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桌上的剧本片段像一枚定时炸弹,把整个剧组的气氛炸得支离破碎。林野的脸冷得能结霜,顾言站在他身边,手里攥着手机,屏幕上是那条己经刷屏的热搜:#剧情大纲泄露疑似内鬼操作#。
我深吸一口气,压住心头翻涌的情绪,“现在不是查内鬼的时候,我们得先稳住剧组。”
“对。”林野点头,眼神扫过在场的人,“谁也不许乱说话,对外统一口径——剧本调整是我们为了优化剧情做的常规更新。”
没人敢应声,但也没人反驳。
当天晚上,我和顾言坐在剪辑室里,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评论区,一条条看下去。
“改剧本是为了掩盖演技不行吧?”
“果然流量演员不适合演文艺片。”
“林野真以为自己是导演届的救世主?”
我看得拳头都快捏碎了,顾言却出奇地冷静,“这些水军来得也太及时了,连节奏都踩得刚刚好。”
我抬头看他,“你是说……陈姐?”
他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下头。
第二天一早,林野召开紧急会议,首接亮出了我们的底牌:“不管外面怎么说,咱们必须先把拍摄质量提上来。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片子拍得好,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他说这话的时候,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坚定得不容置疑。
接下来几天,剧组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压状态。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关键时期,不能掉链子。
美术组连夜重做布景图,灯光师重新设计打光方案,甚至连服装组也开始根据新剧情调整服饰搭配。演员们更是拼了命地排练,互相探讨角色心理,为一个眼神、一句台词争得面红耳赤。
我坐在监视器后,看着这一切,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踏实感。
林野站在一旁默默抽烟,顾言则时不时喝口水,两人都未言语,只是眼神中透露出对当下局势的担忧。
“你们俩最近累坏了。”我说。
“没事。”林野吐了个烟圈,“等这波过去再说。”
顾言点点头,“只要片子拍出来好看,其他的都不重要。”
终于,在所有人咬牙坚持下,修改后的剧情顺利拍完了。
预告片发布那天,微博瞬间爆炸。
“卧槽!这段感情线真的绝了!”
“林野和顾言的对手戏太有张力了,我的CP魂要飞升了!”
“编剧大大牛逼!逻辑顺畅到爆,完全看不出是临时改过的剧情!”
我看着评论区疯狂刷屏的夸赞,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顾言靠在我旁边,嘴角难得带笑,“你信不信,今晚热搜第一就是我们。”
“我信。”我笑着点头,“这回是真的赢了。”
林野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杯冰美式,“粉丝反馈怎么样?”
我把手机递给他,他扫了一眼,眼神亮了亮,然后低声说了句:“值了。”
我们仨坐在剪辑室里,第一次放松下来,像是完成了一场硬仗。
可就在这时,顾言的电话响了。
他接起来听了几句,脸色忽然变了。
“什么?营销号又发新料了?”
我和林野同时看向他。
“他们说我们改剧本是因为内部矛盾,说你和林野因为角色问题吵翻了,还说……”他顿了一下,声音低沉,“说我们之间有私怨。”
空气瞬间安静下来。
我握紧拳头,“又是陈姐的手笔。”
林野冷笑一声,“她倒是挺闲的。”
顾言挂掉电话,缓缓开口,“这次,恐怕不只是内部的问题了。”
我抬头看着他们,忽然意识到,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但我没想到的是,这场风暴竟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
随着预告片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起这部剧,甚至有专业影评人主动分析剧情结构,称“这部剧的情感铺垫堪称教科书级别”。
各大平台也开始推荐,播放量一路飙升。
我们原本担心的负面舆论,反而变成了话题度的助推器。
“这年头,黑红也是红。”我无奈地说。
林野却摇头,“但我们不能被带节奏,必须把作品本身做到最好。”
于是,我们趁热打铁,组织了一次专业的影视评估会,请来了几位资深的业内专家,对修改后的剧情进行打分和点评。
结果出来那一刻,我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情感转变处理细腻,人物动机清晰,整体节奏把控得当。”
“对比原版,新版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逻辑性更强。”
“尤其是第27集那段重头戏,情绪层层递进,张力十足。”
顾言看完评估报告,笑了,“看来我们赌对了。”
林野则淡定地点了根烟,“这只是开始。”
当晚,我们在剪辑室开了个小庆祝会,几瓶啤酒,一堆零食,三个人窝在沙发上,难得轻松。
“你说以后我们还能一起拍戏吗?”我问。
顾言看了林野一眼,笑了笑,“如果有机会,当然想。”
林野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喝了口酒。
我知道,他们都明白,这条路不会太平坦。
但至少这一刻,我们赢了。
正当我准备起身去拿第二瓶啤酒的时候,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留言。
来自一个陌生账号:
【你们以为赢了吗?这才刚开始呢。】
我愣住了,手指微微发抖。
林野察觉不对,凑过来问我怎么了。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手机递给了他。
他看了一眼,表情瞬间冷了下来。
“她说得对。”他轻声说,“这才刚开始。”
说完,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夜色中的城市灯火,像是在思考什么。
顾言也沉默了。
我站在他们中间,忽然觉得,这一战,远没有结束。
而我们,己经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