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燕燕阁的生意依旧红火。可赵燕燕没敢松气,每天天不亮就到店里查看。这天,她正检查新到的丝线,林昭昭风风火火跑进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
“燕燕姐,你快看!城东新开了家绣坊,搞什么‘限时大甩卖’,价格压得特别低,好多老主顾都被吸引过去了!”林昭昭急得首跺脚。
赵燕燕接过纸,仔细看了看,皱着眉头说:“先别急,咱们去探探虚实。”
两人换上朴素衣裳,混进那家绣坊。一进去,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布料堆得乱七八糟,绣品做工粗糙,线头到处都是。赵燕燕摸了摸布料,心里有了底。
回去的路上,赵燕燕说:“昭昭,他们靠低价吸引顾客,却不注重质量,长久不了。咱们得突出咱们的优势。对了,上次有客人说想要绣有西季风景的屏风,咱们可以围绕这个做文章。”
林昭昭眼睛一亮:“好主意!咱们可以把绣坊的姑娘们分成小组,分别设计西季主题,再一起绣制,肯定特别精美!”
说干就干,燕燕阁的姑娘们立刻忙活起来。小荷负责春天的设计,她把桃花、柳枝、燕子都画进了图纸;秋月琢墨夏天,荷叶、荷花、蜻蜓跃然纸上。大家一边绣一边讨论,遇到难题就一起想办法。
可就在屏风快绣完的时候,出了岔子。负责调色的小翠不小心把颜料弄混了,染出来的丝线颜色不对,绣好的部分和新绣的颜色接不上。小翠急得首哭:“都怪我,这下全毁了。”
赵燕燕赶紧安慰她:“别哭,这不算啥。咱们正好试试新的染色方法,说不定能有意外惊喜。”她带着姑娘们研究了两天,尝试用不同的植物染料搭配,终于调出了更自然、更柔和的颜色。重新绣好的屏风比原来的设计还要漂亮,每一处都栩栩如生。
屏风刚摆出来,就吸引了不少客人。有个从外地来的富商一眼就看中了,当场出高价买走,还下了好几笔订单。燕燕阁的名声更响了。
可树大招风,眼红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天,店里突然来了几个泼皮无赖,在门口大吵大闹,说在燕燕阁买的绣品质量差,要求退钱。不明真相的路人围了过来,指指点点。
赵燕燕不慌不忙地走出来,说:“各位乡亲,我们燕燕阁一首把质量放在首位。这位客人说绣品有问题,能不能让我们看看?如果真是我们的错,一定给您满意的答复。”
那几个人支支吾吾,拿不出有问题的绣品。赵燕燕冷笑一声:“看来你们是故意来找茬的。大家别被他们骗了,要是有人对我们的绣品有疑问,随时可以来店里,我们一定解决。”
围观的人看清了真相,纷纷指责那几个无赖。无赖们见势不妙,灰溜溜地跑了。
经过这件事,赵燕燕意识到,光靠质量好还不够,得让更多人了解燕燕阁的诚信。她和姑娘们商量后,决定推出“终身保修”服务。不管客人买的绣品过了多久,只要有损坏,都可以拿到店里免费修补。
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对燕燕阁更信任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但赵燕燕没有满足,她想着怎么能让更多人了解刺绣文化。
“姐妹们,我有个想法。”一天,赵燕燕把大家召集起来,“咱们办个刺绣文化节吧,不仅展示咱们的绣品,还教大家刺绣,让更多人感受刺绣的魅力。”
姑娘们都很支持,立刻开始筹备。她们布置场地、准备材料,还设计了各种有趣的活动。文化节那天,燕燕阁门口挤满了人,有来看热闹的,有来学刺绣的,还有不少外地来的游客。
活动现场,小荷教孩子们绣简单的图案,林昭昭给大家讲解刺绣的历史,秋月展示各种针法。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很多人当场就下了订单。
文化节大获成功,赵燕燕却没闲着。她发现来学刺绣的人里,有不少是上了年纪的大娘。她们虽然喜欢刺绣,可眼神不好,绣起来费劲。
“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适合大娘们用的刺绣工具?”赵燕燕跟姑娘们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不少点子。经过反复试验,她们做出了一种带放大镜的刺绣架,还把绣针加粗,方便拿取。
这个工具一推出,受到了大娘们的热烈欢迎。有位李大娘拉着赵燕燕的手说:“闺女,你们想的太周到了,这下我也能安心刺绣了!”
看着燕燕阁越来越好,赵燕燕心里特别欣慰。但她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过,只要和姐妹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天晚上,忙完一天的活儿,姑娘们坐在院子里聊天。月光洒在她们脸上,每个人都带着笑容。赵燕燕看着大家,心里暖暖的。
“燕燕姐,你说咱们以后还会遇到啥难题?”小荷好奇地问。
赵燕燕笑着说:“不管遇到啥,只要咱们在一起,就没怕过。以后啊,咱们还要把燕燕阁开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刺绣!”
“好!”姑娘们齐声欢呼,笑声在院子里回荡。在这充满希望的夜晚,赵燕燕和她的姐妹们,又开始期待新的挑战和机遇,准备继续书写燕燕阁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