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碎影

第7章 尘埃落定的歧路与星芒

加入书架
书名:
浮生碎影
作者:
爱吃参贝海鲜汤的小炎
本章字数:
7446
更新时间:
2025-07-09

纪委的车停在厂门口时,雨刚好停了。铅灰色的云层裂开道缝隙,阳光像淬了冰的刀片,斜斜切在张健铁青的脸上。他正站在办公楼台阶上,指挥工人往面包车上搬保险柜,手腕上的金表在天光下晃出刺目的光。首到戴蓝帽子的人亮出证件,他脸上的油光才“唰”地褪尽,胖手指还维持着指点的姿势,喉结在松弛的皮肤下滚了滚,像吞了枚生鸡蛋。

“张总,跟我们走一趟吧。”为首的高个男人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张健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脚后跟撞到台阶边缘。他看见人群里挤过来的林晚,她站在哥哥林强身边,脸色苍白,眼神却像老槐树下的青苔,湿漉漉的,却透着股韧劲。他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雨夜,她站在他办公室门口,雨水顺着发梢滴在廉价的人造革提包上,眼里是他熟悉的、走投无路的哀求。那时他随手丢给她一沓钱,像打发叫花子,却没料到这女人如今成了扎进他喉咙的刺。

“我犯什么法了?”张健梗着脖子,声音却有些发飘,“动迁款是厂里正常流程……”

“正常流程?”高个男人冷笑一声,翻开手里的文件夹,“2005年丙纶布差价案,2008年废料款挪用,还有城西服装厂失火案……这些也都是正常流程?”

最后一句话像重锤砸在张健心口。他猛地看向林晚,目光里淬了毒,仿佛要将她生吞活剥。林晚下意识地往林强身后躲了躲,却还是迎上了他的视线,那目光里的怨毒让她脊背发凉,却也有种尘埃落定的释然。老王师傅在医院包扎额头伤口时说的话又在耳边响起:“那把火,烧死了竞争对手,也烧光了你爹最后一点念想。”

张健被带走时,皮鞋在水泥地上拖出刺耳的声音。围观的工人里爆发出压抑的欢呼,有人开始鼓掌,掌声越来越响,最后汇成一片沸腾的声浪。林晚看着张健肥胖的背影消失在车门后,忽然觉得一阵眩晕。哥哥扶住她,手心的温度透过单薄的衣衫传来,让她想起小时候躲在他身后的安全感。

动迁款的事进展得出奇顺利。市经委介入调查后,很快公布了审计结果:扣除应补的养老保险、工人工资和买断费用,剩余320万按工龄比例分配给在册职工。当林晚拿到那张写着“18.6万”的存折时,手指都在发抖。这笔钱,是父亲未说出口的清白,是老王师傅冒死保护的证据,是无数工人血汗的回响。

她第一时间去了医院。老王师傅额头上缠着纱布,看见她来,浑浊的眼睛亮了:“钱……拿到了?”

“拿到了,王师傅,”林晚把存折递到他面前,“您的那份,我帮您取出来了。”

老王颤巍巍地接过,手指在数字上着,忽然老泪纵横:“好,好啊……你爹要是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

林晚陪着老王说了会儿话,走出医院时,阳光己经彻底冲破了云层。她站在人行道上,看着车水马龙,忽然感到一阵茫然。压在心头多年的石头终于搬开了,可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手里的钱,她给母亲留了一部分,给孩子存了教育基金,剩下的,她想找份正经工作。这些年,她做过钟点工,摆过地摊,在小餐馆洗过碗,每一份工作都像浮萍,漂在哪里算哪里。现在,她想找个能扎根的地方,靠自己的双手吃饭。

第一份工作是在超市做理货员。早班要凌晨五点到岗,把冷藏柜里的牛奶酸奶摆得整整齐齐。冷气吹得她关节疼,组长是个尖酸的中年女人,总嫌她动作慢。有次她不小心打碎了一瓶果酱,红色的汁液溅在雪白的工作服上,像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组长罚了她五十块钱,还让她加班清理货架。那天晚上回家,她看着镜子里憔悴的自己,忽然想起父亲当年在车间里挥汗如雨的样子。他那么要强的人,要是知道女儿在超市被人呼来喝去,会怎么想?

她没干多久就辞了职。第二份工作是给一个退休教授做家政。教授人很和气,家里书很多,林晚每次打扫完,都会偷偷翻几页。教授发现后,非但没怪她,还经常给她推荐书看。有一次,教授的儿子从国外回来,看见林晚在厨房里削土豆,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爸,你怎么找这种人来家里?手脚干净吗?”林晚默默放下菜刀,解下围裙,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尊严这东西,她可以不要,但不能被人踩在脚下。

第三份工作是在一家小服装厂做缝纫工。这让她想起了以前的厂子,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老板是个精明的南方女人,说话带着口音,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林晚手脚麻利,很快就上手了。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让她想起年轻时在车间里的日子,那时虽然累,但心里踏实。

厂里有个叫阿芳的姑娘,和她差不多大,是从外地来的打工妹。阿芳性格开朗,总爱跟林晚聊天:“晚姐,你手艺这么好,以前是大厂出来的吧?”

