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第17章 衣锦还朝:暗流涌动中的权力深耕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作者:
泽宇世界的重剑无锋
本章字数:
3450
更新时间:
2025-05-29

洪武十六年春分,应天府的宫墙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赭红色。朱允熥的马车缓缓驶入聚宝门,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惊起檐角鸽群。他掀开绣着海水江崖纹的车帘,望着街道两旁自发夹道欢迎的百姓,手中着治水时百姓赠予的青金石平安扣——那上面还沾着江南的水汽。

"殿下,乾清宫传召。"蓝文徽的声音透过车窗传来,青铜面具下的眼神带着警惕。朱允熥整了整腰间玉带,玉制的螭龙纹扣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光芒。自江南归来,他的服饰愈发低调,唯有这枚玉带扣暗藏玄机——夹层中藏着江南士族联名签署的密契。

乾清宫内,朱元璋斜倚在蟠龙宝座上,手中的翡翠扳指转动得比往常更快。朱允熥行三叩九拜大礼时,余光瞥见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最上方那份朱批尚未干透,赫然写着"燕王府私铸兵器"。

"熥儿,"老皇帝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听说你在江南搞了不少新花样?水泥筑堤、市舶通商,还..."他突然将奏章摔在地上,"私自给士族免税?"

朱允熥叩首在地,额头贴着冰凉的金砖:"回皇爷爷,江南士族协助治水有功,免税三年不过是权宜之计。"他展开袖中一卷泛黄的《江南治水图志》,"且这些举措己初见成效,去年江南税赋比前年增长两成,流民安置率达九成。"

朱元璋的目光扫过图志上精细的水利图纸,那些用现代测绘技术绘制的等高线让他瞳孔微缩。沉默良久,老皇帝突然笑出声:"好,不愧是朕的孙儿!"他抬手示意朱允熥起身,"从今日起,兼领户部侍郎,协助处理全国税赋。"

退朝后,朱允熥在文华殿后的梅林遇见徐妙锦。她今日穿着淡紫色襦裙,腰间却仍系着那枚海东青玉佩。"恭喜殿下,"少女轻笑,从袖中取出个檀木匣,"江南士族托我转交的。"

匣中躺着十二枚不同材质的印章,分别刻着"苏""杭""徽"等地名。朱允熥的手指抚过温润的印面,突然想起治水时与士族周旋的日日夜夜。那些推杯换盏间的算计,那些暗室中的密谈,此刻都化作了手中实实在在的权力。

"燕王近日频繁接触西域商人,"徐妙锦压低声音,"据眼线回报,他们在交易一种能炸开城墙的'霹雳弹'。"她的目光落在朱允熥腰间的玉带扣上,"殿下,我们得加快脚步了。"

当夜,朱允熥在书房召集心腹。陈远展开新绘制的《大明火器改良图》,图纸上标注着膛线设计与可拆卸枪管;蓝文徽呈上的密报显示,燕王府在北平周边新增七处隐秘工坊;而徐妙锦带来的消息最为惊人——道衍和尚正在联络朵颜三卫的蒙古首领。

"启动'北斗计划'。"朱允熥指向墙上巨大的舆图,"在北平周边的州府安插税监司眼线,用江南赚来的银子资助当地书院。"他拿起一枚刻着"天枢"的令牌,"让徐国公的水师控制漕运,卡住燕军的粮道命脉。"

此后数月,朱允熥以户部侍郎之名推行多项新政。他改革科举,增设算学、水利等科目,吸引寒门学子;在各地设立"惠民药局",将王宗素遗留的医案整理成册推广;更暗中将江南税监司的运作模式复制到北方,每座税监司衙门都藏着他的死士。

一日午后,朱允熥在国子监巡视时,意外发现几名学子在讨论"股份制商铺"。那正是他在江南推行的商业模式,此刻却从年轻学子口中说出。他站在槐树下,听着他们激昂的辩论,突然想起初到应天时的自己——那时的他,不过是个带着现代记忆的懵懂孩童,如今却己能搅动整个朝堂的风云。

"殿下,徐姑娘求见。"侍卫的通报打断思绪。朱允熥转身,看见徐妙锦站在回廊尽头,手中捧着个精致的锦盒。她的神情少见地凝重:"这是从燕王府传出的密信,上面..."她顿了顿,"提到您在江南治水时的一桩旧案。"

锦盒内躺着半封烧焦的信件,依稀可见"堤坝爆破""内应"等字样。朱允熥的手指微微颤抖,想起仪征段堤坝决口那晚,黑暗中闪过的燕王府标记。原来从那时起,朱棣就己经开始布局。

"告诉蓝文徽,加强戒备。"朱允熥将信件投入火盆,看着纸灰被穿堂风卷起,"同时,加快火器改良进度。"他望向远处的奉天殿,夕阳的余晖为巍峨的宫殿镀上一层血色,"暴风雨要来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夜幕降临时,朱允熥独自登上观星台。北斗七星在夜空中闪烁,他抚摸着袖中江南士族的密契,又想起朱元璋转动翡翠扳指的模样。这场权力的游戏没有回头路,唯有不断向前,才能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上站稳脚跟。而他,早己不是任人拿捏的棋子,而是执棋者。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