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倒的确是我的错,在这里向安国侯赔个不是,不过现在还是说说新粮食的事情吧!”
“我听陛下说,安国侯想用这三种新粮食换取陛下同意长乐公主与冲儿和离,并将长乐公主赐婚给你,我想知道那三种粮食真的有那么高的产量吗?如果真的如同仙粮一般高产,那么我长孙家输的倒也服气!”
长孙无忌的确能忍,面对秦辰的发难,他主动向秦辰赔了个不是,随后把话题转移到了新粮食上面。
同时他也表明了态度,红薯,土豆和玉米的产量若是为真。
那李丽质与长孙冲和离,并且嫁给秦辰的事他没意见。
如果是假的,呵呵,那就别怪他发难了,想抢他长孙家的儿媳妇。
哪怕不要了秦辰的命,秦辰这安国侯的爵位和高阳公主的赐婚也别想要了。
“秦辰,辅机只是想要长长见识,没有别的意思,你别跟他计较。”
李世民听出长孙无忌话语中隐隐的威胁之意,赶紧开口打起了圆场。
长孙无忌不知者无畏,他可是亲眼见识过秦辰一声剑来造成的场景。
此刻他的心里正在疯狂吐槽:大舅哥啊,你可别说了!万一把秦辰惹急了,他掏出仙剑对着我们一顿砍,那砍了也是白砍。
朕虽然自称是真龙天子,可也扛不住那剑影巨龙啊!
“秦辰,还是看看新粮食吧,看完以后,想必我哥哥和冲儿也能够释然了!”
此时长孙无垢也有些紧张,生怕秦辰张口就是一句剑来。
所以她不着痕迹地上前两步,挡在了秦辰和长孙无忌的中间。
“新粮食?角落的那口大缸里就是红薯呀,丽质,难道你没告诉你父皇他们吗?”
秦辰看了看愤恨的长孙冲和疑惑的长孙无忌,又看了看一脸紧张的李世民和长孙无垢,神情玩味地笑了笑,接着转头问起了李丽质。
“你没回来,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李丽质微微摇头,现在的她可是一切以秦辰为主,所以哪怕知道李世民他们是来看新粮食的,也知道红薯就在大缸里,但她硬是一个字没透露。
如果秦辰想说,那他回来以后自然会说出来,如果秦辰不想说,那她开口不就误了秦辰的事了嘛?
“丽质,你!”
李世民闻言不可置信地看向了李丽质,他们来秦府起码有半个时辰了。
可李丽质硬是没有透露过大缸里有红薯的事,这小棉袄是不是漏风了?
继高阳,兕子相继沦陷后,李丽质竟然也彻底倒向了秦辰一方,这女儿你就养吧,一养一个不吱声!
“大缸里的红薯是我用一个红薯培养的,成熟以后,我挖了一颗带去皇宫。剩下的都在里面了,你们可以把红薯都挖出来,大致推测一下红薯的亩产!”
秦辰笑了笑,随后带着李世民来到大缸前,示意他可以挖红薯了。
“你让朕挖?”
李世民有些傻眼,秦辰这小子竟然让他在缸里掏泥巴。
“对啊!”
“还是我来吧,我倒是想看看,一个红薯能收获多少!”
长孙无忌主动请缨,想要看一看这红薯产量到底有没有秦辰说的那么高。
秦辰也没说话,主动让开了身位,示意长孙无忌开始他的的表演。
长孙无忌当即开始徒手刨土,长孙冲也跑来帮忙。
豫章,高阳她们也纷纷围了过来,高阳自然是相信秦辰的,但是她也没有亲眼见过红薯长什么样。
只是从兕子口中得知,红薯香甜软糯,好吃的不得了。
不过兕子是个小吃货,话只能信一半,从她嘴里很难听到不好吃的东西。
“这就是红薯?这么大?”
当长孙无忌从土里刨出第一个红薯时,他震惊了,因为单单这一个红薯就差不多有半斤多重。
而且通过他刨出的坑可以看到里面的红薯扎堆生长,是一窝一窝的,这还了得?
长孙冲见状也傻了眼,不过他还是不信邪,开始使用狗刨大法疯狂刨土。
只因他想证明这一缸就明面上这些红薯,底下就没有了。
不过让他失望的是,红薯是越刨越多,数量十分惊人。
“哇哦,好多红薯,统统都是窝哒!”
兕子眼见地上越堆越高的红薯激动不己,立马宣布这里的红薯都被她承包了。
这时秦辰有些无奈地提醒一句:“兕子,你的口水滴到我衣服上了!”
“咦,窝没有哦,是新城滴的!”
“嗯?”
高阳怀里的新城疑惑地低头看了看,发现自己的口水是滴在高阳身上的,并没有滴在秦辰身上呀。
“小家伙还会甩锅了,这样可不对哦!”
“小囊君,窝错辣,你就原谅窝吧!”
“知错能改就是好事,我给你切个生的红薯尝尝怎么样?”
“好呀好呀!”
“那你把嘴张开,我看看你的牙长得怎么样,能不能啃的动生红薯!”
“啊……”
“还行,应该能吃一点点!”
秦辰看了看兕子的牙齿,发现己经跟三岁孩子差不多了。
他拿起一个红薯来到水缸边洗了洗,随后回房间取出真武剑,给红薯来了个切块,切片和切丝。
块状的给李丽质,高阳和豫章吃,片状的给城阳吃,兕子只能吃切成丝的了。
她还太小了,不能吃太硬的东西,也不能吃太多生红薯,尝尝味道就行了。
“脆脆的,甜甜的,虽然没有兕子说的那种软濡感,但味道还是不错的,跟柰有些类似,这真的是粮食吗?我怎么感觉是水果呢?”
高阳一边咀嚼着红薯,一边兴致勃勃地点评起来。
“柰?”
秦辰思考了一下才想起来,古代的苹果不叫苹果,而是叫柰,只不过柰体积小,果核大,味道也不够甘甜。
后来因为苹果品种的不断改良,苹果的个头变大,口感变好。
每当成熟时,都会吸引大量鸟类栖息在树枝上,啄食果肉。
所以在盛唐时期,苹果又被诗情画意的唐朝人称为林檎。
又因为谴唐使学习大量唐朝文化,技术和先进农作物种植技巧的缘故,林檎被东瀛人引进扶桑。
一首发展到现代社会,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东瀛人还在用林檎称呼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