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歌中所唱的:“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跟我在一起,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就像翻开一页旧日记,打开一段往日时光,许多美好的往事涌上心头。该曲无论是歌词还是编曲,都没有丝毫商业味道,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纯真与随性。
歌曲的前奏用口琴吹出了全曲的主题,节奏舒缓、气息宽广,口琴、吉他这种学生宿舍常见的乐器,与学生时代的简朴生活十分吻合。
聆听这首歌,那些沉在心底的种种总会突然涌上心头,模糊了的面孔开始清晰,陌生了的声音渐渐熟悉,于是人们的青春记忆便在歌声中被唤醒。
到了晚上,林夕在华夏音乐网上传之后,就彻底火了。
林夕火了!
苏挽挽火了!
《同桌的你》更火了!!
华夏音乐网的下载量更是恐怖,11点才上传,到12点,一个小时的下载量首接千万。打破华夏音乐网几乎所有记录,更是一骑绝尘。
而华夏音乐网的官网上首接挂出:鬼才林夕最新佳作——《同桌的你》,本世纪最经典金曲。
底下的评论是清一色叫好。
“单曲循环,听着听着,眼泪就流下来了,不受控制。”
“想起了我的高中同桌,那个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的土里土气的女孩。”
“同桌,你还好吗?”
“谁盘起了你的长发?你又给谁穿起了嫁衣?”
“校园民谣的丰碑!”
“从前那个小心问我借橡皮擦的男孩,十五年了,你不准备还了吗?”
在华夏音乐网上非常有名的大Ⅴ渔舟唱晚在微博上更新了一遍点赞非常高的文章:
“《同桌的你》的火爆,标志着校园歌曲进入民谣时代。
这种吉他弹唱的个性化表达方式,成为校园中典型的文化现象和学生宿舍的一道风景线。同时,“同桌的你”也成为“同窗好友”“初恋情人”的代名词。
该曲的成功在于它契合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反映了人们对人生中较为珍贵的学生时代的一种追忆和怀念。
而《同桌的你》的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校园生活中友情和爱情的“火花”,以云淡风轻的笔触写出了校园生活的纯真与美好、光荣与梦想、懵懂与渴望,唤起了有过相似经历的人们的情感共鸣 。
歌曲分为AB两段,A段乐句以同音反复与级进为主,旋律平稳,一字一音的旋律,具有口语化的叙事风格,音乐节奏变化较少,6/8拍子的节拍,使歌曲显得轻松而愉悦,带有圆舞曲的风格;B段则沿用了A段的节奏和旋律进行方式,采用自由模进的手法,将旋律引入高音区进行,围绕着调式主音,上下起伏,与A段形成了一定的对比;歌曲最后有一个扩充的乐段旋律虽然来自于B段,但在节奏上又有了不同的变化,将原来比较紧凑的节奏稍稍拉宽,衬词“啦啦啦”的运用,使歌曲显得轻松自在、不拘一格,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林夕关注过这个人,在音评界非常知名。以评论公正、客观而著名,写过很多优秀的音评。
林夕注意到他,是因为他评论过苏挽挽的所有歌,几乎可以称之为苏吹。
苏挽挽也想不到,这首三天创作出来的歌,会引起如此轰动。
而她手机也在这时响起,小姨的电话。
“喂,小姨。”
“挽挽,这两天你们两个千万别出门,很多媒体打电话给我,约你们做专访,从你唱完歌到现在,我电话就没停过。”
“这么夸张?”
“这次的轰动太大,你们做好准备,必要时肯定要接受采访的,媒体的力量你懂的,不要适得其反。”
“嗯,我会和林夕说的。”
“不过,也是好事,以你现在的实力和名气,妥妥小天后。”
“可能以后出门不方便了。”
“但你身价、咖位肯定上涨啊”
“行了,小姨,太晚了早些休息。”
“你也是,拜!”
“拜!”
挂了电话,苏挽挽看向林夕。
“怎么了?”林夕疑惑的问道。
“没,小姨说这两天不要出门,还可能会要接受采访。”苏挽挽解释。
林夕也没当回事,而是转身离开卧室,去书房拿了个礼盒回来。
苏挽挽看着他手中的礼盒,不解的问:“这是什么?”
林夕将礼盒递给她,才看着她道:“从去年迎新晚会到今年的迎新晚会,我们相识一周年纪念日,这是送你的纪念礼物。”
苏挽挽笑意盈盈的嗲声问:“老~公,那是什么礼物呢?”
“要不你猜下,肯定是你想不到的。”林夕溅溅的道。
“哼,若是猜到了呢?”
苏挽挽一把推倒林夕,骑坐在他腰上,双手叉腰,气鼓鼓的。
“这样,如果你猜到,我做一个月饭。如果你没猜到,今晚我想看看,黄色战袍是配肉丝好看,还是配白丝性感?”
林夕见鱼己上钩,便开始收网。
“成交。”
啪~两只手掌相击完成赌约。
苏挽挽双手抱胸,试探性的道:“裙子?”
林夕摇头。
苏挽挽又道:“丝袜?”
林夕还是摇头。
苏挽挽拿起礼盒看了看,这盒子才A3纸大小,西五公分厚,到底是什么呢?
“鞋子?”
“内衣?”
“包包?”
“首饰?对不对?肯定是首饰?”苏挽挽一连猜错好几个,肯定的道。
林夕还是微笑着摇头。
“老~公,你就告诉人家嘛!”没办法,苏挽挽摇晃着林夕的手,撒娇道。
“告诉你就算你输?”林夕正经道。
上当太多,林夕还是有了抵抗,勉强问一句。
“好啦啦,算人家输了啦!”
林夕挑挑眉,一脸得意的道:“这是琉璃锤画。”
“琉璃锤画?是什么?”苏挽挽边拆边问。
林夕解释道:“琉璃锤画是一种以琉璃为材料,用锤子在表面进行敲击创作的非遗技艺,通过锤子的轻重缓急在琉璃上形成黑白灰的层次效果,最终呈现细腻的纹理和图像。”
“你怎么知道的?”
“抖音上刷到的,和作者勾通了下,才制作出来的,喜欢吗?”
“喜欢。”
苏挽挽非常开心的欣赏起来,这是她自己和林夕的画像,是去年她脚受伤,林夕抱她去医务室的照片。
画中林夕是公主抱,手中还拿着一只高跟鞋,而苏挽挽双手搂着林夕颈脖,眼神拉丝。
苏挽挽感谢这位不知名的摄像师,抓的很准,拍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