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童家财富亲情与青春的交织

商海童家第74章:双雄会晤,资本版图的隐秘共振

加入书架
书名:
商海童家财富亲情与青春的交织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586
更新时间:
2025-05-21

2004年6月25日下午,南山区的热浪被隔绝在双层真空玻璃外,童浩林书房内,华硕笔记本的七纳米芯片无声运转。他点开加密视频通话界面,屏幕另一端,华腾身着休闲亚麻衬衫,身后是悉尼歌剧院的标志性轮廓——那是他与妻子林念薇在澳城的私人会所。

“老童,听说你刚打了场漂亮仗?”华腾嘴角噙着笑意,端起手边的咖啡轻抿一口,“做空你的那帮人,现在估计在华尔街的阴沟里哭呢。”

童浩林往后靠在真皮转椅上,目光扫过屏幕右下角跳动的股票数据:“不过是顺势而为。倒是你家那位,”他挑眉,“听说林念薇把澳城金融市场搅得风生水起?586.9亿澳元的股票市值,女巴菲特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

话音未落,画面突然晃动,一头栗色卷发闯入镜头。林念薇身着黑色真丝睡裙,赤足踩在羊毛地毯上,脖颈间的钻石项链随着动作轻晃,“童总过奖了,不过是学着在资本浪潮里扑腾罢了。”她随手将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指尖的翡翠戒指折射出冷光,“倒是你们童氏,这次用‘以退为进’的招数,怕是让整个东南亚的资本圈都长了记性。”

童浩林注意到林念薇身后书架上摆放的相框——1999年澳城回归庆典的留影。照片里,年轻的林念薇挽着父亲的手臂站在观礼台上,眼神中己有几分商界女强人的锋芒。那时的她刚从哈佛毕业,便接手父亲濒临破产的家族企业,用三年时间扭亏为盈,又借澳城回归后的政策东风,创立了如今市值百亿的念薇金融集团。

“听说你父亲的林氏重工最近拿下了澳洲高铁项目?”童浩林切换话题,“这手笔,怕是连本土企业都得忌惮三分。”

林念薇轻笑一声,侧身从酒柜取出一瓶1982年的拉菲:“老爷子退居二线前,非要我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不过,”她举起酒杯对着镜头示意,“有挑战才有乐趣。对了,童总有没有兴趣参与项目融资?念薇金融可以让出5%的股权。”

视频画面突然传来孩童的啼哭声,林念薇眉头微蹙,转头对画外喊道:“Jessie,把Lucas抱过来。”片刻后,一个粉雕玉琢的混血婴儿被抱到镜头前,“这是我和华腾的小儿子,刚满周岁。”

童浩林看着屏幕里牙牙学语的孩子,想起家中熟睡的童诗韵和即将出生的宝宝,心中泛起暖意:“时间过得真快,当年咱们在大学通宵打游戏,现在都成了为孩子奶粉钱发愁的奶爸。”

华腾笑着摇头:“得了吧,以你童氏的财力,诗韵怕是从小就能喝上黄金配方奶粉。说正经的,”他神色突然严肃,“最近全球金融市场暗流涌动。欧盟那边传出要调整货币政策,我担心会波及亚太股市。”

童浩林调出全球经济数据的全息投影,红蓝交织的曲线在书房中流转:“我也注意到了。星宁集团己经开始调整资产配置,将部分资金转向新能源和生物医药领域。倒是澳城,”他目光投向林念薇,“背靠大陆市场,又有政策红利,或许能成为避险资金的新港湾。”

林念薇轻轻摇晃着怀中的婴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童总眼光毒辣。其实我正计划在澳城建立跨境金融中心,专门对接内地企业的海外融资需求。如果童氏愿意注资,我们可以成立合资公司,共享政策红利。”

窗外的夕阳将书房染成金色,三人的讨论愈发深入。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到东南亚新兴市场的潜力挖掘,再到如何联手抵御国际资本的恶意收购。林念薇不时用专业术语分析市场走向,而华腾则凭借在科技领域的敏锐嗅觉,提出将人工智能引入风险管理系统的设想。

“对了,”童浩林突然想起什么,“下个月杭城有个亚太商业峰会,你俩要不要来?我妈作为东道主,准备了不少惊喜环节。”

华腾与林念薇对视一眼,后者笑道:“正好,我也想和童芳阿姨聊聊家族企业传承的事。老爷子最近总念叨,说要把林氏重工交给我全权打理,压力不小。”

视频通话结束后,童浩林站在窗前远眺。夜幕下的城市灯火辉煌,宛如一片璀璨星河。手机突然震动,是苏婉婷发来的照片——童诗韵戴着自制的皇冠,趴在婴儿床旁,对着尚未出生的弟弟或妹妹咿咿呀呀说话。

他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点开家族群聊,将这段视频转发进去。很快,童宁回复了一个点赞的表情,童舒则发来一连串可爱的表情包。而远在澳城的林念薇,此刻或许也在哄着孩子入睡,又或是在书房里继续规划着下一个百亿级的商业版图。

商海沉浮,风云变幻,但有些纽带永远不会断裂——是同窗情谊,是家族羁绊,更是那些在资本浪潮中坚守初心的信念。童浩林关上电脑,走向卧室。明天,又将是新的征程,而童氏与林家的故事,也将在这波谲云诡的商业世界里,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