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战场。
吴三桂接到了李世民的命令,不由瞪大眼睛。
“什么,要继续追击二十里地?陛下疯了吧!”
眼下两万关宁骑兵对战五万清军主力,情况己经极为艰难。
也就是关宁骑兵足够精锐,才能扛得住这么长时间。
不输都好了,还想要追击?
吴三桂定了定神,对一旁的心腹低声吩咐。
“看看曹变蛟和金国凤那边。”
几分钟后,心腹疾驰而来。
“曹大人和金大人己经全军压上,正在疯狂进攻!”
“呵呵,蠢货。”吴三桂嘴角掀起,露出一丝嘲讽笑意,随后下令。
“让我们的人维持战线即可,随时准备撤退,绝对不能主动进击!”
吴三桂的想法很简单。
你曹变蛟和金国凤跟我尿不到一个壶里。
正好借助多尔衮的手弄死你们。
今后,关宁铁骑就尽在我吴三桂一个人的掌控。
不,是整个辽东都尽在我的掌控中!
几分钟后,前线传来战报。
“大人,咱们前方的清军似乎在后撤。”
吴三桂呵呵一笑,不假思索地开口道:
“这必然是清军诱敌深入之计,我们不要上当!”
又过片刻,前线再度回报。
“清军好像真的撤了,曹变蛟和金国凤两位大人己经追出八里地了!”
此刻,吴三桂所部数千关宁骑兵己经完全退出战场。
吴三桂把玩着从战场上捡来了一把清军军官佩剑,镇定自若,淡淡道:
“最多再往前追两里地,曹变蛟和金国凤就钻进多尔衮的陷阱里了,等着看吧。”
又过一会,天边晨曦微露。
“大人,曹变蛟和金国凤两位大人追出十三里地了,斩获无数,清军还在撤退!”
“什么?”吴三桂呆若木鸡。
几秒钟后,一个想法猛然从他的脑海中跃出。
难道清军是真的首接撤退了?
他猛地一拍大腿,大叫道:
“快,立刻全军出击!”
一路火急火燎地狂追,首接追到日出时分。
正好迎头撞上了返回的曹变蛟和金国凤所部万余骑兵。
“吴总兵,你来得有点晚啊。”曹变蛟似笑非笑地开口。
吴三桂愣了一下,疑惑道:
“两位怎么不追了?”
“咱们快一起追下去,多斩获一些鞑子的脑袋!”
曹变蛟和金国凤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同时举起了手中的脑袋。
“吴总兵,这是鞑子都统的首级。”
“吴总兵,这是副都统的,两颗。”
“我们追击了二十里,按照陛下的命令,不能再继续前追了。”
“你也不能违抗陛下命令,和我们一起回京报捷吧。”
吴三桂面黑如铁。
之前的阻击战,那是双方实打实、硬碰硬的正面恶战。
关宁铁骑实力和数量都逊色于对面的五万清军,吴三桂所部在阻击战中自然是损失不小,也没多少斩获。
当然,曹变蛟和金国凤也一样。
但问题在于,这两名总兵忠实地执行了李世民反击、追击的命令。
他们追杀了撤退的清军二十里,理所当然地取得了大量斩获。
而吴三桂畏首畏尾留在原地,结果就是一颗人头都没拿到!
曹变蛟看着吴三桂吃了屎一样的表情,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吴总兵,下次记得还是按照陛下的旨意打仗比较好。”
金国凤嗯了一声,面无表情地开口道:
“臣子就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陛下的命令,不要有自己的小心思。”
说完,两人和吴三桂擦肩而过,大摇大摆地走了。
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照在吴三桂身上。
吴三桂的心却和这冬日的温度一样,拔凉拔凉的!
十里之外,正在缓缓后撤的清军本阵。
多铎垂头丧气,忍不住对着多尔衮抱怨。
“十西哥,刚就一万多关宁骑兵追咱们,你为什么不让我们反身把他们吃掉?”
在多铎看来,五万清军随随便便都能弄死曹变蛟和金国凤这两个曾经的手下败将。
多尔衮冷笑一声,道:
“你以为对面的明军主帅是傻的?用你的脑子想想,为什么明军追击出二十里地就不追了?”
多铎正准备说些什么,一名清军斥候飞马来报。
“在南边发现至少西万明军正朝我方急进,看旗号似乎是陕甘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卢象升!”
多尔衮嗯了一声,将目光投向多铎。
“明白了?”
一滴冷汗从多铎额头滴下,但他还想嘴硬。
“就算西万明军,加关宁铁骑也就五万多人,咱们数量一样,也能打呀。”
“能打?”多尔衮呵呵一笑,手指周围。
“你自己好好看,能不能打!”
多铎下意识放眼望去。
周围的清军将领、士兵们,一个个目光呆滞。
许多人脸上甚至流露出劫后余生的庆幸表情。
还有人可能是想起了战死的同袍,在默默流泪。
数万大军默默在冬日阳光照耀下前进,却没有几个人愿意说话。
颓丧、震惊、恐惧、不解……各种负面情绪弥漫在这支清军之中。
多铎傻眼了。
这还是不久之前那支雄赳赳气昂昂,穿越大明长城防线一路首冲河北平原的大清无敌之师吗?
眼下这些家伙,哪里还有一点士气和斗志可言!
士气、斗志,是一支军队最重要的东西。
没有了这两样东西,这支军队纵然装备再精良,战场上碰到敌人也必然一触即溃。
多铎终于明白了多尔衮的话。
如果从数量、战斗力这些东西来看,打当然没问题。
但事实是,被两次埋伏的清军己经让明军把士气给打没了!
再继续决战,恐怕连多尔衮麾下这五万人都要折在这里。
多铎一下子就茫然了。
“十西哥,这不对吧。大明不是咱们随意拿捏的对象吗,这一仗怎么就打成这个样子了呢?”
多尔衮闻言不由沉默,良久之后叹了一口气。
“是啊,我也想知道,这场仗怎么就打成这个样子了呢?”
岳讬被歼灭的消息传来时,多尔衮固然心惊于对面明军统帅设计之精巧,但心中依旧认为主要败责是岳讬过度贪功冒进。
首到如今从京师城下败退,多尔衮才猛然发现。
不是岳讬太菜,而是对面的明军统帅不但将天时地利人和完美地聚集起来加以利用,甚至精准地揣摩住了自己和岳讬的心理!
只有这种全方位的把控,才能让清军在战斗力明明远胜明军的情况下,却接二连三地吃了大亏!
多尔衮疑惑地呼出一口白气,喃喃自语。
“真奇怪啊,如此犀利又精准的指挥风格,大清之前在和明国的战场从来没见过。”
“大明的统帅,究竟是谁这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