林晚点点头,没多说。

“我跟你说,”阿芳压低声音,“咱们老板可抠门了,上次有个姐妹加班晚了,想借老板的电动车回家,老板愣是没给,说怕刮花了她的车。”

林晚笑了笑,没接话。她见过太多人情冷暖,早己学会了沉默。

在服装厂干了几个月,林晚攒了点钱。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每天下班回家,给孩子做顿热乎饭,晚上看会儿书,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有一天,她去社区办事,看见公告栏里贴着招聘启事,招社区服务中心的文员,要求会电脑,有耐心。林晚心动了,她上过夜校,学过一点电脑基础,觉得自己可以试试。

她报了名,参加了面试。面试官是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说话很温和:“林女士,看你的简历,以前在服装厂工作过?”

“是的,”林晚有些紧张,“后来厂子动迁了。”

“我们这个工作,主要是处理居民事务,需要细心和耐心,工资不高,但稳定。”

“我知道,”林晚诚恳地说,“我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为社区做点事。”

也许是她的真诚打动了面试官,一周后,她接到了录取通知。拿到通知的那天,她特意去买了束花,放在父亲的照片前:“爸,我找到新工作了,在社区服务中心,以后我也能帮别人了。”

社区的工作比她想象的更繁琐。每天要接待各种各样的居民,有的来咨询低保政策,有的来反映邻里纠纷,还有的只是来唠家常。林晚拿出在服装厂做缝纫的耐心,一笔一笔记录,一件一件处理。她帮独居老人申请了老年津贴,帮失业青年联系了职业培训,还调解了几起婆媳矛盾。看着居民们满意的笑容,她心里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有一天,来了个年轻男人,来咨询廉租房的事情。他穿着干净的白衬衫,戴一副细边眼镜,说话文质彬彬。林晚帮他查资料时,他忽然问:“请问,你是不是以前在红星服装厂工作过?”

林晚抬起头,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

“我叫陈阳,”男人笑了笑,“我母亲以前也是厂里的工人,叫刘慧。”

“刘姐!”林晚想起来了,就是那个在电话里提醒她小心张健的刘姐,“你是刘姐的儿子?”

“是的,”陈阳点点头,“我妈经常提起你,说你是个勇敢的人。”

林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陈阳又聊了几句,临走时,递给她一张名片:“我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以后要是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可以找我。”

林晚接过名片,上面印着“陈阳 律师”。她看着陈阳离开的背影,心里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这个陈阳,似乎对她知道得有点多。

没过多久,社区里来了个新的挂职干部,据说是什么大学的教授,下来体验生活。教授姓文,五十多岁,戴一副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他对社区的工作很感兴趣,经常跟着林晚一起走访居民。

有一次,他们去看望一位生病的老人,回来的路上,文教授忽然问:“小林,听说你们厂动迁的时候,查出了不少问题?”

林晚愣了一下,点点头:“是的,多亏了纪委介入,才把钱追回来。”

“张健那个人,”文教授若有所思地说,“我以前在一个学术会议上见过他,没想到是这样的人。”

林晚没说话,心里却有些疑惑。文教授怎么会突然提起张健?

接下来的几天,文教授总是有意无意地跟林晚聊起厂里的事情,问她以前的工作情况,问她对张健的印象。林晚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多想,只当他是好奇。

首到有一天,林晚在整理旧文件时,发现了一份几年前的社区活动记录,上面有文教授的签名。但让她心惊的是,签名旁边的日期,正是张健出事前一个月。而更让她毛骨悚然的是,她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到文教授时,他手腕上戴的那块手表,和张健被带走时戴的那块金表,款式竟然有些相似。

难道……

林晚不敢再想下去。她把文件放回原处,心脏狂跳不止。文教授到底是谁?他接近自己,是巧合,还是另有目的?张健虽然被抓了,但他背后的关系网会不会还没完全清除?

她想起陈阳给她的名片,犹豫了一下,还是拿了出来。也许,她需要一个律师的帮助。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文教授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小林,这份报表你帮我看一下……”

他的笑容依旧温和,眼神却似乎比平时深邃了些。林晚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忽然觉得,自己平静的新生活,可能才刚刚开始,就又要卷入一场未知的风波之中。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窗洒在办公桌上,映出林晚微微颤抖的手指。她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尘埃落定就真的结束了。过去的阴影,可能随时会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笼罩过来。而她能做的,只有握紧手中的证据,勇敢地面对接下来的一切。

她深吸一口气,接过文教授递来的文件,脸上挤出一个平静的微笑:“好的,文教授。”

但在心里,她己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前方有什么等着她,她都不会再退缩。因为她知道,只有勇敢地走下去,才能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充满阳光的新生活。而那些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秘密,也终将在某个时刻,被彻底揭开。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