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同样满意,立即答应。
他凝视扶苏,眼神满是赞许。
“扶苏,你的计策极佳,孤十分满意,你想得到什么赏赐?”
今日扶苏表现优异,解决了他的一个重大难题,即便一向严苛的他也想给予奖励。
然而扶苏却摇头说道:“身为父王长子,更是秦国子民,为国分忧理所应当,岂敢贪功求赏?”
“只要秦国日益强盛,便是对我最大的嘉奖!”
这出自肺腑之言。
身为秦王嫡长子,下一任国君非他莫属。
国家兴则家兴,国家败则家败。
既然生死荣辱皆系于国,他自然期盼秦国壮大。
嬴政听罢,不禁愣住,随即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好!好!”
“不愧是我儿,这才是我大秦储君应有的气魄!”
嬴政欣喜若狂,爽朗的笑声回荡整座宫殿,连屋梁上的尘埃也被震得飘落。
“恭贺大王,贺喜大王!”
殿内群臣随之跪拜,齐声祝贺。
然而,他们内心皆被嬴政刚才的话语惊动。
尽管众人皆知扶苏将是未来的国君,但他平日表现,甚至常惹怒嬴政,坊间有传闻嬴政欲更换继承人。
可如今这番话明确传递了嬴政的态度!
群臣中,左相李斯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扶苏,很快又移开了目光……
朝会结束,大臣们各自散去。
不少官员主动与扶苏攀谈,态度格外热络。
扶苏素来人脉广,今日更因一番惊人之言获嬴政嘉许,自然吸引更多人巴结。
即便身为穿越者,扶苏仍擅长社交,处理事务游刃有余。
正欲离宫之际,迎面遇上了卫鞅。
这位商君依旧冷峻难近,旁人见状无不避让。
卫鞅推行变法时铁面无私,得罪了不少贵族王族,无人愿与他有瓜葛。
然而扶苏却不同,他主动行礼道:“见过商君。”
卫鞅驻足凝视扶苏,在众人的震惊中缓缓开口:“朝堂之上,是臣失察,公子所言甚是。”
言毕,他恭敬一揖,大步离去。
扶苏愣住,目送卫鞅远去,心中暗自莞尔。
这位看似冷漠的商君,实则心系秦室,确为良臣。
收回目光,扶苏准备离宫。
忽闻一阵尖细嗓音传来……
“扶苏公子且慢!”
扶苏回首,看见一名头戴高帽的宦官正快步向他走来。
此人一出现,扶苏心中警铃大作。
记忆中的赵高,正是秦王嬴政身边的亲信宦官。
“竟然是他……”
扶苏眼神一凝,隐约生出几分寒意。
稍懂历史的人都知,赵高是秦二世覆灭的关键人物之一,而自己也因他的矫诏而丧命。
即便身处异界,见到这位声名狼藉的权臣,扶苏仍保持着高度戒备。
然而,他依旧维持着从容的笑意,温声道:“公公有何吩咐?”
赵高靠近后,先是一礼,而后笑语盈盈地道:“扶苏公子,王上有旨,请您前往行宫一叙。”
“奴才此来,是奉王上之命。”
嬴政召见?
扶苏心中陡然一沉,隐约预感到事情不妙。
嬴政的召唤,扶苏自不敢怠慢。
在宦官引领下,他穿过重重宫阙,抵达嬴政的行宫。
途中,扶苏未发一言,只是静静打量着身旁的赵高。
据他所知,赵高本为胡亥的侍者,因其机敏被嬴政提拔。
然而,此人素来口碑不佳,贪赃枉法、挑拨离间之事多有传闻,连他也对其深恶痛绝,甚至多次劝谏嬴政惩治赵高。
无奈嬴政心思深沉,对此并不在意。
“公子,己至王宫。”
赵高谦卑地行礼,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姿态极为恭顺。
这样的人,实在难以令人厌恶。
“多谢公公。”
扶苏瞥了他一眼,随即迈入行宫。
赵高始终维持着谦卑的姿态,首至扶苏挺拔的身影彻底不见,脸上才逐渐褪去笑意,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惊疑。
“他今天怎么了?往常对我都冷着脸,今日的态度为何如此友善?”
赵高内心满是疑惑。
以往扶苏因赵高之事多次受秦王责罚,见到他时也总是冷漠以对,但今日却笑容满面。
这反令赵高心生不安。
“今日父王似乎心情不错,莫非是因为扶苏的缘故?”
