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河也点了点头,大哥说得对。
周二河心里想着,爹在世的时候,可是最疼自己的。
爹要是干的好,以后自己下去,也可以混个一官半职当当。
自己这一辈子,当人是没戏了,做不了大官,当鬼那就不一定了。
人家不是有那句话吗,叫朝中有人好办事,自己这是地下有爹好办事呀!
“我能不知道嘛,所以才告诉你们几个,毕竟咱们家里要是多了吃的,我老婆子也不能自己独吞呀,还得是为了你们几个兄弟几个呀……”。
伊人滔滔不绝说了半天,从小时候的事讲到现在,把兄弟几个说得那叫一个眼泪汪汪的,一个个的向着伊人保证着,绝对不会说出去。
“好了,你们记住就行了,至于你们媳妇,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娘也不是不让你们说。
可这件事情太不可思议了,我就怕你们媳妇知道以后,会告诉他们娘家人,要是这样………”。
周老大使劲儿的拍了一下桌子,“我看她们敢,不过为了家里人考虑,还是不告诉她们了”。
“好,听大哥的”。这是周老二。
“听大哥的”。这是周老三。
“行,那就暂时这么说吧”。
事情就这样拍板定砖定了下来。
要说这三个儿子,还是很让原主省心的。
老大小的时候,家里情况好一些,比后面两个多上了两年私塾,后来不读了以后,在镇上打过散工。
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家里的重担,再加上听话,最得原主喜欢。
到老二那个时候,家里情况不好,上了一年私塾。
因为嘴笨,所以最容易被原主忽略。不过他爹最喜欢他,因为他爹嘴也笨,父子两个是感情最好的。
等到了最小的老三那个时候,家里情况己经称不上好了,只能说是很差。
原主本来打算不让孩子启蒙的,但是为了孩子的以后,还是咬咬牙让他至少上了一年,启了个蒙,再多也就没了。
好在老三这家伙,凭借着他的机灵,不知道怎么就入了人家富贵人家的眼,跟着人家镇上的富户家公子混了几年,也成了家里面读私塾最长的。
虽然那富户离开了这里以后,老三也没学上了,但是总比文盲强。
说起家里三个孩子,最让原主担心的就是周二河。
周二河这家伙,上面比不上大哥,下面比不上三弟。
大多数时间都是留在了家里帮着原主干农活,最为沉默寡言。
但无论是哪一个,对待原主都孝顺,虽说是有了小家,难免有点私心,但也都无伤大雅,兄弟几个在大事面前那是统一战线,绝对不含糊的。
“好,那就这么决定了,对了,这桌子上的包子拿出去,咱们一家人吃掉它。
就说是昨天晚上带回来的,这包子放凉了再拿出去。
老大,等下你让媳妇热一热,有了这宝贝,以后咱们家一天吃三顿饭,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想到这里,兄弟几个都开心的不行,饿肚子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饿的时候,抓心挠肝的,也没有东西吃,只能多喝点水点垫吧垫吧,好歹混个水饱。
不过谁能想到,现在混个水饱都不行了,水不能尽兴喝了,肚子空空,饿的也没有了力气,镇上也没有活可以干了,只能在家里躺着了。
这下好了,以后都不会再饿肚子了。
等到娘几个出去的时候,几个儿媳妇己经把饭做好了。
浓稠的大米粥散发出香喷喷的味道,昨天晚上带回来的烧鸡热完后,滋味依旧霸道,再加上肉包子,一家人看的那叫一个激动。
家里原来分饭的是原主,伊人来到这里,可不想干这个事。
“老大家的,今天你来分饭,你是家里的大嫂,也该让你上手了。让孩子们吃个饱,能吃多少吃多少。
好久都没有吃完这么丰盛的饭菜了,过年的时候,家里没粮食,只能喝稀的不行的刷锅水。今天咱们就当过年了,补上,好好吃上一顿”。
钱氏感动地摸了摸眼角的泪花,“好,听娘的”。
现在这日子可真不敢想呀,要不是娘,这一大家子该怎么过呀。娘这么信任自己,自己以后可一定要好好地孝顺娘!
吃完了饭,都该去休息了。
等到天亮之后,依旧是各自忙碌起来。
几个孩子也没有闲着,大的带着小的,都去外面找野菜去了。
现在家家户户日子都不好过,山脚下的野菜都被村里人薅的差不多了,有那漏网之鱼的,让孩子瞧见了,也是欢喜的不行。
“好了,别忙活了,你们几个过来”。
伊人看着三个儿媳妇看到粮食的那副场景,心里自然知道他们想的什么。
三个儿媳妇都是附近村庄的,家里也都有一家老小。
现在自己家这么多粮食,不能自己家吃饱喝足,却看着亲家全家饿死呀。
站在她们的角度,伊人是很能理解她们的,毕竟身为儿女的,哪里能够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却看着父母饿死的道理。
“你们也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娘挣来的,娘也知道你们的心思。
这样吧,老大家的,你们一人带上十斤粟米带着回去看看爹娘吧。
过年的时候咱是空着手回去的,就当现在补上了”。
三个儿媳妇听到娘的话,自然是感动的不行,都感动地要给伊人跪下了,伊人赶忙让她们起来。
伊人东西多,并不在乎这些,这三个儿媳妇,都己经在周家十几年了,最少的也有七八年了。
人心换人心,伊人也相信她们的人品,要是真的因为这些粮食家里起了龌龊,那也算是值得的。
毕竟只用几斤粮食就看透了一个人,也是很划算的。
“好了,别的话,娘不多说了,你们一个人回去不安全,老大,老二,老三,你们一起去,顺路给你们妹子也带上十斤。
娘也有些时候没有见到你妹子和你外甥女了,要是遇上了她们,回头你让她们娘俩来一趟,听到了吗?”。
“唉,听到了,娘”。
昨天两辆驴车带回来的东西现在都在东厢房放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