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句丽那金碧辉煌却透着异域风情的皇宫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李渊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缓缓看向李世民,声音低沉地说道:“吾儿,如今深陷高句丽皇宫,局势险峻,我们以后咋办?”
李世民面色凝重,却不失沉稳坚毅。他来回踱步片刻,停下身来,目光坚定地望向李渊:“父亲勿忧。高句丽虽有其地势与兵力优势,但我们也绝非毫无胜算。”他抬头望向宫殿穹顶,似在思索破局之策,“当务之急,是先稳住阵脚,了解高句丽各方势力情况。”
李渊微微点头,却仍难掩担忧之色:“可这皇宫守卫森严,我们如何能探得消息,又如何寻得脱身之机?”
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高句丽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必有可乘之机。儿臣打算设法联络那些与高句丽王有间隙之人,或许能得到助力。再者,我们亦可展现自身才能与价值,让高句丽王对我们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动手。”
李渊听后,神色稍缓,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吾儿果然有勇有谋,那就依你所言,且看后续发展。”父子二人目光交汇,彼此心领神会,在这异国皇宫内,暗自谋划着破局之路 。
这时,一首站在旁边的刘文静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道:“陛下,臣还有一计。”李渊抬眼示意他说下去。刘文静接着说道:“臣以为,我们可以屯田之事。此地虽非我大唐疆土,但亦有大片闲置之地。若开展屯田,一则可显示我等并无恶意,只是暂居于此,愿为高句丽增添粮草;二则可借此机会深入民间,探查各方虚实。”
李渊沉思片刻,眼睛一亮:“此计甚好,又于我们有利。”李世民也颔首赞同:“刘公此计妙极,不过实施之时还需谨慎小心,莫要被人抓住把柄。”
于是李渊欲商讨屯田之事。高句丽王听闻后心中疑惑,不知李渊等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决定召见他们。李渊带着李世民和刘文静从容踏入大殿,一场围绕屯田计划展开的暗中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高句丽皇宫内,金碧辉煌却透着一丝异域的神秘。李渊负手而立,目光沉稳地看向秦王李世民和刘文静。
“这屯田之事,就交给你们两个。”李渊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宫殿之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世民微微躬身,目光中满是坚定:“父王放心,儿臣定不辱使命。”他身姿挺拔,一袭华服难掩身上的英气,眼神中闪烁着智慧与果敢,仿佛己在心中勾勒出屯田的宏伟蓝图。
刘文静也连忙行礼:“陛下,臣定当全力以赴,与秦王一同把屯田事宜办妥。”他面容刚毅,透着文人少有的坚毅,多年的谋略经验让他对此次任务充满信心。
李渊微微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期许:“屯田关乎后方补给,关系重大。高句丽之地局势复杂,你们需谨慎行事,因地制宜。既要保证粮食的产出,又要安抚好当地百姓。”
李世民与刘文静齐声应道:“谨遵陛下吩咐!”随后,两人相视一眼,彼此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心。在这高句丽皇宫内,他们己暗暗立下誓言,定要将屯田之事做好,不负李渊所托,为大唐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李世民和刘文静走出宫殿后,便立刻着手屯田之事。刘文静悄悄对李世民说:“秦王,我们一边屯田,一边可以挑选精壮之士秘密训练。”李世民眼睛一亮,低声回应:“此计甚妙,这些人日后便是我们的奇兵。”
他们在屯田区域划分出一片隐蔽之所。白天,农夫们正常耕种劳作,而李世民和刘文静则暗中挑选合适人选。数日后,一支百余人的小队悄然成型。
然而,李建成并未放松警惕,派出密探监视。一次偶然间,一小队高句丽士兵发现了异常动静,前来查看。李世民镇定自若,指挥众人伪装成普通劳作场景。密探只见众人忙碌耕种,并未发觉异样,转身离开。
经此一事,李世民和刘文静更加谨慎。他们加快训练速度,同时利用屯田收获的成果,逐渐赢得部分当地百姓的心,获取更多情报。在高句丽皇宫内外的这场无声博弈中,李世民和刘文静正一步步向着有利于大唐的方向前行。
夜幕笼罩着某处,李靖独自站在偏僻的校场之中,西周静谧无声,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更夫的梆子声。他目光坚毅,望着这片秘密训练玄甲军的场地,心中满是对这支未来劲旅的期待。
此时,一队黑影悄然进入校场。他们身着轻便黑色劲装,行动间毫无声响。李靖低声喝道:“开始今日训练!”玄甲军们迅速散开,按照预定的阵法展开演练。
月光下,他们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整齐划一的动作如同行云流水。李靖穿梭于队伍之间,目光敏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若有人动作稍有偏差,他便立刻上前纠正,低声却严肃地讲解要领。
训练愈发激烈,玄甲军们的呼吸声渐渐加重,但每个人的眼神都透着坚定与执着。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这支秘密训练的部队将成为大唐战场上的利刃。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然而没有一人喊累停下。李靖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点头,对玄甲军的成长感到欣慰。他知道,距离这支军队真正踏上战场、威震西方的日子,己经越来越近了。在这片隐秘的校场中,他们正默默铸就着一股令敌人胆寒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