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阴霾后的桃花村,迎来了最盛的春日。千亩桃林竞相绽放,粉白花瓣随风飘洒,宛如一场温柔的花雨。宝黛二人在林间小径漫步,脚下铺满厚厚的落花,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香气。望着漫山遍野的绚烂,黛玉眉眼含笑:“今年的桃花,倒比往年开得更盛了。”
为庆贺此番化险为夷,众人商议在桃林举办诗会。消息传开,周边村落的文人墨客皆慕名而来。蒋玉菡早早搭好了戏台,将戏服换成素色长衫,准备为诗会助兴;宝钗与湘云忙着布置茶席,青瓷盏里泡着新采的碧螺春,茶香混着花香,令人心醉。
诗会当日,桃林中央的空地上摆满了案几。宝玉挥毫写下“灼灼桃夭映碧空,人间仙境此山中”作为开场,引得众人齐声叫好。黛玉稍作思索,执笔书下“不羡朱门金玉贵,只怜桃影岁华浓”,字句间满是对当下生活的珍视。一位游历至此的老秀才抚掌赞叹:“此等才情,不输易安!”
正当众人沉醉于诗词雅韵时,村外突然传来喧闹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队车马缓缓而来,车上插着的旌旗竟绣着“暹罗国”字样。车帘掀开,李应与李俊阔步走下,身后跟着青萝及一众暹罗侍卫。原来,他们带着暹罗王的旨意,特来邀请桃花村众人前往暹罗共谋发展。
“李大哥!俊兄弟!”宝玉激动地上前拥抱,“一别数载,你们可安好?”李应环顾西周,看着焕然一新的桃花村,感慨道:“当年共患难的兄弟们,如今都把日子过成了诗。”李俊则掏出一卷图纸:“暹罗新辟了港口,若能将桃花村的丝绸、瓷器销往海外,定能让大家的日子更红火。”
夜幕降临,诗会化作篝火晚宴。柳湘莲架起烤架,将刚猎来的山鸡烤得金黄;蒋玉菡弹起琵琶,唱起新编的《桃源谣》。李应带来的暹罗舞者随着乐声起舞,异域风情与桃林美景相映成趣。众人围坐在一起,喝着桃花酿,谈笑着这些年的故事,欢声笑语惊起林间宿鸟。
酒过三巡,青萝拿出从暹罗带来的医书,与村中医者交流心得;宝钗则和李俊商议起通商细节;湘云拉着李应讲述桃花村的趣事,连孩子都听得入神。宝玉与黛玉倚着桃树,望着漫天繁星,只觉此刻岁月静好,再无憾事。
临别时,李应将一包暹罗特有的香料赠予宝玉:“待下次重逢,咱们用这香料煮酒,再论江湖。”宝玉点头应下,看着马车渐渐消失在桃林深处。春风拂过,枝头的桃花簌簌而落,在地上铺就一条粉色的路,仿佛延伸向无限美好的未来。
此后,桃花村与暹罗的商路畅通无阻,村民的生活愈发富足。而每年春日的桃林诗会,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盛事。宝黛二人携手教孩童读书识字、耕种劳作,将这片世外桃源的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听。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桃林,老人们总爱指着远处的山峦说:“看,那就是当年宝二爷和林姑娘守护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