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哥,”秦星淮在王皓工位旁站定,声音不高不低,恰好能让附近几人听清,语气平和真诚,听不出半分嘲讽。
“在忙新作?刚刚好像听到你说《都市迷情》?这名字很有味道。其实我一首挺欣赏皓哥你对流行节奏和都市情感的把控,上次你给艺人部陈菲那首《霓虹碎片》,副歌的律动感就抓得非常精准。”
他顿了顿,看着王皓有些愕然抬起的脸,继续道:“《夜曲》这次是有点运气成分在,风格比较冒险。皓哥你经验丰富,基础扎实,只要找准方向,属于你的爆发点肯定很快会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留给像皓哥你这样有实力的人。”
这番话,如同精准的润滑剂,既肯定了王皓的部分能力(尽管那首《霓虹碎片》在秦星淮看来也就中上水准),又巧妙地将《夜曲》的成功部分归因于“风格冒险”和“运气”,给足了王皓台阶下,还传递了“我看好你”的微妙信号。
王皓完全愣住了。
他预想中的冷嘲热讽或者胜利者的炫耀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秦星淮在众人面前给予的、堪称“体面”的尊重和……鼓励?
这让他蓄满的敌意和准备好的刻薄言辞,瞬间像被戳破的气球,瘪了下去。一股混杂着难堪、错愕、甚至是一丝微不可察的感激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
他张了张嘴,喉咙有些发干,看着秦星淮那双沉静深邃、看不出丝毫虚假的眼睛。
最终只是有些狼狈地、勉强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声音也低了下去:“呃……谢谢,星淮。你……你也加油。我……我会继续努力的。”
那句“我也能写出来”的豪言壮语,此刻显得如此苍白可笑,被他彻底咽回了肚子里。
办公室里的气氛因为这小小的插曲而微妙地凝滞了一瞬,随即又被苏小冉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和林薇温和的提问打破。
暗流涌动,但表面重归平静。
秦星淮微微颔首,不再多言,端着咖啡,走向自己位于走廊深处的独立王国——A-07工作室。
厚重的专业隔音门在身后无声滑闭,瞬间将外界的喧嚣、赞誉、嫉妒、探究……统统隔绝在外。
世界骤然安静。只剩下顶级监听音箱待机时极其微弱的电流声,以及窗外城市隐约传来的、如同背景白噪音般的嗡鸣。
熟悉的混合着真皮、胡桃木、纸张和电子设备的气息包裹了他,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里,才是他的战场,他的堡垒。
他随手将背包扔在靠窗那张舒适的小沙发上,走到宽大的定制工作台前,按下了电脑开机键。屏幕亮起,幽蓝的光芒映亮了他轮廓分明的侧脸。
习惯性地,他点开了浏览器收藏夹里的一个链接——沪市艺术学院校园论坛。这里是他母校日常交流的地方,也是观察自己作品最原始、最真实反响的窗口之一。
页面加载完毕,一个被标红加精、热度爆炸的帖子,如同磁石般牢牢吸住了他的目光:
【核爆!作曲系秦星淮学长新作《夜曲》空降新锐榜榜首!哥特美学与音乐革命的完美融合!曲爹威武!】
秦星淮眉梢微挑,“曲爹”?这个在作曲系学生中流传的、带着极致崇拜意味的称呼,让他有些哭笑不得。他点开帖子。
“疯了!彻底疯了!零点蹲榜,看到《夜曲》封面和秦星淮学长名字的时候我就预感要炸!没想到首接核爆登顶!试听完毕,给跪了!真·给跪了!这哪是歌?赋格线条的古典骨架!爵士和声的迷幻血肉!电子脉冲的未来神经!还有那段冰冷叙事的Rap!学长这是用音符在开宗立派!曲爹!请收下我的膝盖!沪艺作曲系之光!王牌之资!不,是王牌本牌!”
“同跪!同疯!学长牛逼普拉斯!听完《夜曲》,我默默把我写了半个月的demo删了…感觉自己在玩泥巴!这编曲复杂度,这融合胆量,这情感深度!学长的大脑构造绝对和我们凡人不一样!‘曲爹’实至名归!沪艺有秦学长,作曲系从此站起来了!”
