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夜色阑珊。
朱雄独自一人坐在黄花梨书桌前,手中的狼毫在澄心堂纸上疾走龙蛇,一个个简体字跃然纸上。
他正在将自已记忆中的火炮制造技术,尽可能详尽地记录下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口径、射程、膛线……此皆为现代火炮之关键参数,然则于当世,恐还无人知晓其中奥秘。”朱雄一边奋笔疾书,一边喃喃自语。
他停下笔,拿起桌上青瓷茶盏,轻轻地抿了一口。茶水已经凉透,但他却浑然不觉,心思完全沉浸在火炮的构建中。
“欲造合格火炮,关键在于精钢之冶炼与铸造技术。”朱雄放下茶盏,眉头紧锁,如墨的眸子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然以大明现今之工艺水准,欲炼出精钢,恐难于登天。”
他站起身来,负手在房间里缓缓踱步。脑海中不断回忆着现代关于钢铁冶炼的知识,试图从中找到破局之法。
“对了,何不效仿后世之高炉炼铁之法!”朱雄突然眼睛一亮,击掌而叹,“虽高炉炼铁于后世已然汰换,然则于此时,必为最上乘之技术!”
高炉炼铁,乃是以焦炭为燃料,于高温之下将铁矿石还原成铁水的一种炼铁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块炼铁,高炉炼铁具有产量大、质量优等诸多长处。
“若能建造出高炉,则铁之产量与质量皆可大幅提升!”
朱雄兴奋地握紧了拳头,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如此一来,不独火炮之制造有望,其他诸般铁制工具之生产,亦将得到极大改进,百业俱兴,指日可待!”
念及此处,朱雄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他立刻铺开一张崭新的宣纸,重新提起狼毫,开始绘制高炉的结构图。
“炉身、炉缸、炉腹、炉腰、炉喉……一处皆不可少!”
朱雄一边细致地勾勒着,一边仔细地标注着各个部件的名称和尺寸,力求精准无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又从不同角度,把高炉的图纸详细的画了几遍,并在上面标注详细的数据。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了王忠那熟悉的、带着几分尖细的声音。
“禀报殿下,徐小姐求见。”
“妙云?她怎的又来了?”朱雄一愣,随即朗声道,“快请她进来。”
不一会儿,徐妙云便带着一阵淡淡的幽香,轻移莲步走进了书房。
她看到朱雄正伏案疾书,桌上还散落着各种图纸,线条纵横交错,繁复无比,不禁有些好奇。
“太子哥哥,你这是在忙什么呢?”
“我在研究一种新式的炼铁方法。”朱雄头也不抬地说道,手中的笔依旧在纸上飞舞。
“炼铁?”徐妙云更加惊讶了,她缓步走到桌前,探头看向图纸,“你不是要制造火炮吗?怎的又研究起炼铁来了?”
“火炮只是其中一方面。”朱雄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徐妙云,耐心地解释道:
“我真正想做的,乃是改进大明的冶炼技术,使大明能产出更多、更精良的钢铁,此乃国之根本!”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徐妙云秀眉微蹙,轻轻摇了摇头,“如今大明的冶铁技术,皆为各家秘传之法,外人难以窥其门径,更遑论改进。”
“我知道,此事确实艰难,所以才需要你的帮助。”朱雄看着徐妙云,目光中充满了诚恳。
“你不是交游广阔,认识许多能工巧匠吗?帮我寻一位技艺精湛且信得过的铁匠,我要让他按照我的方法,建造一座新式的炼铁炉,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这……”徐妙云有些犹豫,她深知此事非同小可,若是成功,固然是利国利民的大功一件,但若失败……她不敢想象后果,“建造炼铁炉可不是小事,耗费甚巨,且不说工艺繁复,万一失败了,该如何是好?”
“失败了便再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总有成功的一天!”
朱雄语气坚定,目光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只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改进,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成功!我辈生于世,岂能因为小小困难就止步不前?更何况,此事关系国家命脉,更是不能有丝毫退缩!”
“好吧。”徐妙云终于被朱雄的决心所打动,她点了点头,连她的心中也涌起了一股豪情。
“我会尽力帮你寻找合适的工匠,定不辱使命。不过你这图纸……”她指着桌上的高炉图纸,欲言又止,这图纸如此复杂,真的能行吗?
