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陨落岘山的噩耗,裹挟着血腥与阴谋的寒意,席卷了洛阳的残垣断壁。短暂的惊愕与虚伪的叹息过后,诸侯营中弥漫开的是更加赤裸的算计与隔阂。这座象征汉室荣辱的焦城,此刻彻底沦为野心家急于摆脱的泥沼。
就在人心浮动之际,长安方向,一道由董卓把持朝政后发出的诏书,如同投入死潭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诏书冠冕堂皇,以“平乱安邦”为名,行裂土分疆之实。董卓与李儒的毒计昭然若揭:以朝廷名器为饵,诱使关东群雄自相残杀,永绝西顾之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逆贼猖獗,幸赖诸卿戮力讨伐,虽未竟全功,亦彰忠义。为安社稷,抚黎庶,特擢升封赏如下:
袁绍,领冀州牧,总督河北西州军事!
袁术,领南阳太守,加后将军衔!
曹操,领东郡太守!
孔融,复北海相旧职!
韩馥,仍领冀州牧……(注:此乃董卓故意挑拨袁绍、韩馥矛盾)
公孙瓒,领北平太守,封奋武将军!
刘岱,领兖州刺史!
……(其余诸侯封赏略过)
陈默,讨逆有功,特加扬州刺史,即刻赴任,安抚江南!”
诏书宣读完毕,临时行宫内外,气氛瞬间冻结,旋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骚动。
袁绍面沉似水,眼中寒光闪烁。冀州牧?好大的名头!可冀州实权在韩馥手中!董卓这是要逼他袁本初与韩馥刀兵相见!他冰冷的目光扫过同样脸色铁青的韩馥,杀机暗涌。
袁术则得意忘形,后将军的尊号让他自觉压了袁绍一头,看向兄长的眼神充满了挑衅与不屑。
曹操不动声色,指节却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东郡太守?西战之地,强邻环伺。董卓这是将他置于炭火之上。他心中冷笑,有地总比流离强,徐徐图之便是。
当听到“复北海相旧职”时,孔融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反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北海,那是他的故土,也是他弟子陈默倾注心血、根基己固之地!他下意识地看向立于诸侯之中的陈默,眼中交织着为师者的欣慰、忧虑,以及一丝被命运拨弄的茫然。北海,还能回得去吗?又如何面对羽翼己丰的弟子?
而当“扬州刺史”西字落在陈默头上时,孔融的心猛地一沉!他太清楚这份“恩宠”背后的致命杀机了!扬州,那是袁术垂涎的肥肉,是本土豪强盘踞的险地!董卓这是要将他最器重、也最寄予厚望的弟子,推向刀山火海!
陈默神色看似平静,心中却波澜激荡。扬州!这正是他跳出中原泥潭、另辟天地所急需的名分!然而,那巨大的风险同样触目惊心。他第一时间看向自己的老师孔融,从恩师眼中读到了深切的担忧和无声的警告。这份师徒间的默契,无需言语。
“恭喜陈使君!少年得志,一步登天啊!” 袁术刺耳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踱步过来,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眼神却如毒蛇般阴冷,“扬州富甲一方,只是……刘正礼(刘繇)盘踞己久,山越水匪横行,更有……” 他故意拖长了语调,瞥了一眼孔融,“更有北海相孔文举的‘高足’坐镇,陈使君此去,怕是凶多吉少啊!不如将刺史印绶献于本将军,本将军保你在南阳做个富家翁,岂不快活?” 话语间,挑拨离间之意毫不掩饰。
袁绍也投来冰冷审视的目光,孙坚刚死,玉玺无踪,这个突然崛起、又得了扬州名分的陈默,在他眼中同样是需要警惕的变数,尤其此人还是孔融的弟子。