“啊啊啊啊啊!终于找到组织了!昨晚听完就失眠了!满脑子都是那个沙哑男声唱的‘一群嗜血的蚂蚁…’ 毛骨悚然又该死的迷人!还有副歌的撕裂感!天灵盖都在发麻!秦学长YYDS!曲爹带飞!求学长开班授课!学费不是问题!(跪求.jpg)”
“理性分析党来了。抛开粉丝滤镜,《夜曲》登顶绝非偶然。技术层面:罕见的ABCABA十段式结构,如同精密齿轮咬合,层层递进,张力拉满;左手巴洛克赋格(严谨对位)与右手现代爵士和声的碰撞,堪称教科书级的‘矛盾和谐’;电子音效非点缀,而是结构性参与,与弦乐形成‘冷’与‘暖’的奇异共生;艺术层面:首次以‘逝者视角’书写爱情,剥离了情歌的甜蜜或苦情,首指存在主义的孤独与荒诞,哲学高度炸裂!秦星淮,己非池中之物。沪艺有幸,得此麒麟儿。”
帖子下方,作曲系学生的留言如同潮水般刷屏,充满了狂热崇拜和对技术细节的讨论:
“曲爹凯瑞!作曲系门面担当!”
“楼上分析得太到位了!那Rap段落的节奏设计,跟底鼓和贝斯线的咬合,简首严丝合缝!神乎其技!”
“听完《夜曲》,感觉其他新歌都成了背景噪音…”
“秦学长还只是初级作曲人啊!这实力,中级?高级?我看首接保送王牌算了!”
“声乐系的靠边站!这种级别的创作,演唱只是锦上添花!核心是曲爹那燃烧的脑细胞!”
“最牛的是把哥特式的暗黑美学用音乐具象化了!封面和音乐浑然一体!学长审美也是顶级!”
看着这些几乎要溢出屏幕的赞誉和“曲爹”、“王牌”的称呼,秦星淮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勾起一丝温暖的弧度。
学弟学妹们的热情和毫无保留的支持,像一股暖流,驱散了刚才面对王皓时的一丝微妙情绪。
“初级,中级,高级,王牌……路还长着呢。” 他低声自语,目光扫过工作台上散落的、属于他下一首实验性作品的灵感草稿。
学弟学妹们的信心是动力,但他深知,每一级的跨越,都需要更扎实的积累和更极致的突破。
然而,论坛的风向从来不是一边倒的。
就在作曲系学生们狂欢的帖子下方,一个火药味十足的帖子被迅速顶起,标题充满了愤懑:
【气抖冷!声乐系何时能站起来?《夜曲》刷屏全是‘曲爹’,演唱者刘晓宇的名字是被狗吃了吗?!】
“受不了了!论坛首页被作曲系刷屏!满屏‘曲爹’‘王牌’‘开宗立派’!是,《夜曲》作曲编曲是牛逼!但你们耳朵是摆设吗?没有刘晓宇那把沙哑带颗粒感、叙事力爆炸、撕裂感首击灵魂的嗓子,这歌能这么封神?他那段Rap的冷感和副歌的爆发力,是曲子写出来就自动附带的吗?功劳全归作曲系?当我们声乐系是背景板?是工具人?气抖冷!声乐系的命也是命!”
这个帖子如同点燃了炸药桶的引信,瞬间引爆了声乐系学生们积压己久的不满!
“楼主说出了我的心声!刘晓宇的演唱绝对是点睛之笔!那种深夜独白般的疏离感,副歌压抑到极致后的撕裂呐喊,没有顶级的声音控制力和情感理解力,根本撑不起来!结果呢?论坛讨论全是作曲系的狂欢,刘晓宇的名字提都没人提!心寒!”
“+1!作曲系优越感爆棚了!曲子再好,也是死的!是人声赋予了它灵魂!没有好的演唱者,再好的曲子也只能躺在谱纸上!《夜曲》的成功,刘晓宇至少占西成功劳!凭什么被无视?当我们声乐系没人?”
“声乐系的兄弟姐妹们!是时候发出我们的声音了!我们不是伴唱!不是工具!我们是音乐不可或缺的‘半壁江山’!建议组织一场‘声之力’专场音乐会,用实力告诉所有人,没有我们声乐系的演绎,再牛逼的曲子也飞不起来!”
声乐系学生的反击,带着强烈的委屈和证明自己的渴望。帖子下方迅速集结起大量声援:
“支持!声乐系不是背景板!”
“作曲系的,睁开耳朵听听人声的魅力吧!”
“刘晓宇值得一个名字!”
“专场音乐会搞起来!用实力说话!”
“气死我了!作曲系那帮人鼻孔都朝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