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要伸手,祁清澜却不着痕迹地向前半步,巧妙地隔开了艾米莉亚的手,自己伸出手与她相握:“沃克女士,久仰。您庄园去年的日晒瑰夏在《咖啡评论》上的得分令人印象深刻。关于处理过程中的控温细节,我正好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她迅速将话题引向专业领域,语速流畅,术语精准,瞬间将艾米莉亚的注意力从“年轻俞先生”身上拉开。两人就日晒处理法的细节深入交谈起来。祁清澜侃侃而谈,时而点头,时而提出尖锐问题,气场全开,俨然是会议的主角之一。
艾米莉亚的目光落在这个年轻女孩身上时,原本只是抱着些许好奇和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眼神逐渐发生了变化。
最初的兴趣渐渐被一种纯粹的欣赏所取代。这个年轻女孩展现出的专业素养让艾米莉亚深感惊讶,她不禁开始仔细观察起女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
我站在祁清澜身侧,看着她游刃有余地掌控着局面,光芒西射。心底涌动着复杂的情绪——有自豪,有安心,还有一丝被她牢牢保护在羽翼下的悸动。她像一位女王,在属于她的战场上,一边优雅地击退潜在的“觊觎者”,一边不忘用眼角的余光确认我的存在。
**下午的分论坛,才是祁清澜真正的主场。**
她代表滨海大学,上台做关于“‘微光’模式:精品咖啡本土化创新与小微供应链韧性”的报告。全英文PPT制作精良,逻辑严密。她站在聚光灯下,身姿挺拔,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而富有力量地传遍整个会场,完全没有新人的紧张。
她不仅讲“海雾星辰”的研发理念,更着重阐述了我们在南巷危楼创业的经历、如何应对供应链危机(林妍的破坏)、以及如何在滨海利用本地资源(海苔、气候)进行创新。她的演讲充满数据和案例,更蕴含着一种从荆棘中走出的坚韧力量和对咖啡本质的热情。
“……因此,我们认为,精品咖啡的未来,不仅在于完美的杯测分数,更在于它能否扎根于一方风土,讲述独特的故事,并构建起能够抵御风雨、连接社区的小而美的韧性链条。”她的总结掷地有声,目光扫过全场,自信而坚定。
短暂的沉寂后,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几位前排的重量级评委频频点头。提问环节,几个尖锐的问题抛来,都被她条理清晰、不卑不亢地一一化解。她甚至在回答一个关于“成本控制”的问题时,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我:
“关于成本控制的具体技术细节,尤其是烘焙环节如何平衡风味与损耗,我的合伙人俞辰先生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他的双手,是我们‘微光’最珍贵的资产。” 她微笑着指向台下的我。
瞬间,所有的灯光和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我猝不及防,心跳如擂鼓,只能僵硬地站起来微微鞠躬。祁清澜在台上,隔着人群和灯光,对我眨了眨眼,嘴角勾起一个只有我能懂的、带着得意和鼓励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