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河东岸的深度掌控与危机迫近
尽管密西西比河西岸的美军防线近在咫尺,但德军指挥部权衡利弊后,认为当下并非进攻的最佳时机。他们将战略重心坚定地转向河东岸己占领的几个州,试图深度挖掘当地资源,全方位强化军事力量,以应对愈发复杂的局势。然而,随着各方势力新动向的传来,危机正悄然迫近。
一、工业大摸底:资源的深度挖掘
德军对宾夕法尼亚州、纽约州等河东岸占领区展开了一场全面且深入的工业大摸底行动。他们组建了专业的调查团队,深入到每一座工厂、每一处矿山,详细记录各类工业设施的产能、技术水平以及可利用价值。
在宾夕法尼亚州,调查团队首先来到了一座历史悠久的煤矿。这座煤矿有着复杂的地下巷道网络,德军不仅对当前的煤炭开采量、开采技术进行评估,还深入分析煤矿的地质结构,探讨是否有进一步扩大产能的可能性。他们与经验丰富的矿工交谈,了解煤矿的运营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提升煤炭产量的线索。
与此同时,在钢铁厂,调查人员仔细检查每一台炼钢设备。从巨大的高炉到精密的轧制机械,他们评估设备的运行状况、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技术专家们还研究钢铁厂的工艺流程,思考如何通过改进技术,提高钢材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德军对武器装备制造的更高需求。
在纽约州,电子工厂成为了重点调查对象。德军对这些工厂生产的各类电子元件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详细了解电子元件的生产工艺、性能参数,试图寻找能够应用于军事通讯、武器制导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调查团队还与工厂的工程师们进行深入交流,询问他们在电子技术研发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规划。
除了传统工业,德军对新兴产业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在一些小型科技企业中,他们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力的新技术,如新型材料的研发、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尚未大规模应用,但德军敏锐地意识到它们在军事领域的潜在价值,将其纳入重点研究范围。
二、新科技军事应用:提升战斗力的探索
德军在工业大摸底的过程中,致力于将新科技应用到军事领域,以提升自身战斗力。他们设立了专门的科研项目组,针对摸底过程中发现的有潜力的技术,进行军事应用的研究和开发。
其中,对先进的通讯技术的应用成为重点项目。德军技术人员在获取美国的摩托罗拉爆话机通讯技术后,不仅仅满足于仿制,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创新。他们投入大量资源,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爆话机的通讯距离和抗干扰能力。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和测试。他们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天线,优化信号处理算法,经过反复的失败与改进,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改良后的爆话机不仅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内保持稳定通讯,而且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也大幅提升。这种新型爆话机开始大规模装备德军部队,从基层的排级单位到高级指挥部门,都配备了这一先进通讯设备。在一次实战演练中,德军不同作战单位之间通过新型爆话机实现了高效、准确的通讯。即使在模拟的敌方电子干扰环境下,通讯依然畅通无阻,各单位能够迅速执行指挥官的指令,协同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材料科学方面,德军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轻质高强度合金材料,原本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科研项目组迅速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将其应用于武器装备制造的可能性。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他们成功地将这种材料应用于坦克装甲和飞机机身的制造。使用这种新型合金材料制造的坦克装甲,在减轻重量的同时,防护性能却得到了提升,使得坦克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而应用在飞机上,飞机的航程更远,速度更快,空战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此外,德军还对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军事应用开发。他们将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火炮系统,实现了火炮的自动瞄准和射击。在战场上,火炮操作人员只需输入目标参数,火炮就能自动调整射击角度和装弹,大大提高了射击效率和命中率。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德军在火力打击方面具备了更大的优势。
三、机场扩建与军事部署强化:构建空中优势
德军深知制空权对于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在修复河东岸机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建工程。他们调集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宾夕法尼亚州、纽约州等地的机场进行全方位升级。
首先,跑道的扩建和加固工程全面展开。德军工程部队使用大型工程机械,拓宽跑道的宽度,延长跑道的长度。他们采用高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对跑道进行加厚处理,以确保能够承受更重型、更大载弹量飞机的起降。在跑道施工过程中,工程部队严格按照高标准进行作业,对跑道的平整度、坡度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和调整,保证飞机起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塔台也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德军安装了最先进的通讯、导航和指挥设备,提升了塔台对机场空域的管控能力。新的指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飞机的位置、状态和飞行轨迹,通过先进的通讯设备与飞行员进行快速、准确的沟通。同时,塔台的建筑结构也进行了加固,以抵御可能的敌方攻击。
停机坪的规模大幅扩大,并且增加了更多的飞机掩体。这些掩体采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和西周都进行了特殊的防护处理,能够有效抵御炸弹和炮弹的攻击。停机坪上划分了不同的区域,分别用于停放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不同类型的飞机,确保飞机的停放和调度更加有序。
随着机场设施的不断完善,德军大规模部署各类先进战机。除了从德国本土运来的常规战斗机和轰炸机外,还部署了一些新型战机,这些战机采用了最新的航空技术,具备更高的机动性、隐身性能和作战能力。机场周围部署了严密的防空系统,包括高射炮、防空导弹等。这些防空武器相互配合,形成了多层次的防空火力网,能够有效拦截来袭的敌方飞机。
德军还在机场附近建立了大型的后勤保障基地,储备了大量的燃油、弹药、零部件等物资。后勤保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快速、高效地为飞机进行加油、装弹、维修等保障工作。一旦有作战任务,飞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准备,迅速升空执行任务。通过这些措施,德军在河东岸构建了强大的空中优势,对河西岸的美军形成了有力的威慑。
西、危机迫近:各方势力动态与德军忧虑
然而,就在德军全力强化河东岸军事力量的同时,一系列令德军忧虑的消息不断传来。通过高效的情报侦查网络,德军得知苏联的援军己经抵达美国河西岸。苏联军队以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和强大的军事力量闻名于世,他们在二战中经历了无数残酷的战斗洗礼,积累了丰富的大规模作战经验。此次苏联援军带来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从威力巨大、射程超远的重型火炮,到性能卓越、防护精良的主战坦克,以及各类先进的防空和反装甲武器。
德军深知,苏联援军的加入将极大地改变战场的力量平衡,美军的防御力量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原本就难以攻克的河西岸防线,在苏联军队的协助下,对德军来说变得更加遥不可及。未来若要对河西岸发起进攻,德军不仅要面对美军的顽强抵抗,还需应对苏联军队强大的战斗力,进攻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与此同时,另一个更让德军警惕的消息传来:美国准备在日本占领区装备数百万日军,并且这些日军的各级指挥官都将由美国人担任。日本军队在二战中以凶悍、顽强甚至狂热的战斗风格著称,他们在太平洋战场和亚洲战场都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如今,一旦这数百万日军被武装起来,在美军指挥官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下,将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德军情报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着日美之间的动向。他们试图摸清美国对日军的装备计划、训练方案以及未来的作战部署。然而,美国和日本方面对相关信息进行了严格保密,德军获取的情报十分有限。这使得德军对这支潜在敌人的具体情况了解不足,无法制定出针对性强的应对策略,从而陷入了一种未知的恐惧和忧虑之中。
在德军指挥部内,将领们围坐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气氛凝重而压抑。陆军上将汉斯·米勒面色严峻地分析道:“苏联援军和日军这两股势力,对我们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的战略布局,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河东岸的防御和军事建设,另一方面要想尽办法获取更多关于他们的情报,寻找他们的弱点,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否则我们将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其他将领们纷纷点头,一场应对危机的艰难探索在凝重的氛围中悄然展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