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平息后的桃花村,迎来了久违的安宁。冬日的晨雾还未散尽,宝玉便扛着锄头往田间走去,霜花在他的粗布棉衣上凝结成晶莹的白边。路过私塾时,他听见黛玉正在教孩子们念诗:"北风其凉,雨雪其雱......"童声清脆,惊起了屋檐下的麻雀。
这天午后,燕青匆匆从集市归来,手中攥着一封带着墨香的书信:"李大人从暹罗寄来的!"众人围坐在宝黛家中的火塘边,看李应的字迹在信纸上流淌。暹罗己建成新的城池,李俊被册封为护国公,青萝的弟子们在当地开了医馆,还附了张用暹罗锦缎包裹的桃花种子,说是能开出重瓣的绯色花朵。
"真没想到,我们在异乡的兄弟也闯出了一片天地。"宝钗抚摸着信纸,眼中泛起泪光。湘云抢过信笺,大声念出末尾的句子:"待到来年花开时,盼与诸君共醉桃花酿。"屋内爆发出一阵欢笑,火塘里的木柴噼啪作响,将众人的影子映在墙上,晃成一片温暖的光晕。
临近年关,桃花村开始热闹起来。宝玉带着男人们砍来竹子,编扎成各式各样的灯笼;黛玉和紫鹃则带着女人们剪窗花,红纸在她们手中化作栩栩如生的喜鹊、梅花。蒋玉菡的戏台前支起了熬糖人的摊子,孩子们举着金灿灿的糖画,追着柳湘莲讨要他新学的拳脚招式。
腊月廿三祭灶那日,村头突然来了个骑着毛驴的老货郎。他的担子上挂着褪色的酒旗,摇响的拨浪鼓却让宝钗瞬间红了眼眶——那声音,竟与薛蟠年少时在贾府胡同里学的一模一样。货郎从褡裢里摸出个油纸包,说是京城里的贵人托他带来的茯苓霜,包装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宝丫头,别记恨哥哥。"
除夕夜,桃花村张灯结彩。宝黛将李应寄来的桃花种子埋在祠堂前的空地上,宝玉往火盆里添了把柏枝,浓烟裹着香气升上夜空。柳湘莲带着漕帮兄弟舞起了火龙,龙身上的铜铃震落了树梢的残雪。宴席上,宝钗拿出珍藏的暹罗米酒,琥珀色的酒液里泡着新摘的腊梅。
"咱们也学大观园,行个酒令!"湘云醉醺醺地提议。黛玉倚着宝玉,看着跳动的烛火笑道:"就以'团圆'为题吧。"蒋玉菡率先吟道:"西海漂泊终有归,桃林深处共举杯。"宝玉接道:"历经风雨情愈重,守得安宁胜金魁。"轮到紫鹃时,她望着满座的故人,轻声念:"昔日离散今日聚,不负韶华与君随。"
子时的爆竹声响起时,宝玉和黛玉登上村后的小山。远处的村庄灯火点点,宛如散落在人间的星辰。黛玉将写满祝福的桃符系在最高的桃枝上,寒风掠过,木牌相互碰撞,发出清越的声响。宝玉从背后拿出个小匣子,里面是用桃花汁染过的同心结:"玉儿,往后每一年今日,我们都来看桃花开。"
山脚下,村民们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宝钗教孩子们玩起了投壶,青萝在给喝醉的猎户包扎额头,燕青和杜兴则警惕地望着远方——他们知道,太平日子来之不易。而在这烟火人间里,桃花村的故事,正随着飘落的雪片,落入每个人的梦里,酿成一坛愈久弥香的岁月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