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则最简短的留言。
> “我真的,真的,有那么一瞬间,想过放弃。
可我想了想——没人能替我扛。
所以我还是起来了。”
林珂记得这行字的字迹特别乱,像是某个深夜中写的,
字歪歪斜斜,最后那个“了”甚至写了一半就没写完,
像是写到那里时,作者己经哭了出来。
这条留言来自一位读者署名“YQ”,
林珂顺着蛛丝马迹找到了她的联系方式,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身份——
单亲母亲,一家便利店夜班店员。
—
她叫尤倩,32岁,带着一个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
老公五年前因车祸去世,家里只剩她和孩子。
她白天送孩子上学,
下午睡两三个小时,
晚上十点到早晨六点,在便利店值夜班。
她的眼神里,始终有一丝没睡醒的困。
她说:“有时候太累,闭眼一分钟都觉得像睡了一个世纪。”
她不是没想过换个轻松点的工作,
也不是没想过自己到底还能坚持多久。
只是每次她一坐下来想这些问题,
就会听到孩子在卧室喊她:“妈妈,老师说明天要带水果。”
她只能把情绪咽下去,继续去厨房翻找哪怕一颗苹果。
—
林珂采访她时,问了一个很冒昧的问题:
> “你有没有真的一刻,想放弃了?”
尤倩笑了。不是那种委屈的笑,而是一种极疲惫的平静:
> “有啊,怎么会没有?
我有时候凌晨在店里站着,突然心脏疼,
疼到站不住,我就坐在仓库门口哭,
哭完了想:要不算了吧,真的太累了。”
> “但我转念一想,孩子放学了谁接?
他发烧了谁带去医院?
他被人欺负了,谁能保护他?”
> “我如果倒了,这日子就真的没了。”
—
她没有选择。
她说:“你知道‘崩溃’这个词多奢侈吗?”
“有些人,连崩溃的资格都没有。
你崩了,没人会来扶你。
你哭了,第二天的饭照样得做,
工作照样得上,孩子照样会醒来喊你。”
—
林珂那一刻才明白,有些女人的苦,不带一丝声响。
她们不写朋友圈,不发长微博,
她们的痛苦藏在电饭锅边、收银台后、凌晨一点的公车上,
只在最无人的深夜才短暂地垮塌,然后清晨一到,又站起来。
不是因为她们不累,
而是因为——没人接手她们的苦。
—
林珂为尤倩画了一幅画。
画中没有孩子,也没有便利店。
画的是凌晨三点的街头,
一个女人坐在路边,抱着膝盖,低头落泪,
身后是亮着白光的便利店门牌,
但她的影子被压在昏黄的灯下,
像是所有的黑夜都压在她的背上。
她哭得很安静,
可你看久了,会忍不住想走过去、蹲下来陪她。
画名是:
> 《她不是不想放弃,是不能》
副题写道:
> “她不是天生强大,
她只是不能倒。
不是因为她多勇敢,
是因为没有人会在她倒下时接住她。”
—
展出当天,一位女孩站在画前,看了三十分钟没挪动。
她最后在留言本上写:
> “我也试过凌晨洗衣服洗到哭,
因为实在太累了,
可我一想到家里没人会接手,
就继续把衣服晾完了。”
—
林珂补画一幅。
这一次,她画的是清晨的厨房。
一个女人穿着睡衣,眼角红肿,
正弯腰从锅里盛粥。
她背影很平常,厨房没有阳光,只有灶火光打在她的侧脸,
她没有笑,也没有表情,
只是手很稳,像是在告诉世界:
> “不管多苦,我还撑着。”
画名是:
> 《她一边崩溃,一边继续活着》
副题写道:
> “她也想喊一声‘我不行了’,
可她知道,那一喊出,
家就塌了,孩子就没人管了,
所以她咬牙忍着,
把泪吞进粥里,
继续起锅烧饭,继续活。”
—
林珂在画册背页写道:
> “她不是不脆弱,
她只是把所有的脆弱藏在背影里。
世界不给她喘息,
她就自己变成了墙,扛住风雨。”
> “她撑着,不是因为不累,
是因为——没人能替她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