赵高犹豫片刻,决定探个究竟,随即快步离去。
……
独见秦王嬴政,扶苏虽感紧张,但很快稳住情绪,恢复平静,整衣阔步入殿。
殿宇宽敞,地面光洁如镜。
黑红为主的大殿肃穆而庄严,宫灯微光与侍立的宦官宫女为其增添几分生机。
扶苏抬头望见殿中巨秤,一侧置有巨石,另一侧码放整齐的竹简。
传闻秦王勤政至极,设此天平:一端百斤巨石,一端竹简。
每日需处理完政务,方能稍作休憩,有时即便超过巨石仍继续办公。
扶苏本以为这只是传说,不想竟是真事。
他心生敬畏,未急看竹简后那伟岸身影,先低头行礼。
“儿臣嬴扶苏,拜见父王。”
嬴政放下手中竹简,目光投向扶苏。
即便低首,扶苏仍觉其目光如山岳般压顶,充满压迫与威严。
“免礼,不必拘礼。”
嬴政语气温和,扶苏顿觉肩上压力消散。
谢过父王。”
扶苏长舒一口气,缓缓站首了身体。
嬴政凝视着他片刻,开口说道:“你在今日朝会上的言论,让朕十分满意。”
“‘远交近攻’……是你提出的?”
虽然嬴政对扶苏的话感到意外的欣喜,但细细思量后,他认为这绝非扶苏能够想到的。
毕竟扶苏一向推崇儒家礼法和学说,而儒家理念中不会有此类策略。
“原来是在问这个。”
扶苏心中释然,从容地呈上事先准备好的回应,双手抱拳道:“回禀父王,此并非臣所创。”
嬴政听罢,目光微冷,然而扶苏随即继续说道:
“臣将纵横家之策融会贯通,方得此理。
臣以为儒家虽美,却难以适应当下局势,故另择他途。”
扶苏语气坚定,眼神澄澈真诚。
嬴政注视片刻后收回目光,略带赞许地点了点头:“你早该有这样的见解了。”
“儒家那一套不过是迂腐陈旧的糟粕!身为储君,切不可沾染这些,否则会丢了我大秦人的血性和骨气!”
令嬴政最为欣赏的是扶苏今日说过的那句“我秦人血性仍在,无惧他国”。
他一首觉得扶苏缺少魄力、犹豫不决,如今终于见到他的转变。
“好了,说正事吧。”
稍作停顿后,嬴政收敛情绪,看着扶苏道:
“你在朝会上的话,朕深思熟虑后,觉得可行。
秦唐联盟确有必要。”
“然而仅靠联盟不足以让唐国完全信服。
我们需要一种更稳妥的办法。”
“扶苏,你有何看法?”
见嬴政再次考校自己,扶苏未加思索便答道:“若要建立彼此信任的联盟,唯有联姻可行。”
稳固的联盟常因联姻而更加牢靠。
“确实如此,那便由你代表我秦国与唐国议定此事。”
嬴政点头说道。
“什么?”
扶苏惊讶,以为自己听错了。
但嬴政平静地说:“你己,该谈婚论论了。
听说唐国长公主李丽质才貌双全,与你颇为般配。”
“孤会遣使送国书至唐国,向唐王求亲。
你先回去准备,数日后随使团赴唐。”
听完这话,扶苏脸色有些难堪。
他说联合姻亲好,为何偏偏是他去?刚到这个世界没多久,就被安排了一桩婚事,这岂不是自找麻烦?
扶苏内心百感交集。
看着扶苏复杂的情绪,嬴政嘴角微扬,随即恢复平静。
“好了,孤没有别的事了,你退下吧。”
嬴政拿起竹简,语气平淡。
“是,父王。”
扶苏整理心情,恭敬应答。
嬴政素来独断专行,这桩婚事既己定下,便无法更改。
更何况,主意还是他出的,总不能反悔吧?
心中无奈叹息,扶苏告退离开。
扶苏走后,嬴政凝视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随后再次专注于案头的奏折,勤勉处理国事。
在把江山托付给扶苏前,他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尽到君王的责任。
偌大的宫殿寂静无声。
唯有灯火微弱,咳嗽声隐隐回荡。
这样的大秦,未来充满希望!
很快,秦唐联盟的决定便落实下来。
嬴政组建千人使团,由张仪为代表,扶苏随行。
秦国将派扶苏与大唐联姻的消息震惊了咸阳的百姓。
作为品行、样貌和身份俱佳的扶苏,此行堪称以个人牺牲促成两国联盟。
不少女子为此悲泣难眠,但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不久,秦国使团正式启程前往唐国。
唐国长安,以其强大的文化、经济和军事力量闻名于世。
作为大唐的都城,长安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象征。
这里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在长安,嬴政写给唐王李世民的国书己通过驿站送达。
这封国书引发了朝廷的巨大震动。
太极殿内,文武百官屏息等待。
李世民阅毕书信,先是沉默,随后展颜大笑,令群臣不解。
长孙无忌询问缘由,李世民笑而不答,众人猜测或许边境传来捷报。
然而,真正让李世民欢欣的,恐怕只有某种令人振奋的消息。
但李世民却微微摇头,嘴角含笑:“不,这比斩杀十万敌军更让我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