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第4章 墨香染朝堂:太学里的雏鹰展翅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作者:
泽宇世界的重剑无锋
本章字数:
4440
更新时间:
2025-05-29

洪武十年春,应天府国子监的晨钟惊起满树雀鸟。朱允熥背着竹编书篓穿过棂星门,墨香混着玉兰花香扑面而来。他特意比同窗们早到半个时辰,袖中藏着连夜誊写的《时务策要》——那是融合现代经济学与大明国情的治国方略。

“朱公子早啊!”值夜的老仆看到朱允熥,赶忙躬身行礼,他那原本就有些佝偻的腰,此时弯得更低了。

朱允熥面带微笑,快步上前,将一个油纸包塞进老仆手中,说道:“李伯,这是刚出炉的桂花糕,您尝尝。”

老仆受宠若惊,连忙道谢:“多谢公子赏赐,公子真是太客气了。”

朱允熥摆了摆手,笑道:“李伯,您别这么说,这只是一点小意思。哦,对了,劳烦您待会儿把这张告示贴在明伦堂前。”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张宣纸,递给老仆。

老仆接过宣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用浓墨写着三个斗大的字——“招贤榜”,这三个字写得气势磅礴,力透纸背。在“招贤榜”三个字的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欲论古今兴衰者,可于巳时三刻聚于泮池之畔。”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大成殿的鸱吻,泮池边己围了二十余名皇孙贵胄。朱允熥站在汉白玉栏杆旁,望着人群中皱眉的秦王世子、交头接耳的徐达次子,还有始终沉默的蓝玉之孙蓝文徽。他深吸一口气,从袖中抽出竹简:"诸位可知,为何江南赋税年年递增,百姓却愈发困苦?"

人群骚动起来。代王朱桂嗤笑:"自然是贪官污吏作祟!"

"非也。"朱允熥展开自制的柱状图,用朱砂在竹简上画下歪扭的线条,"这是我让户部誊抄的税赋明细,苏州一府承担全国三成税银,却只占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他故意停顿,看着众人震惊的表情,"问题不在官吏,而在税制本身。"

蓝文徽突然开口,声音如淬了冰:"那依你之见?"

“摊丁入亩!”朱允熥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犹如洪钟一般,震耳欲聋。

他的话语简洁明了,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让人深思。所谓“摊丁入亩”,就是按照田亩的数量来征收赋税,而不再以人头为标准。这一举措的实施,意味着无地的贫民可以少缴纳税款,而豪强大族也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隐瞒自己的田产。

朱允熥从怀中掏出一块木板,上面刻着算盘珠。他将木板放在桌上,现场演示起税收的计算方式。只见他熟练地拨动着算盘珠,口中念念有词,详细地解释着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诸位请看,”朱允熥指着木板上的数字说道,“这样调整之后,国库的收入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而对于百姓来说,他们的负担却能够减轻三成!”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众人的心头,让人感到一阵清新。在场的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讨论着这一改革方案的可行性。

人群中爆发出窃窃私语。朱允熥注意到徐达次子徐膺绪若有所思地下巴,而蓝文徽的瞳孔微微收缩——这个细节让他心跳加速。蓝玉在历史上因"谋反"被诛,若能提前争取到蓝家支持...

"说得轻巧!"秦王世子突然踢翻石凳,"改税制是太祖爷定的规矩,你小小年纪竟敢妄议?"

朱允熥不慌不忙从书篓里取出本《皇明祖训》,翻到某处举起:"太祖爷训示'凡有利国便民之事,当言者毋缄默以自安'。"他首视着秦王世子涨红的脸,"若因循守旧能强国,那我大明何必定都应天,又何必派船队下西洋?"

这句话如重锤击在众人心头。朱允熥趁热打铁,指向远处的国子监藏书阁:"明日巳时,我将在此开设'时务讲堂',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愿为大明献策,皆可入内。"他特意加重"献策"二字,目光扫过人群中几个衣着朴素的寒门学子。

次日清晨,藏书阁前挤满了人。朱允熥站在台阶上,看着蓝文徽带着三名武将打扮的年轻人走来,徐膺绪捧着家传的《武经总要》,甚至连素来清高的翰林编修之子也夹着竹简候在一旁。他悄悄摸了摸怀中的牛皮笔记本,那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现代管理学的精髓。

"今日先讲'用人之道'。"朱允熥铺开宣纸,写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八个大字,"诸位可知,为何韩信能助刘邦定天下?"他避开正史,引入现代团队管理理论,"因为刘邦善用其长,避其短。就像这藏书阁的梁柱,粗木可承重,细木宜雕花,关键在于用对地方。"

蓝文徽突然起身:"照你所言,武将该如何用?"

朱允熥取出自制的简易地图,用棋子标注各地布防:"边军需猛将,守城用智将。"他指向棋盘上代表北平的黑子,"燕王善战,但久居北平易生骄纵,需以文官制衡。"这话一出,全场哗然。朱允熥却镇定自若,"太祖爷分封诸王,是为保江山稳固,但防微杜渐,亦是帝王必修课。"

随着课程推进,朱允熥逐渐展露出惊人的学识。他用现代经济学解释盐铁专卖,以历史案例分析党派之争,甚至现场演示如何用滑轮原理提升漕运效率。每当有人提出质疑,他总能引经据典,结合实际给出解决方案。

半月后的暴雨夜,朱允熥在书房批改"时务策"作业,烛火突然被风吹灭。黑暗中,蓝文徽的声音从窗外传来:"朱公子可知,你这些言论若传出去,足以招来杀身之祸?"

朱允熥划亮火折子,重新点燃蜡烛:"蓝兄深夜造访,想必不是来警告我的。"他望着蓝文徽腰间的佩刀,那是蓝玉西征时的战利品,"我需要你的支持,而你..."他压低声音,"需要一个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窗外雨势渐急,蓝文徽沉默良久,终于解下腰间玉佩放在案上:"这是家父所赐,明日起,我帐下三百亲卫听凭调遣。"

朱允熥握紧玉佩,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前世蓝玉被剥皮实草的惨状。此刻他望着窗外摇曳的灯笼,心中涌起万丈豪情——这只是第一步,他要建立的,不仅是一个班底,更是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集团。而这些在学堂里播下的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支撑起大明的万里江山。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