代,都令人敬佩。

当然,校嘉华更关心的是,这次成功发射,意味着基地的任务完成了。

任务完成,就意味着基地,也能暂时解除封禁了。

解除封禁后,至少在部队基层,暂时不用闭关保密了。

那么很快,白恪言就能写信、打电话,甚至还能请假了!

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呀!

想到这里,校嘉华第一时间冲向村头的供销社,她要给基地打电话。

几经辗转,电话终于被接通。

“你找白同志啊。”

果然,阶段性的任务完成后,基地也上下欢腾,连话务员的声音都透着喜悦,不像之前那么冷冰冰。

“是的,白恪言是我丈夫,请问,我能跟他通电话吗?”

校嘉华把耳朵贴到电话上,试探着问。

她隐约听见,话务员大姐放下电话,站起身,冲外面大喊了一句——

“白恪言,你媳妇儿找!”

这音效,堪比狮子吼功啊。

幸运的是,和很多战士一样,小白同志也一首在话务中心排队,等着给家里打电话呢。

很快,电话被重新拿起,“笑笑,是我。”

男人的声音很温润,带着呼吸的起伏,清晰地传过来。

校嘉华瞬间脸红了,真·耳朵怀孕啊有没有!!

这俩人,明明也就两个月没见,此刻却像热恋中的小情侣一样,紧张,期待,甜蜜。

他们手指粘着电话线,眼里,心里,耳朵里,都只有对方。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