“这图纸只是一个草图,其中许多细节还需完善。”朱雄解释道。
“而且,每个地方的矿石都有所不同,具体的细节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待我寻到合适的工匠,我会与他一道,将这图纸修改得更加精确,确保万无一失。”
“嗯。”徐妙云点了点头,算是放下心来,然后她突然想起了什么,脸色一肃,说道,“对了,太子哥哥,我今天来,还有一件要事要告诉你。”
“何事如此紧急?”朱雄问道,心中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我刚刚得到消息,东南沿海一带,有倭寇作乱!”徐妙云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声音也低沉了几分,“他们烧杀抢掠,走私违禁物品,无恶不作,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如坠水火之中!”
“倭寇?!”朱雄一惊,豁然起身,他没想到,这个时代竟然就有倭寇的侵扰!
所谓的倭寇,是指那些来自日本,活跃于高丽、大明沿海地区的海盗,他们经常骚扰沿海居民,抢劫财物,走私违禁品,甚至杀人放火,手段极其残忍。
“是的。”徐妙云贝齿紧咬下唇,点了点头,“这些倭寇,大多来自日本的一些小岛,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熟悉地形,非常难对付。”
“可恨!”朱雄一拳重重地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盏都跳了起来,发出清脆的响声,茶水四溅,“这些倭寇,简直是欺人太甚,视我大明无人吗?!”
“是啊。”徐妙云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忧虑之色,“家父已经向陛下上书,请求调集大军,剿灭倭寇,但陛下还未做出批复。”
“这帮倭寇一日不除,东南沿海的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宁!”朱雄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不行,我得想个法子,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以绝后患!”
“你有办法?”徐妙云惊讶地看着朱雄,她没想到朱雄竟然会主动请缨。
“我有一个计划,但还需要仔细斟酌,从长计议。”朱雄沉吟道,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对策。
“对了,妙云妹妹,你能不能帮我收集一些关于倭寇的情报?越详细越好,特别是他们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还有平日的行动规律,这些情报至关重要!”
“这个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徐妙云拍着胸脯说道,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好,那就拜托你了。”朱雄点了点头,语气中充满了感激,“事不宜迟,你现在就去办吧,此事耽搁不得。”
“嗯。”徐妙云应了一声,然后转身大步离开了书房,裙裾翻飞,英姿飒爽。
徐妙云走后,朱雄再次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倭寇问题,将是他面临的又一个重大挑战,必须小心应对。
“看来,仅仅制造火炮还不够,我还必须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师!”朱雄眼中精芒闪动,自言自语道,“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灭倭寇,保卫大明的海疆,扬我大明国威!”
可是,要想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师,谈何容易?不仅耗资巨大,而且还需要极长的时间。
“不仅需要大量的战船,还需要训练有素的水军,以及经验丰富的将领。”
朱雄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这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千头万绪,该从何处着手……”
他想起了自已曾经在现代看过的资料:明初的时候,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领先的。
明朝水师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就已经拥有各类大小船只三千八百余艘,其中用于远洋航行的“宝船”排水量高达数千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可谓是盛极一时。
“若我能够重现明朝水师的辉煌,小小倭寇何足挂齿,便是征服四海,亦非不可能!”想到这里,朱雄的心中涌起了一股豪情壮志,热血沸腾。
可是,该如何着手呢?从哪里获得如此庞大的资源呢?
“对了,福源号!”朱雄突然想起了之前徐妙云提到的那个皇家商号。
“这福源号既然是皇家产业,那么必然和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能得到福源号的支持,那么无论是建造战船,还是训练水军,都将事半功倍,如虎添翼!”
想到这里,朱雄立刻提笔给朱元璋写了一封奏折,他必须尽快取得朱元璋的支持。
在奏折中,他详细陈述了倭寇的危害,以及组建水师的重要性,并请求朱元璋允许他利用“福源号”的资源,来推动他的造船和练兵计划。
最后,他还将自已研究火炮和高炉炼铁的事情也一并写了进去,并附上了几张图纸。
写完奏折后,朱雄将其仔细地封好,交给王忠,让他立刻送往宫中。
“希望父皇能够批准我的计划。”朱雄望着王忠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道,眼中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