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总部大楼的落地窗,在复古风格的陈列室里洒下斑驳光影。我轻轻擦拭着玻璃展柜中的陶泥罐子,指尖触碰到罐体上凹凸不平的纹路,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个蝉鸣聒噪的夏日。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小星从美国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屏幕亮起的瞬间,她举着设计图纸兴奋地喊道:“爸!我的‘永恒星火2.0’通过校际创新大赛初选了!”
视频画面里,小星身后的墙上贴满了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她15岁生日时制作的星空投影仪。“妈说今天要去养老院看望那些爷爷奶奶,我这边结束项目就回去。”她突然压低声音,“对了,我偷偷给你们准备了结婚纪念惊喜!”挂断通话时,晨光正好落在她发间的陶泥小花发卡上,那是刘露亲手为她做的礼物。
刘露如今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星星助学计划”中。她常说,看着那些孩子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就像看到了当年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我们。这天,她带着志愿者团队来到城郊的养老院,推开门却愣住了——满屋子的老人戴着“星火改装”定制的助听器,正在认真学习手工制作陶泥。
“刘老师,快来指导指导我们!”头发花白的李奶奶举着歪歪扭扭的陶泥花瓶,“小陈总说,这是你们爱情的见证!”刘露红着眼眶接过花瓶,突然听见背后传来熟悉的笑声。转身时,林薇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张明出现,两人都穿着印有“星火公益”字样的T恤。
“老伙计,没想到有一天要靠你女儿的设计听清楚声音吧?”张明笑着指指助听器,眼中却泛起泪光。这些年,他因长期奔波在公益一线,听力逐渐下降,小星得知后,熬夜设计了这款专为老年人研发的智能助听设备。林薇掏出手机,播放山区孩子们录制的感谢视频,画面里,孩子们用陶泥捏出“谢谢爸爸妈妈”的字样,在阳光下闪着质朴的光。
与此同时,我在改装店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年轻的女孩背着画板,怯生生地递上简历:“陈总,我是老李师傅的孙女,想申请学徒班……”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像极了二十年前在汽修厂初次见到赵峰云时的模样。车间里,赵峰云正带着学徒们调试小星设计的新能源赛车,引擎的轰鸣声中,他抽空喊了句:“丫头,先从认识零件开始!”
傍晚,小星突然出现在总部大楼。她神秘兮兮地蒙上我们的眼睛,带着我们坐上一辆经过特殊改装的无人驾驶汽车。车内的星空顶随着音乐变换色彩,中控台上摆放着一个全新的陶泥罐子,这次罐体上刻满了“星火”历年来资助过的学校名字。“这是用3D打印和传统工艺结合制作的,”小星骄傲地介绍,“每个名字下面都藏着一个孩子的故事。”
汽车最终停在一片陌生的园区。下车时,我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巨大的LED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星火”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雕塑:一双手捧着陶泥罐子,罐口溢出的星光化作蜿蜒的道路,通向远方。“这是我联合建筑系同学设计的‘星火纪念广场’,”小星眼眶泛红,“这里不仅是爸爸妈妈爱情的见证,更是无数人梦想开始的地方。”
夜幕降临,纪念广场亮起暖黄色的灯光。赵峰云带着老伙计们支起烧烤架,林薇和张明推着蛋糕缓缓走来,蛋糕上用奶油勾勒出星空与陶泥罐子的图案。小星打开随身携带的投影仪,熟悉的《星晴》旋律响起,无数光点在空中汇聚成银河。刘露靠在我肩头,轻声说:“你看,我们的故事,己经变成了很多人的光。”
人群中,老李师傅的孙女正兴奋地向学徒们讲述爷爷和我们的故事,她手中的陶泥渐渐成型,那是一个缩小版的“星火”总部大楼。远处,城市的霓虹与星空交相辉映,陶泥罐子的故事还在继续,从青涩的校园爱情,到承载无数人梦想的公益事业,再到新一代的传承与创新,这份跨越岁月的温暖与坚持,终将如星火燎原,照亮更多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