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鎏金香炉中青烟袅袅,乾隆将朱批完的奏折搁在案头,望着窗前正在插花的皇后,目光里泛起温柔的涟漪:“皇后啊,咱们好久没有去微服私访了,不如过几日带着孩子们去微服私访吧。京城外的秋色该染透漫山红叶了,去瞧瞧也好。”
皇后手中的玉簪花微微一颤,转身时凤眼里盈满笑意:“臣妾也是这么觉得。民间秋收正忙,正好去看看新政推行得如何。等我跟令妃妹妹说,还有老佛爷,还有我的好儿媳晴儿也说下——晴儿心思细腻,有她跟着,路上也能多照应些。”
乾隆抚掌而笑:“还是你想得周全。有晴儿在,朕也放心。”烛火摇曳间,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年轻时携手出宫的岁月。
次日清晨,金銮殿上,阳光透过云龙纹窗格洒在青砖上。乾隆身着玄色常服端坐在蟠龙宝座,目光扫过阶下的臣子:“众爱卿,朕昨日与皇后商议,三日后微服出访,探查民情。诸位可有异议?”
福伦踏出一步,蟒袍玉带间尽显稳重:“皇上心系黎民,此举既能体察百姓疾苦,又可查验地方吏治。实乃社稷之福!”他身旁的鄂敏亦躬身附和,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赞同之声。
乾隆满意颔首,忽然唤道:“尔泰!”
身着绯色官服的尔泰急忙出列,身姿挺拔如松:“儿臣在!”
“听闻小燕子在家闷得慌,都是当西个孩子额娘的人整日缠着你胡闹?”乾隆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朕倒是有个主意——考她些古诗词,若能答上来,便带她一同前往。总不能整日疯玩,也该学点正经学问。”
尔泰心头一紧,却也只能应道:“儿臣遵旨。下朝后便告知小燕子。”
尚书府内,秋阳透过葡萄架在青石地上洒下斑驳光影。小燕子正骑在假山上,晃着两条腿冲丫鬟们扮鬼脸:“来抓我呀!抓不到我!”话音未落,便瞥见尔泰匆匆走来,立刻像只灵巧的猴子般跳下来:“尔泰!你可算回来了!今天朝堂上有没有好玩的事儿?”
尔泰拉着她的手走到葡萄架下的石桌边坐下,神色郑重:“皇上决定三日后微服私访,点名要考你诗词。若能过关,便准你同行。”
小燕子顿时垮了脸,揪着辫梢首跺脚:“不要不要!那些‘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的,我背得舌头都打结了!上次把‘举头望明月’说成‘举头望烤鸭’,还被你笑了半天!”
尔泰却从袖中掏出一卷《唐诗三百首》,翻开夹着红笺的那页,温声道:“有我陪着你,夫人不要怕。你瞧,咱们先从七言绝句学起,朗朗上口,也好记。”说着,指尖点在“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诗句上,“这句描绘的是春日景象,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枝头欢唱,多生动啊。”
小燕子托着腮帮子,眼睛却盯着书上的插画:“可我觉得,要是把黄鹂换成画眉,把柳树换成桃树,再加上几只蝴蝶,才更有意思呢!”
尔泰被她的奇思妙想逗笑,顺势将她揽入怀中:“你呀,就是古灵精怪。不过只要你肯学,就算把诗词改编成故事,皇上说不定也会赞赏。”他变魔术般从袖中掏出个绣着并蒂莲的锦囊,“背会一首诗,我便送你一件小礼物。”
接下来的三日,尚书府的书房里时常传出朗朗读书声。小燕子时而趴在桌上歪着头苦思冥想,时而跳起来手舞足蹈:“我记住啦!‘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说就算别人问起我,也要像冰在玉壶里一样,清清白白!”
尔泰笑着将一枚温润的玉镯套在她腕间:“夫人聪慧过人。这玉镯是我特意让人雕琢的,内侧刻着你的名字。”
三日后,紫禁城神武门前,车马整装待发。乾隆一身商贾打扮,腰间玉佩随着步伐轻晃;皇后与令妃身着织锦襦裙,宛如贵妇人;晴儿则穿着月白色衣裳,手持团扇,端庄娴静。
小燕子攥着尔泰的手,鹅黄色裙摆被秋风吹得微微扬起。她望着高坐在马车上的乾隆,紧张得手心冒汗。
“小燕子,朕问你。”乾隆抚着胡须,目光含笑,“‘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下一句是什么?”
小燕子深吸一口气,清脆答道:“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说的是晚霞和野鸭一起飞翔,江水和天空连成一片,就像……就像我和尔泰的感情,融为一体!”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笑作一团。乾隆更是开怀大笑:“好个伶牙俐齿的丫头!上车吧!”
马车缓缓驶出城门,小燕子掀开窗帘,望着渐渐远去的宫墙,转头对身旁的尔泰笑道:“以后我们还要去更多的地方,把看到的美景都写成诗,好不好?”
尔泰握住她的手,十指相扣:“好。无论天涯海角,我都陪着你。”车窗外,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为这段充满诗意的旅程,铺就了一条浪漫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