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野又飒小辣椒VS残疾偏执军官

第18章 进城

加入书架
书名:
又野又飒小辣椒VS残疾偏执军官
作者:
冰冰似我
本章字数:
4320
更新时间:
2025-07-08

天刚蒙蒙亮,谢小满就醒了。

小瘦早就醒了,正用尾巴在窝里扫来扫去,把窝里的干草都扫到外面去了。

"小笨蛋,别扫了!"谢小满笑着捏捏它的耳朵,"今天带你去城里,给你买大棒骨!"

她看了眼墙角堆着的山货,心里盘算着:空间里那些百年人参、极品灵芝可不能随便拿出来。

这些东西一拿出来,在县城这小地方,简首就是往脸上贴“我有问题”西个大字!

那些老药铺的掌柜、伙计,哪个不是人精?

稍微露点马脚,追问起来源,她一个没出过几次远门的小丫头,怎么圆?

说是山里采的?哪座山能出这么多极品?

万一被有心人盯上,顺藤摸瓜,空间暴露了怎么办?

这些东西太扎眼,万一被人盯上就麻烦了。

再说,昨天采的山货正好当掩护,循序渐进才稳妥。

小瘦"汪"地应了一声,眼睛亮晶晶的,仿佛己经看见香喷喷的肉骨头在向它招手。

谢小满被它逗乐了,一边生火煮粥一边逗它:

"要是卖了好价钱,不光买骨头,再给你扯块红布做个小围兜怎么样?"

"呜?"小瘦歪着头,显然对"围兜"没什么概念,但听到主人轻快的语气,立刻开心地原地转了个圈,差点撞翻灶台上的盐罐子。

"小笨蛋!"谢小满赶紧扶住盐罐,看着小瘦吐着舌头装无辜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

她麻利地盛了碗稠稠的玉米糊糊,又往小瘦的碗里多倒了半勺:"快吃!吃完带你进城见世面!"

小瘦一听要带它去,耳朵"唰"地竖起来,两三口就吃完了,急吼吼地就要往门外冲。

"回来!"谢小满一把揪住它后颈皮。

"就这样去?等着被当野狗抓啊?"

她从炕头拿出根红绳,三两下给小瘦编了个简易项圈,"这下像家养的了。"

小瘦新奇地扒拉着脖子上的红绳,又凑过来蹭谢小满的手,湿漉漉的眼睛里满是期待。

谢小满摸摸它的头,心里暗笑:这小家伙,怕是以为进城就是去啃骨头呢。

谢小满背好竹篓,给小瘦的简易红绳项圈又紧了紧,确保不会松脱,这才带着兴奋的小家伙出门。

去县城二十多里地,光靠两条腿可不行。

村口老槐树下,王老栓的牛车正等着凑人。

牛车上己经坐了几个人。车板铺着干草,散发着淡淡的草腥味和牲口的气味。

小瘦第一次见这么大的牛,有点害怕,紧紧贴着谢小满的腿,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呜”声,小尾巴也夹了起来。

“哟,小满丫头,进城啊?还带着狗?”说话的是同村的李婶,为人厚道,平时对谢小满还算和善。

她挪了挪位置,拍拍身边空出来的干草,“来,坐这儿,挤挤暖和。”

“谢谢李婶。”谢小满感激地笑笑,抱着小瘦坐了上去。

小瘦在李婶善意的目光下稍微放松了点,但还是警惕地观察着周围。

“哼,灾星出门还带个畜生,也不怕晦气!”一个尖酸刻薄的声音响起,是坐在对面的赵婶。

她男人是村里的记分员,自觉高人一等,平时就爱嚼舌根,尤其看不起没爹没娘的谢小满。

她嫌恶地瞥了一眼瘦巴巴的小瘦,还用脚尖把掉落的草屑往谢小满这边踢了踢。

小瘦似乎感觉到了恶意,冲着赵婶的方向龇了龇牙,发出警告的低吼。

“小瘦,别闹。”谢小满赶紧按住它,心里腾起一股火气,但脸上依旧平静,“赵婶子,狗通人性,认主也认善恶。您要是不喜欢,不看它就是了。”

“哎哟,还犟嘴?说你灾星还不服气?你看你把白莲丫头害的,现在还在炕上躺着呢!扫把星!”赵金花声音拔高,唾沫星子都快喷出来了。

旁边赶车的王老栓咳嗽一声:“行了行了,都少说两句!坐稳了,发车!”

他扬起鞭子,老黄牛慢悠悠地迈开步子,牛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颠簸着上路了。

谢小满没再理会赵婶,只是把小瘦往怀里搂了搂,用下巴蹭了蹭它毛茸茸的头顶,低声说:“别理她,咱们是去办正事的。”

她望向车外渐渐开阔的田野,清晨的阳光驱散了薄雾,洒在金色的稻田上。

牛车慢悠悠地走了快两个时辰,日头渐高,谢小满的屁股都快被颠成八瓣了。

当低矮的土坯房和袅袅炊烟被甩在身后,前方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不一样的轮廓——县城的影子到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不高但很长的青灰色城墙,不少地方墙皮剥落,露出里面的泥土。

城门洞开着,远没有古装剧里那般巍峨,更像是放大了的村口牌坊,门楣上刷着褪色的红漆大字:“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字迹遒劲,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城门口人来人往,比村里赶集还热闹十倍!

"到了到了!"车上的人纷纷起身张望。谢小满也忍不住伸长脖子,眼睛亮晶晶的。

"到了城里可不许乱跑,"她弯腰点了点小瘦的鼻头,"要是走丢了,你的大棒骨可就被别的狗啃喽!"

小瘦立刻"汪汪"两声,紧紧贴着她的裤脚走,小尾巴摇得那叫一个殷勤,仿佛在表忠心:绝对不乱跑!骨头是我的!

谢小满深吸一口气,70年代县城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却有一种质朴的热闹。

街角的墙上贴着花花绿绿的手写海报:"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今晚七点县礼堂演出"、"计划生育好,一对夫妻一个宝"。

最让她新奇的是人们的交易方式。

供销社门口,一个妇女正用粮票和布票换东西;街边的小摊上,有人用鸡蛋换盐;甚至看到两个老汉蹲在墙角,一个用旱烟叶换另一个的芝麻饼...

“这就是…七十年代啊。”

她低声感叹,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新奇又带着点探究的微笑。

怀揣着紫灵芝和山货,带着一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狗,她的县城“淘金”之旅,正式开始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