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第十章:岁月长歌

加入书架
书名:
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作者:
芸芸众生1988
本章字数:
5334
更新时间:
2025-06-21

晨雾还未散尽,慕一一踩着露水走向试验田,布鞋尖沾着的泥土。田埂上的野花沾着晨露轻轻摇晃,远处传来拖拉机突突的声响,惊飞了几只白鹭。她习惯性地摸向胸口,那里别着的麦穗胸针己经磨得发亮,是岁月留下的温柔印记。

“又起这么早?”陆大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背着竹筐,里面装着新培育的蔬菜种子,军大衣洗得发白,袖口却永远整整齐齐。这些年他卸去了大队支书的职务,却依旧是村民们心中的主心骨。

慕一一回头笑了笑,眼角的细纹里盛满阳光:“李婶家的孙女说想吃小番茄,我去看看新品种挂果了没。”两人并肩走进试验田,嫩绿的藤蔓间,圆润的番茄泛着的光泽,在风中轻轻摇晃。

然而,平静的日子被一纸调令打破。县里要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点名让陆大国和慕一一负责。“这是个好机会。”慕一一着文件,眼神发亮,“我们可以把这些年的经验推广到更多地方。”

陆大国却皱起眉头,望着远处正在收割的村民:“村里的试验田......”

“交给年轻人吧。”慕一一握住他的手,“你看柱子家的小子,还有王婶家的闺女,他们学得快,脑子活。”她指着田埂上几个正在调试自动灌溉设备的年轻人,“时代在变,我们也该往前走走了。”

推广站成立那天,简陋的办公室里挤满了从各乡镇赶来的农技员。慕一一站在黑板前,用自制的投影仪展示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粉笔灰簌簌落在她洗得发白的蓝布衫上。陆大国则背着工具包,穿梭在各个乡镇的农田间,手把手教农民改良土壤。

他们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在偏远的石岭村,村民们对新的种植技术充满怀疑。“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的,能有错?”老村长叼着烟斗,眼神里满是不信任。

慕一一没有争辩,而是带着几个年轻人在村头开垦了一片试验田。他们用秸秆还田改良土壤,采用滴灌技术节水,种下的玉米苗比别处高出半截。当玉米成熟时,金灿灿的棒子足有成年人小臂长,老村长摸着颗粒的玉米,沉默良久:“我...我想跟你们学学。”

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推广站的电话响个不停。各地的农户打来求助电话,说大棚蔬菜遭遇冻害。陆大国和慕一一连夜驱车数百里,顶着风雪赶到现场。慕一一在大棚里调试自制的加热装置,陆大国则挨家挨户指导农户用草木灰覆盖根部保暖。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返程的车上,慕一一搓着冻僵的手,“我们得研发更高效的防冻技术。”

回到推广站,两人一头扎进实验室。他们用废弃的塑料瓶制作简易温室,尝试将中药渣混入土壤增加肥力。无数个日夜的试验后,终于研制出一种新型保温材料——用秸秆、蛭石和废弃布料混合压制而成,成本低、效果好。

这项技术很快在全县推广开来。来年春天,当其他地方的蔬菜因为冻害减产时,采用新技术的乡镇却迎来了丰收。菜农们挑着水灵灵的蔬菜走进县城,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然而,随着推广工作的深入,新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一些乡镇为了追求政绩,盲目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陆大国看着报表上的数据,眉头越皱越紧:“这样下去,会出大问题。”

慕一一连夜写了份报告,详细分析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提出“粮经统筹”的发展模式。她带着报告跑遍各个部门,在会议上据理力争:“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丢了粮食这个根本!”

经过激烈的讨论,县里最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各乡镇合理规划种植结构。当看到田野里重新出现大片金黄的麦田时,陆大国和慕一一相视一笑,眼中有欣慰,也有疲惫。

这些年,他们错过了许多陪伴家人的时光。陆大国的母亲生病住院,他们没能守在床前;慕一一的弟弟结婚,他们也只是匆匆寄去一份贺礼。但每当看到农民们丰收的笑脸,听到孩子们喊着“陆老师”“慕老师”,他们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广站的院子里,几个年轻的农技员围着慕一一请教问题。她耐心地讲解着病虫害防治知识,阳光透过葡萄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陆大国坐在一旁,手里编着竹筐,时不时抬头看她一眼,眼神里满是温柔。

“陆叔,慕姨!”远处传来清脆的喊声。是村里的孩子们放暑假了,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还捧着新鲜的野莓。“我们想你们啦!”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村里的新鲜事,欢声笑语回荡在院子里。

暮色渐浓,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慕一一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感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当年的小不点,都长这么高了。”

陆大国放下手中的竹筐,走到她身边,轻轻揽住她的肩膀:“是啊,我们也老了。”他指着试验田里正在研究新品种的年轻人,“不过,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希望。”

月光如水,洒在推广站的小院里。葡萄藤在风中轻轻摇曳,远处传来阵阵蛙鸣。慕一一靠在陆大国肩头,听着他熟悉的心跳声,忽然觉得,岁月静好,大抵如此。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依然忙碌在农业推广的第一线。陆大国开始撰写农业技术手册,把多年的实践经验整理成书;慕一一则办起了农技夜校,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农民们上课。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县的山山水水,把知识和希望播撒在每一片土地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的身体渐渐不如从前。陆大国的膝盖在多年的田间劳作中落下了病根,慕一一的眼睛也因为长时间看书变得模糊。但他们从未想过停下脚步。“只要还走得动,就要继续干。”陆大国总是这样说。

这一年,县里举办农业科技表彰大会,陆大国和慕一一被授予“终身贡献奖”。领奖台上,白发苍苍的两人手捧着奖杯,眼中闪烁着泪光。台下,是全县各乡镇的农技员、农民代表,还有他们教过的学生,掌声经久不息。

“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慕一一的声音有些颤抖,“但我想说,土地不会辜负每一滴汗水,只要心怀希望,就一定能收获累累硕果。”

退休那天,两人回到了阔别己久的村庄。试验田己经扩建得更大,年轻的技术员们正在研究新的无土栽培技术。村民们听说他们回来,纷纷赶来探望,带来自家种的瓜果蔬菜。

“陆支书,慕老师,谢谢你们!”乡亲们的话朴实却真挚,让两人红了眼眶。

在村子的后山,有一片他们亲手种下的果园。春天,桃花、梨花竞相开放,漫山遍野都是花香;秋天,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挂满枝头。陆大国和慕一一经常坐在果园的石凳上,看着夕阳西下,回忆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后悔过吗?”慕一一问。

陆大国握住她的手,轻轻着:“从不。能和你一起,在这片土地上种下希望,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山风掠过果园,吹落几片金黄的叶子。远处,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传来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声。在岁月的长河中,他们的故事或许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正是这无数的浪花,汇聚成了时代前进的洪流。而他们,也将永远与这片土地,与希望和梦想,紧紧相连。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