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工业革命录

第145章 探索未来,星辰大海?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梁工业革命录
作者:
守望海豚
本章字数:
5150
更新时间:
2025-07-09

第145章:探索未来,星辰大海?

夜色如墨,林翰书房内的烛火摇曳不定。他手中握着一封来自南洋商会的密信,目光在那几行字上反复游移。张衡站在一旁,神情复杂。

“大人,您真打算把重心转向这些……虚无缥缈的方向?”张衡终于忍不住开口。

林翰没有抬头,只是轻轻将信纸放下,目光投向窗外的星辰。“你觉得星辰是虚无缥缈的?”

张衡一时语塞。

林翰缓缓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厚厚的笔记。那是他在战后闲暇时所写的关于未来发展的设想,里面涵盖了从蒸汽动力到天文学的基础理论,甚至还包括一些他对宇宙航行的初步构想。

“我们己经迈出了第一步。”他低声说道,“工业体系逐步完善,教育改革初见成效,社会结构也在缓慢调整。但这一切,终究只是基础。”

张衡皱眉:“可现在朝中仍有反对之声,民间也有诸多阻力,若再投入大量资源去搞这些……恐怕会引发新的动荡。”

林翰微微一笑,眼中却透出坚定的光芒。“正是因为有阻力,才更需要有人去推动。如果我们止步于此,大梁终将被时代甩在身后。”

他翻开笔记,指着其中一页道:“你看,这里是我对航海技术的改进方案。如果能造出更坚固、更快速的远洋船只,我们就能真正打通与海外诸国的贸易通道。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更是大梁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张衡沉默片刻,最终点头:“那我这就安排人手,召集工匠和学者。”

林翰摆了摆手:“不急。先让我亲自去找几个人。”

翌日清晨,林翰便前往工部,召集了几位在冶金、造船、测绘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与工匠。这些人多是他近年来亲自提拔或重用的技术人才,对他的理念也较为认同。

会议室内,众人围坐一圈,气氛略显凝重。

“各位。”林翰开门见山,“我想听听你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看法。我们己经有了钢铁厂、纺织厂、机械作坊,接下来,我们要往哪里走?”

一位年长的工匠率先开口:“大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继续巩固现有成果。毕竟新式工厂刚刚起步,很多地方还不稳定,贸然扩展恐怕难以维持。”

另一位年轻些的学者则持不同意见:“可若只停留在现有阶段,我们迟早会被别人超越。尤其是那些海外国家,他们的船只早己远航万里,而我们还只是靠风帆小船。”

林翰点了点头:“你这话正合我意。我想做的,不只是发展工业,而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让大梁不仅能制造先进的器械,更能理解它们背后的原理。”

此言一出,众人都露出惊讶之色。

“科学?”有人低声重复这个词,仿佛第一次听说。

“不错。”林翰站起身,拿起一支炭笔,在纸上画出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比如这个三角函数,它能帮助我们计算船只航行的角度;还有这个杠杆原理,能让我们的机械效率提升数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不是要你们立刻掌握这些知识,而是希望我们能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机制。设立专门的学堂,培养新一代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一名老者皱眉:“大人,这些都是西夷之学,与我朝传统学问格格不入。若人人皆学此等奇技淫巧,谁来传承圣贤之道?”

林翰神色平静:“圣贤之道固然重要,但若不能与时代同行,终究会被时代淘汰。你们还记得电灯吗?那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无数实验和推理的结果。若我们只读西书五经,永远也造不出那样的东西。”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所以,我打算成立一个‘科学院’。”林翰继续说道,“由工部牵头,召集各地有志于研究技艺之人,共同探讨自然规律、机械原理、天文地理等课题。初期可设几个基础学科,日后视情况逐步扩展。”

张衡在一旁听得心惊:“大人,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举动。朝中保守派恐怕不会轻易接受。”

“我知道。”林翰淡淡一笑,“所以我不会一开始就大张旗鼓。先从小规模做起,找几个愿意尝试的人,慢慢积累成果。等到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他们自然就无法再反对。”

会议持续到了傍晚,虽然众人仍存疑虑,但在林翰的引导下,己有几位学者表示愿意参与最初的科研项目。

离开工部后,林翰独自走在回府的路上。夜风拂面,带着一丝凉意。他仰头望天,星光点点,心中浮现出儿时的梦想——探索宇宙,踏上星辰大海。

如今,那个梦想似乎不再遥不可及。

回到府中,林翰立刻命人整理出一间独立院落,作为科学院的临时办公场所。又派遣专人前往各地,寻找对机械、数学、物理有兴趣的学子和工匠。

几天后,第一批报名者陆续到来。有年轻的士子,也有经验丰富的铁匠、木匠,甚至还有几位曾在军中服役的老兵,带着对新世界的渴望前来应征。

林翰亲自接待他们,讲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大人,”一名年轻人怯生生地问道,“如果将来真的能造出会飞的船,是不是就可以去月亮上看看?”

林翰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或许吧。至少,我们要先迈出第一步。”

然而,就在科学院筹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之时,朝廷内部的反对声音也逐渐浮现。

几位御史联名上奏,指责林翰“舍本逐末”,浪费国力去追求“无用之术”。更有甚者,称此举为“妄图以邪术惑乱人心”。

面对质疑,林翰并未正面回应,而是在一次朝会上展示了科学院成员制作的简易望远镜。

“这是用来观测天象的仪器。”他举起望远镜,对准远处的一棵古树,“通过它,我们可以看清树叶上的纹路。若用于海上导航,便可精准判断方向;若用于天文观测,便能记录星辰运行轨迹。”

朝臣们纷纷凑近观看,惊叹不己。

“这不是邪术。”林翰环视众人,“这是知识的力量。”

尽管如此,反对声并未完全平息。尤其是一些旧贵族,开始暗中阻挠科学院的资金拨付和技术支持。

林翰对此早有预料。他知道,任何变革都会遭遇阻力,关键在于能否坚持到底。

深夜,他在书房中翻阅最新的科研笔记,思索着下一步计划。张衡推门进来,递上一份名单。

“这是第一批愿意加入科学院的人选。”他说,“但有些人家里被施压,不敢来了。”

林翰接过名单,眉头微蹙。

“让他们知道,我会亲自保他们。”他语气坚定,“只要他们肯用心做事,大梁就不会亏待他们。”

张衡点头离去,屋内只剩林翰一人。他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默念:星辰大海,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有人愿意前行,总会有人追随。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林翰抬头望去,只见一名传令官匆匆赶来,神色焦急。

“大人!”那人跪地禀报,“东南沿海急报!有不明船只出现在近海,疑似外邦商队……但船上悬挂的旗帜从未见过!”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