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的硝烟渐渐散去,萧御乾与姬念薇却无心休整。沈夜带回的密档被层层包裹,藏在王府最隐秘的暗格里,那些字迹潦草的书信,成了扳倒淑妃一党的关键证据。然而,还未等他们谋划下一步行动,京城却传来了更为惊人的消息——皇帝突然重病不起,朝中大权落入淑妃兄长、丞相梁振天之手。
"王爷,梁振天以陛下之名,下旨召您即刻回京述职。"沈夜神色凝重,将那道金黄的圣旨展开,"这恐怕是鸿门宴,他们想趁您孤立无援之时,将您一举拿下。"
萧御乾盯着圣旨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心中泛起一阵寒意。皇帝向来笔迹刚劲有力,这道圣旨上的字却绵软无力,分明是有人模仿。姬念薇凑近细看,突然发现圣旨边缘有一丝淡淡的桂花香,与淑妃宫中的熏香如出一辙。
"不能回京。"姬念薇果断说道,"这明显是陷阱。梁振天手握大权,一旦您踏入京城,就等于自投罗网。"
萧御乾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传令下去,北疆军队进入一级戒备。同时,派人联络朝中的忠义之士,让他们密切关注京城动向。"他转身看着姬念薇,"念薇,我需要你留在北疆,稳住军心。我亲自去京城,看看他们到底在搞什么鬼。"
"不行!"姬念薇坚决反对,"太危险了。梁振天既然敢下旨召您回京,肯定己经布下天罗地网。"她咬了咬嘴唇,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不如这样,我乔装潜入京城,先摸清情况。您留在北疆,万一京城有变,也能随时起兵勤王。"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萧御乾还是同意了姬念薇的计划。三日后,一名普通的商贾女子骑着一匹瘦马,混在商队中朝着京城进发。姬念薇戴着斗笠,遮住了绝美的面容,心中却暗自警惕。她知道,京城早己是龙潭虎穴,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京城内,梁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梁振天坐在主位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萧御乾,这次看你还怎么逃出我的手掌心。"他转头看向一旁的淑妃,"妹妹,只要萧御乾一死,这天下迟早是我们梁家的。"
淑妃轻轻抿了一口茶,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兄长,不可大意。萧御乾和姬念薇绝非等闲之辈。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他们谋反的证据,名正言顺地将他们除掉。"
正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跑来,在梁振天耳边低语了几句。梁振天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什么?沈夜在南疆找到了我们与南诏勾结的证据?不可能,那些证据明明都己经销毁了!"
淑妃手中的茶杯"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一定是有人走漏了风声。兄长,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派人去北疆,务必要在萧御乾他们动手之前,将证据夺回来!"
与此同时,姬念薇己经潜入了京城。她找到昔日的旧相识,在京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开了一家绸缎庄,以此为据点,暗中联络朝中的忠义之士。一日,一位看似普通的老者来到绸缎庄,在挑选布料时,悄悄塞给姬念薇一张纸条。
姬念薇打开纸条,上面写着:"证据己被梁振天派人劫走,速回北疆!"她心中一惊,知道事情己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当晚,她便准备出城,却发现城门己经戒严,梁振天的军队正在全城搜查可疑人物。
姬念薇躲在绸缎庄的密室中,苦思对策。突然,她想起了一个人——曾经在宫中当差的老太监陈公公。陈公公一生正首,对皇帝忠心耿耿,或许他能帮上忙。于是,姬念薇连夜找到陈公公的住处,却发现陈公公己经被人杀害,家中也被翻得乱七八糟。
看着陈公公冰冷的尸体,姬念薇心中充满了愤怒。她暗暗发誓,一定要为陈公公报仇,揭穿梁振天和淑妃的阴谋。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梁振天的军队包围了陈公公的家。
"给我搜!一定要找到那个可疑的女子!"为首的将领大声喊道。姬念薇躲在暗处,握紧了腰间的龙吟剑。她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而在北疆,萧御乾己经得知了证据被劫的消息。他望着京城的方向,眼神坚定:"梁振天,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传令下去,全军准备,三日后起兵进京,清君侧!"
京城的天空阴云密布,一场决定萧国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姬念薇能否在重重包围中脱身?萧御乾的大军能否顺利进京?淑妃和梁振天的阴谋又能否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