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背锅侠们岂会甘愿做背锅侠,顿时各家各户吵翻了天,互相揭发、举报,好不热闹!
权贵家中元气大伤,那些富商就更惨了,不光要补税,还要交罚款!
瑞王殿下为了给大家留脸面,税款上交户部。罚款换个名头,就说是捐款,全部记在户部那本捐款本上。
而且把捐款数额公布,让他们有苦说不出!
本来户部因为打仗快花光了家底,这下子又有钱了!!
可是那些被各大家族推出来的背锅侠们还在大牢里关着呢,六皇子把处决权上报太孙。
太孙看到那越来越多的名单,额头开始冒汗:“皇祖父。”
夏元帝面色凝重:“大郎,还记得查账之前朕跟你说的话吗?”
太孙低声道:“孙儿记得,只有杀富济贫,没有劫富济贫。”
夏元帝看了看那一长串名单,冷声道:“明儿上朝,你亲自上奏,把这些人全部送去西北,以普通士兵上战场。
能不能回来,能回来几个,就看他们的造化!”
太孙吓得差点跌倒,老天爷,这上面几乎囊括了满京城权贵,还有那些富商。
如果把这些人全部送上战场,很可能十不存一,大部分都回不来。
皇祖父这是要和满京城的百官富商为敌啊!
太孙看着年老的祖父,试探性道:“皇祖父,能不能流放呢?”
夏元帝面无表情地看着大孙子,心里微微有些失望。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若不杀,岂能止恨。
这时候妥协,那些人反扑起来,会比以前更凶狠。
这个孙子,还是太软弱了。
夏元帝过了一会儿才道:“不可,流放他们,过几年他们家里运作一番,说不定躲到哪里享福去了。
他们死,朕死,你选一个。”
太孙唬了一跳:“皇祖父,孙儿知错,让他们去战场吧。”
第二天早朝,太孙亲自请奏,将所有隐匿田产之人送往战场,戴罪立功!
夏元帝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老天爷啊,满朝文武都炸锅了!
那是他们的儿子侄子和孙子啊,要是上了战场,那还能活着回来?
他们己经把税补齐了啊,还捐了钱,陛下为何还是不肯放过我们啊!
只有信国公很淡然地站在那里,他己经主动将儿子送去了战场。郑家儿郎可以死在战场上,不能死在偷税上头。
杨尚书看了一眼信国公,然后很快收回去。
信国公见场面冷了下来,主动道:“陛下英明。”
夏元帝起身,慢慢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朕二十六岁开始,你们这些老臣就跟着朕。
三十二年弹指一挥间,你们家的子弟都是朕看着长大的,叫什么名儿朕都知道。朕希望他们文成武就,报效朝廷。
就算文武都不出色,打理家事孝顺父母也可以。
可你们是怎么教孩子的?成日家斗鸡走狗、赌钱吃酒、侵占民利!
当然,朕家里也有不成器的儿孙。几个皇孙己经被朕剥夺了封爵的资格,以后他们想要富贵,就自己去考科举。
朕的皇孙都能挨罚,你们的子弟不成器,朕难道不能罚?”
说到这里,夏元帝走到杨尚书面前:“老杨,你摸着你的良心说,自打太子妃进门,朕对你如何?”
杨尚书立刻跪了下来:“陛下对臣恩重如山。”
夏元帝嗯一声:“你还记得当初我们一起打天下的目的是什么吗?不是让任何一个家族名垂千古,而是让天下百姓碗里有饭,身上有衣。”
杨尚书告罪:“老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夏元帝恨铁不成钢:“别人家隐匿田产朕尚且能接受,你为何也要让杨二郎做这种事情!
太孙身体里也流着你的血,这江山将来是他来坐,难道因为他不姓杨,你就一点不为他着想吗?
那朕现在就让他改姓杨,你以后能不能把他当亲孙子来疼?!”
杨尚书立刻砰砰磕头:“老臣知罪,是老臣教子无方!老臣立刻送犬子去西北战场,让他戴罪立功,知道当年陛下打天下之难。”
夏元帝继续往前走,走到二皇子的亲舅舅身边:“刘侍郎,朕的所有妃妾中,你妹妹是家世最好的一个,你觉得你跟其余庶出皇子的舅舅不一样,所以你欠的田税最多是吧?”
刘侍郎噗通一声跪下磕头:“陛下,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等走到大理寺卿面前,夏元帝伸手把他手上的笏板拿走:“爱卿,此次田税案中,听说你抓人时很不情愿?”
大理寺卿也跪下了:“陛下,臣有罪。”
夏元帝把笏板还给他继续走,从所有五品及以上官员面前走过:“你们若是对朕不满意,可以说出来,能给你们的,朕都会给你们。
但朕的底线在哪里,你们一个个都很清楚。若是不清楚,就去城门口看看。
你们中有些人,跟朕之前都是普通老百姓,那时候你们痛恨贪官污吏,痛恨贵族,好,朕把他们都杀了,然后你们就想变成他们?
朕节俭度日,后宫现在一个嫔妃都没有,你们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把江山吃完了,你们好换个皇帝是吧?”
文武百官一起跪下请罪。
夏元帝转身往龙椅上走去:“此次田税案中所有人犯,即日起,以急行军的速度全部押至西北战场,戴罪立功。”
六皇子心里有些难过,父皇为了百姓,又一次站在了所有朝臣的对立面。
虽然今天是太孙上奏送这些人去西北战场,大伙儿用脚指头都能想到,这是陛下的意思。
夏元帝突然回头看着谢侯爷:“谢渊。”
谢侯爷忙道:“臣在。”
“别人家都有子弟被押去战场,你家这回把谢太太推出来挡个灾,朕怀疑你是故意的!”
谢侯爷忙回道:“陛下,臣的三子正在西北战场。臣一定告诫犬子,不可惜命,要为朝廷、为西北百姓奋战!”
夏元帝嗯一声:“退朝,诸位尚书随朕到上书房,拟定百官行止准则。”
众人心里一紧,什么叫百官行止准则啊?
老天爷,这个官是真难当啊。
夏元帝的心硬的跟铁一样,所有犯人一个不留,全部押往战场。
唯一幸免的就是庞家那个庶子,夏元帝把处决权交给正在战场上的英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