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吱呀——
几个沉甸甸的大麻袋,这重量,差点没把这辆老古董自行车的骨架给压散了。
东城步行街。
陈飞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很快,他的视线锁定在了一个三岔路口。
这地方简首是风水宝地!
正对着三个大型小区的出口,左边是商场,右边是写字楼。
无论哪个时间段,这里的人流量都堪称恐怖。
人流量,就是钱流量!
陈飞打定主意,就是这儿了!
路口两边,是两家门对门的饺子店。
一家叫“赵记饺子”,另一家叫“和美水饺”。
陈飞擦了把汗,推着车走到了“赵记饺子”的门口。
店门口刚好有一块空地,足够他支起一个烧烤摊。
一个穿着围裙,身材微胖的中年大婶正在店里指挥着店员,看样子就是老板了。
陈飞走上前,客气地开口。
“大婶,您好。”
赵大婶抬起眼皮,瞥了他一眼,又看了看他那辆堆得跟小山似的自行车,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干嘛的?”
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耐烦。
“是这样的,”陈飞尽量让自己的笑容看起来真诚无害。
“我想在您店门口这块空地,摆个小摊卖点东西,您看……”
他的话还没说完,赵大婶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摆摊?”
她嗓门一下子提高了八度,双手往腰上一叉,活脱脱一个准备战斗的母鸡。
“在我‘赵记饺子’门口摆摊?小伙子,你是不是想抢我生意啊?”
“我告诉你,门儿都没有!”
陈飞有点懵。
“大婶,我就是卖个烧烤,不影响您卖饺子吧?”
“不影响?”赵大婶冷笑。
“你在这儿一摆,又是烟又是火的,我的客人还怎么进门?你这是想断我财路啊!”
她上下打量着陈飞,眼神里的鄙夷不加掩饰。
“看你年纪轻轻,不学好,净想着走歪门邪道!赶紧走赶紧走!去对面!”
赵大婶不耐烦地挥着手,像赶苍蝇一样。
“别挡着我做生意!”
陈飞碰了一鼻子灰。
他也没多纠缠,生意嘛,和气生财。
既然人家不乐意,强求也没意思。
他默默地推着车,走到了马路对面的“和美水饺”店门口。
这家店的老板娘,看起来要面善许多。
她同样穿着围裙,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正在招呼客人。
看到陈飞推着车过来,她主动迎了上来。
“小伙子,需要帮忙吗?”
大婶声音很温柔。
“大婶,您好。”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是这样的,我想在您店门口这块空地摆个摊,卖点烤鱼,不知道方不方便?”
说完,他有些紧张地看着对方。
毕竟刚被拒绝过一次。
钱大婶,也就是“和美水饺”的老板娘,闻言愣了一下。
她看了一眼陈飞满车的渔获和烧烤炉,又看了看他被汗水浸湿的衣衫。
一个年轻的店员凑到钱大婶耳边,小声说:“老板娘,这……又是烟又是味的,会影响我们生意的。”
钱大婶沉吟片刻,摆了摆手。
她看着陈飞,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小伙子,看你这样子,也是出来讨生活的,不容易。”
“就在这儿摆吧。”
“不过得答应我,注意点卫生,尽量别让烟熏到我的客人。”
陈飞简首喜出望外!
“哎!谢谢大婶!谢谢大婶!”
他连声道谢,激动得差点就要鞠躬了。
“我保证,绝对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给您添麻烦!”
“行了行了,快准备吧。”钱大婶笑着挥挥手,转身回了店里。
陈飞长舒一口气。
总算是搞定了!
他麻利地将自行车停好,开始卸货。
折叠烧烤炉支开。
几个大麻袋解开。
哗啦一下,一条条鲜活的鱼被倒进了带来的大盆里,瞬间吸引了路过行人的目光。
陈飞又从包里掏出一块硬纸板,用马克笔在上面龙飞凤舞地写下几个大字。
“阿飞烧烤摊!”
下面还有几行小字。
“现杀现烤,保证新鲜!”
“秘制酱料,独家风味!”
他把纸牌往烧烤炉旁边一挂,一个简陋却有模有样的烧烤摊就算正式开张了。
接着,他将盆里的鱼分门别类地摆放好。
鲫鱼一堆,鲤鱼一堆,草鱼一堆。
那条最大的鲶鱼,被他单独放在一个盆里,作为今天的“镇摊之宝”。
然后,他在每一堆鱼前面,都放上了一个手写的小价签。
“和美水饺”店里,那个年轻店员伸着脖子往外看,当她看清价签上的数字时,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老板娘!你快来看!”
她一脸不可思议地喊道。
钱大婶闻声走了出来,顺着店员手指的方向看去。
“鲫鱼:15元/条。”
“鲤鱼:30元/条。”
“草鱼:50元/条。”
“镇店之宝·大鲶鱼:100元/条!”
钱大婶也愣住了。
她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这哪是卖烤鱼啊?
这是抢钱吧!
一条小小的鲫鱼,市场里才几块钱一斤,他烤一下就敢卖十五?
那条大鲶鱼,更是首接标价一百!
疯了吧!
“小伙子……”钱大婶忍不住走过去,小声提醒道。
“你这个价钱……是不是写错了?这么贵,怕是没人会买啊。”
就在这时,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传了过来。
对面的赵大婶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她双手抱在胸前,一脸的幸灾乐祸。
“哟,我当是什么大生意呢!”
“就这破鱼,卖这个价?你怎么不去抢银行啊?”
她瞥了一眼钱大婶,冷嘲热讽道:“老钱,你也是心善,什么人都敢往门口放。”
“我看啊,他今天别说赚钱了,不血本无归就算他运气好!”
钱大婶皱了皱眉,没搭理她。
她只是有些担忧地看着陈飞。
陈飞却是一脸的淡定。
他冲着两位大婶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
“大婶,放心吧。”
“我的鱼,值这个价。”
说完,他不再解释。
从桶里捞出一条三斤多的鲤鱼,手起刀落。
刮鳞、去鳃、破肚、清内脏。
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看得人眼花缭乱。
然后,他点燃了烧烤炉里的果木炭。
随着风箱的鼓动,火苗“呼”地一下蹿了起来。
红色的炭火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一股热浪瞬间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