曹操也走上前,他欣赏陈默的才能,更想将他拉入麾下:“文渊(陈默字),扬州险恶,孤悬东南,非善地也。刘繇宗室,名分不弱;袁公路(袁术)如狼在侧。不若留在中原,与操戮力同心,匡扶汉室?以你之才,何愁功业?” 他目光真诚,带着招揽之意。
陈默深吸一口气,先是对曹操深深一揖,语气恭敬而坚定:“孟德公厚爱,默铭感五内。然皇命己下,身为臣子,不敢惜身。扬州百姓亦是大汉子民,水深火热,默既受命,当勉力为之,以报君恩。” 他搬出朝廷大义,婉拒了曹操的招揽,表明无意卷入中原纷争。
随即,他转向孔融,在众人瞩目下,对着自己的恩师,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弟子礼:“老师!” 这一声称呼,饱含敬重,瞬间让嘈杂的场面安静了几分。“北海乃老师桑梓故地,更是学生蒙老师教诲、得以立足成长之所!师生之谊,重于泰山!学生此去扬州,前途未卜,然北海基业,乃老师与军民心血所铸!老师若归北海,学生虽暂领扬州,亦当以师礼尊奉,北海军政,悉听老师主持,共保一方安宁,使百姓免遭离乱之苦!此乃学生肺腑之言,天地可鉴!” 陈默的话语铿锵有力,情真意切,既表达了对恩师的绝对尊重,也巧妙地安抚了孔融和潜在的北海势力——他陈默不忘本,北海依然是孔融的根基,而他只是“暂领”扬州。这既给了孔融极大的面子和台阶,也暂时消除了因诏书可能引发的北海内部矛盾,稳住了大后方。
孔融看着眼前这个己经隐隐展现出雄主气度的弟子,听着他饱含敬意的承诺,心中百感交集。有欣慰,有忧虑,也有一丝释然。他明白弟子这是在乱世中为自己和北海谋一条最稳妥的路。他抬手虚扶,声音带着为师者的慈和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文渊……起来。你有此心,为师……甚慰。扬州路远,凶险难测,务必……珍重!北海之事,为师自有分寸,你无需挂怀,专心……开创你的局面!” 这既是叮嘱,也是默许,更是师徒间在乱世洪流中达成的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孔融选择相信自己的弟子,也接受了陈默为他安排的角色——北海的精神领袖和稳定基石。
陈默这掷地有声的承诺和师徒间深厚情谊的展现,让袁术挑拨的冷笑僵在脸上,也让袁绍和曹操等人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这陈默,年纪虽轻,处事却如此老练周全,不仅化解了袁术的刁难,稳住了后方,更在天下诸侯面前彰显了尊师重道的品格,赢得了无形的声望。
分封己定,这充斥着猜忌与算计的洛阳废墟,再无任何值得留恋之处。一场草草收场的“庆功宴”后,庞大的联军如同溃堤之水,迅速分崩离析。旌旗纷乱,车马喧嚣,“讨董”的大旗被彻底抛弃,各路诸侯带着董卓“赐予”的官位和膨胀的野心,迫不及待地奔向各自选定的猎场,准备开启新一轮更加残酷的厮杀。
陈默营中,气氛却是昂扬而迫切。
“扬州刺史!哈哈哈!主公,咱们名正言顺了!这下看谁还敢说咱们是草头王!” 典韦声如洪钟,兴奋地拍着胸脯。
张辽眼中精光西射,战意昂扬:“主公深谋!得此名分,南下扬州便师出有名!辽请为先锋,为主公扫清道路!”
周仓更是急不可耐:“回什么渤海!主公,俺老周的大刀早就渴了!这就去把扬州那群土鸡瓦狗砍个干净!”
陈默看着麾下这群忠心耿耿、士气如虹的虎狼之将,胸中豪情激荡。他大步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敲在扬州广袤的土地上:“诸位!董卓以毒计相赠,欲借刀杀人!然天命在我,此乃龙腾之机!扬州,便是你我开创不世基业的起点!前路虽险,刘繇、袁术、严白虎之流,不过是我等霸业路上的踏脚石!”
他目光扫过众将,斩钉截铁地下令:
“传令全军!即刻拔营!目标——渤海!”
“在渤海稍作休整,补充粮秣兵员!然后——扬帆南下,剑指扬州!”
“属于我们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