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薛家车马粼粼,浩浩荡荡朝着京城进发。此次进京,不同于往日的慌乱狼狈,再没有薛蟠闹出人命官司后的仓惶逃窜。一家人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期许,皆因这一趟是为了薛宝钗入宫待选之事,关乎薛家未来的荣耀与前程。
薛家在京城本就有自家宅子,可薛姨妈心中另有盘算。她深知贾家在京城权势滔天、人脉广泛,若能借住贾家,不仅能与贾家关系更加亲密,更能借助贾家的权势为宝钗的入宫之路添砖加瓦。
行至京城,薛家的队伍缓缓停在荣国府门前。薛蟠虽对借住一事略有不满,但也拗不过母亲。宝钗则神色淡然,端庄地坐在车内,透过车窗看着这气势恢宏的府邸,心中暗自思忖着未来的路。
王夫人正在屋内思索如何拉拢赵瑜,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得王夫人忙带了媳妇、女儿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来。众人下了车,行李物件被一一搬入府中。姊妹们暮年相会,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忙又引了拜见贾母,贾母率众人热情相迎,一时间,欢声笑语回荡在荣国府的庭院。待两家俱厮见过,忙又治席接风。
席间,众人正笑语晏晏,薛姨妈想起刚才在门口时一伙人正搬着东西匆匆走过,不禁好奇地问王夫人:“姐姐,刚才门口那伙人搬东西是怎么个情况?”
王夫人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微微叹了口气道:“是瑜哥儿。这瑜哥儿啊是真厉害,年纪虽小却己经考中进士了,还是探花呢,还有更厉害的,你知道吗,原本他应该状元的只是因为相貌太过出众,被当今点为探花,为了弥补当今还御笔亲书一块匾额送给他。如今要授官才搬出府去。”
薛姨妈一听,眼中流露出几分吃惊、羡慕之色,轻轻摇头叹道:“原来是瑜哥儿 ,瞧瞧人家,运气就是好,我家这孽障怕是难有这等机缘咯,倒是宝玉是衔玉而生是有大机缘。”
一旁的宝钗听了对赵瑜也颇为好奇,她微微倾身,美目流盼,没想到当日的秀才公如今成了官老爷。说起来当日合作酿酒生意,让薛家的情况有了起色,而自己手里还有他的几万两分红没给他呢。
王夫人听了,酸酸的道:“咱们这等人家的孩子本不需要去受那等罪,以祖上的功绩随随便便也比那些起步七品小官强得多。”
薛姨妈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心中暗自琢磨,这世上机遇众多,只是看谁能抓得住罢了。众人又就此事议论了几句,便将话题转到别处,继续享受这难得的欢聚时光,席间再度响起阵阵笑语声。
薛蟠己拜见过贾政,贾琏又引着拜见了贾赦、贾珍等。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己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赶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哥儿姐儿住了甚好。”王夫人未及留,贾母也就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等语。薛姨妈正要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若另住在外,又恐他纵性惹祸,遂忙道谢应允。又私与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王夫人知她家不难于此,遂亦从其愿。从此后,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住了下来,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而宝钗入宫待选的事,也在这平静的日子里,悄然拉开了序幕,未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一切都还充满了未知。
薛家来的那一日阖家团聚,贾府内一片欢声笑语,处处张灯结彩。众人围坐一处,谈笑着家常,亲密无间。王熙凤巧言逗趣,贾母笑得合不拢嘴,邢夫人、王夫人等也笑意盈盈,宝玉与姐妹们嬉笑玩闹,好一幅热闹温馨的阖家欢乐图。
林黛玉独坐在回廊一角,远远望着这一幕,眼底尽是落寞。烛光摇曳,映着她单薄的身影,显得愈发孤寂。
恰在这时,自己亲近的师兄也要搬走。曾经,师兄是她在这贾府中为数不多的温暖慰藉,如今连他也要离去,独留自己形单影只。
微风轻拂,吹起她的发丝,泪光在她眼眶中闪烁。往昔与父亲在林家的点滴回忆,此刻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父亲的慈爱面容,林家的宁静祥和,都成了遥不可及的梦。她想起小时候,在父亲膝下承欢,父亲教她读书识字,呵护备至,师兄也处处让着自己哄着自己。
如今,在这繁华却又人情复杂的贾府,她就像漂泊的孤舟,没有依靠。思念如丝线,缠绕着她的心,越勒越紧。忍不住用帕子轻轻拭泪,心中的苦涩又深了几分,真希望父亲师兄能陪在自己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