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帝国使团里有安全局的人,听到捷普林斯基的话之后,立刻就过去查看起了尸体。实际上并不需要专业人士,因为伏击者根本就没有任何隐藏身份的行为,斯拉夫军团的标识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戴在了身上。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参与伏击的有一万多人,根本就没有任何隐藏身份的必要。
此时外交部长谢尔盖和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也来到了车厢外,看着满地的尸体,脸上的表情都很难看。
五年前他们还在背后笑话过华夏,情报部长竟然被人在首都外给伏击干掉了。现在回旋镖扎到了自己身上,使团专列在距离莫斯科不到半天路程的地方被人给伏击了。
更主要的,这可是一万多人啊,这么多人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一路上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斯拉夫帝国这次这个人可丢大发了。
在安排人回去报信后,所有人登上列车继续出发。
被炸毁了五百多米的铁轨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圣法师给车厢加持“漂浮术”减重,几名圣武士合力把车头和车厢抬过去就是了。一共不过十几节车厢,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完事了。
车厢中,谢尔盖一脸歉意的说道:“苏部长、公孙部长、张元老、司元老,很抱歉让诸位受惊了。”
苏震并不在意的摆了摆手:“不过是一点意外而己,又不是什么大事。”
谢尔盖微微欠身道:“多谢各位的理解。”
这个时候找什么理由都挽回不了帝国的声誉了,倒不如当做什么也没发生,毕竟华夏使团的人很给面子,也什么都没有问。
。
消息传回莫斯科,大帝听后大为震怒。
维克托罗维奇的“斯拉夫军团”他是知道的,当时还觉得有这么个佣兵团在,可以作为帝国军的补充力量来对付怪兽,毕竟这些佣兵不需要帝国出钱养。
没想到他们竟然有胆子叛乱。
查,必须详查,一查到底。
不过大帝心中己经隐隐有了答案,这件事就是伊尔贡的手笔。至于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大概率是在向自己示威,毕竟这种让普通人去伏击高阶超凡者的事,怎么看都不应该是聪明人能做出来的。
但换个角度想想,能把带着火炮等重武器的一万多人集结到首都莫斯科附近,而帝国情报部门却没有任何发现,这何尝不是他们展示实力的一种方式呢。
伊尔贡这么做,就是在警告斯拉夫帝国,别掺和他们和华夏之间的事,否则我们有能力让你们乱起来。
毕竟一万多佣兵袭击使团专列是找死的行为,但如果分散到各个城市进行破坏的话,那可就防不胜防了。更恐怖的是,伊尔贡为了警告一下就可以牺牲一万多战斗力强大的士兵,他们暗中的势力得有多大才舍得这么做?
回想起会谈中华夏国防部长公孙启的话,大帝现在看谁都像伊尔贡的人。实际上他有些过度担心了,因为很多为伊尔贡服务的人自己都不清楚最终服务对象是谁。
原本双方己经谈好了,斯拉夫帝国不会参与华夏与伊尔贡之间的纷争。但现在伊尔贡弄出了这么大个事,尤其还是当着华夏使团面弄出来的,大帝要是什么反应都没有,以后就别想再和华夏人首着腰说话了。
以大帝的性格是不可能接受威胁的,更丢不起这个人。
想到这里,他吩咐道:“把巴尔特尼科夫请来。”
没多久,帝国安全局局长巴尔尼科夫就来到了办公室,进来后他施礼道:“向您致敬,陛下。”
“坐吧。”
“谢陛下。”
“巴尔特尼科夫,叫你过来,是有件很重要,但也很困难事需要你去做。”
巴尔特尼科夫立刻站起身,严肃的表态道:“请陛下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大帝伸手往下压了压,说道:“不要激动,坐下,坐下。”
随后大帝将关于伊尔贡的事情讲述了一遍,又把使团专列被袭击的事告诉了他。
巴尔特尼科夫知道之前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去华夏的事,也知道大帝派禁卫军去中东调查某件事,但具体什么情况他就不知道了,没想到其中竟然牵扯到了伊尔贡这种想象中才会存在的组织。
实际上截止目前,斯拉夫帝国知道伊尔贡相关事情的人都是执政官(化神级)以上修为的超凡者,就连被派去中东的禁卫军也只是依令行事,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是第一个知道此事的圣裁官(元婴级)
巴尔特尼科夫己经隐隐猜到大帝找自己来做什么了,问道:“陛下,您需要我做什么?”
大帝说道:“巴尔尼科夫,我需要你找出潜藏在我们内部的敌人。”
巴尔特尼科夫起身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大帝这次也没让对方再坐下了,而是自己站了起来,说道:“目前知道此事的人只有执政官以上的人,在圣裁官里你是第一个,所以这件事绝不可以让第二个人知道。”
“多谢陛下信任。”
“你在查找的时候也要找个别的借口。”
“明白!”找借口这种事对于巴尔特尼科夫来说轻车熟路。
“伊尔贡组织的核心人物绝不会很多,其他人很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服务的对象是谁,但这种三心二意的人也应该受到惩罚。”
“遵命。陛下,如果在清查过程中发现此事涉及到了帝国高层,该如何做?”
大帝说道:“我相信圣裁官都是信仰虔诚的人,清查的事不要骚扰到他们,如果涉及到了谁,你向我汇报。”
“遵命。”
巴尔特尼科夫明白了大帝的意思,要彻底清查,但不能让这件事影响帝国稳定。只要高阶超凡者不乱,帝国就乱不起来。
大帝又说道:“教会那边也会展开清查,你们可以一起行动。”
“明白!”
接下来,君臣两人又研究了一些细节,巴尔特尼科夫就带着大帝的正式旨意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