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里村井异之后,李星笙暗觉灵脉变动非偶然。
为更进一步追查井源灵息的流向,他带上竹笈,带着白睛豹,顺脉而行,最终落足归灯镇北。
镇外荒街西侧有一处早年破庙,门前曾立有一灯台,今己残损。
李星笙将其修整为居所,仍自称“李掌灯”,每日煎汤熬药、布阵引息,看似续旧草庐之业,实则暗中布局——既查灵脉之乱,又为引蛇出洞。
归灯镇初不疑,久而久之竟有人常来问诊,灯台前夜火不灭,竟与五里村旧景重合,遂亦称之为“草庐”。
归灯镇,坐落于青云州西南边陲,地处三山一河交汇之地。镇不大,却因月末灯市远近闻名。每月廿九,镇中沿河两岸尽挂花灯,奇物杂宝、符箓丹药、秘术孤卷应有尽有,常吸引修士与行商云集。
黎明微曦,李星笙背负竹笈,草履布衣,踏入归灯镇东口。他依旧以“李掌灯”之名,轻车熟路地向镇中走去。
镇外小摊己陆续开张,行人摩肩擦踵,一派热闹。李星笙并不急于探市,只随意走走看看。沿街而行,香料、丹炉、灵墨、兽骨摆于摊前,皆有人围观。
不多时,他步入灯市深处。此处摊位更密,货品也愈发隐秘,许多摊主以布帘遮目,低声兜售。
李星笙停于一座挂有黑布的小摊前,摊主是名灰衣老者,满脸络腮胡,声调沙哑:“符器清仓,便宜甩卖。”
他不语,目光落在角落一堆铜钱大小的灰色符片上,符上篆字模糊不清,却隐有残魂游动之迹。
李星笙指了指:“这符,来历何处?”
老者眯眼看他,道:“客官识货?这玩意儿嘛,山里旧窖翻出来的,玩意儿不正宗,图个吓人。”
李星笙将一张符翻过,见背面有一道极细的黑线纹路,与他在残信中见到的“血祭魂识”之痕极为相似。
他将符还回,道:“我收下一枚。”
交银后转身离开,却于数步外转入旁巷,展开微阵,手中悄然引动追踪微符。
片刻后,那摊主收摊,转入一条更幽深小巷。他似早有警觉,不时回头张望,却未见李星笙踪影。
而在他进入一座小院后不久,李星笙从另一条小巷阴影中现身,轻叩指尖,布下一重隐息阵。
院中幽暗,一人低声开口:“几枚符卖出?”
摊主道:“一枚,被个草履道人买了,看似眼生。”
那人沉声道:“他可问了什么?”
“就问了来历。”
“蠢货,那是魂识符残胚,是炼祭用的!”
“我以为他不懂……”
声音未落,院墙忽现一枚金砂符纹,一道灵力激射而入,定于两人之间。
下一瞬,院外响起李星笙平静之声:“魂识残符,散于市井,是你等所为?”
院中两人顿时变色,试图冲出,脚步方起便陷入阵中。符墙生光,阵纹锁息,将两人困于其中。
灰衣摊主惊呼:“你是阵师!”
“我说过,我不是。”李星笙身影从暗巷浮现,手中拈符,一指点出,两人当场昏厥。
他搜过院内,除去数枚未完成的魂符,还发现一页粗糙阵稿,赫然是与藏霞摄魂残谱类似的边角。
“原来这些市井邪修,也得了残阵之皮毛。”
他未多做停留,将人交予镇守卫后离去。
临出镇时,他忽闻井边孩童哀哭,有人高喊:“井水泛红了!”
他回头望去,只见镇中央古井之口,水色泛暗,灵息错乱。
他心头微动:“是聚灵阵回涌之兆……他们在布主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