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火药桶,一个月就开上飞机了

第9章 难民出现了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唐火药桶,一个月就开上飞机了
作者:
昆仑后学术士
本章字数:
4978
更新时间:
2025-05-09

郑山站在村口,望眼欲穿,昨天说好好的,今天建砖窑,可何川快两天了,都没回来。

外面不安全,何川家里都急死了。

“郑叔。”何川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

“赶紧回家看看,昨天不回来也不说一声,你母亲和妹妹都担心死了。”

郑山接过木车,赶紧说道。

“好,这些锅碗瓢盆您分一分。”

“这些你不用管啦,赶紧去。”

郑山推了一把,都什么时候了,还想这些。

何川小跑着回家,还没进家门,就听着妹妹小樱在哭。

赶紧推开屋门,小樱趴在母亲身上,不断抽泣。

“母亲,我回来了。”

何张氏一惊,看向门口,迅速擦了擦眼角,可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

“川儿,你……”

“哥哥,我以为你再也不回来了呢?”

何张氏还没说完,就被小樱打断。

小樱扑进何川怀里,不断拍打何川胸口。

“好,哥哥错了,小樱,乖。”说着,从身后掏出一个拨浪鼓,摇了摇,交到了妹妹手里。

“哥哥,这是什么?”

小樱拿着却不知道怎么玩。

“这叫拨浪鼓,好玩吧?”何川抓着小樱的小手摇了摇。

“好玩,哈哈。”小樱被拨浪鼓吸引,忘记哭了。

“母亲,我错了。”

何川抱着小樱坐到床边,对着何张氏说道。

“哎,回来就好,你可不要学你父亲,说出去,一趟就是好几年,外面兵荒马乱的,千万不能在外面停留太久。”何张氏抓住何川的手说道。

“万一出事了,你让我和小樱怎么活啊。”

“母亲,我会注意的,以后不这样了。”

何川也不知道怎么宽慰母亲,只能转移话题。

“母亲,过两天新房子就建好了,到时候咱搬新房子里。”

“好,好,听说房子很宽敞。”

何张氏听到新房,满是憧憬。

又陪母亲说了一会儿话,何川就抱着小樱到了新房这边。

房子里己经刮了墙皮、铺了地面,终于有点后世大瓦房的既视感。

一堆人围在新房前,看着七叔和柱子叔忙活。

两人看着玻璃,不敢下手。

这东西现在叫琉璃,很珍贵,这种平滑方形的就没听说过。

何川特意选的钢化玻璃,不能切割的,照着尺寸,首接安上就行。

“七叔,柱子叔。”

“川子,这琉璃真得要安窗户上?”

“是啊,这样,房子里不就很亮了嘛。”

“首接安吧,咱看看效果。”

“那感情好,来,柱子,上手。”七叔让柱子叔帮忙。

三间大瓦房加上厨房,大小窗户12扇,两人半柱香的功夫就安好了。

“柱子叔,我想把这墙抹上石灰,全涂成白色,您看怎么样?是不是会感觉特别干净,特别亮堂?”

“那就不耐脏了。”柱子叔说出了自己意见。

“不用耐脏,旁边咱再盖个厨房。”

柱子叔捋着短须想了想:“行,川子这想法好,交给我了。”

材料和工具都是现成的,说干就干,柱子叔也想看看,这房子修好后,到底是什么效果。

炉子、烟筒这些都好办,何川又想到了家具。

“七叔。”

何川叫住想去帮忙的七叔。

“我这有几个家具,您看,能不能打出来。”

说着,掏出了张纸,简单画了几个板凳桌椅和橱柜,都是后世常见的模样。

“好,这是好东西啊。”七叔接过图纸,眼睛都亮了。

“那我们家的家具,就拜托您啦。”

“好,好,放心,交给我了。”七叔首接打包票,拿着图纸就忙活去了。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喊声。

“川哥,川哥,村长让你去村口,有人来了。”狗娃匆忙跑了过来。

何川打了声招呼,朝村口走去。

村口

一群流民坐在地上,领头的老汉正在和郑山交涉。

讨饭也是有技巧的,哪里生火,就代表哪里有饭。

其实黄沟村很偏远,在一个山沟沟里,远离大道,很难找到。

这几天,村里还算富足,生火也多,自然而然就吸引了一些流民,七拐八绕还真被找到了。

“老哥,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给口吃的吧。”

说话的都叫邱伯,何川刚赶到,就听到他抱着郑山的手祈求。

郑山也很为难,村里刚过上点好日子,就遇到了这事。

可他也讨过饭,知道这里的艰辛和无奈。

如果不是何川,这个时候,全村也会和他一起去逃荒,板上钉钉的事情。

“郑叔。”何川走上前去。

路边坐着差不多三十来人,竟是老弱妇孺。

“川子来了。”

“他们是?”何川问道。

“哎,南边山区邱家村过来的,想要去东都逃荒,路过咱这。”

郑山解释道,“听说,东都城外己经开始有流民聚集了,也不知道官府什么时候赈灾。”

“那您的意思是?”

“咱的粮食也不多,管一顿饭吧,竟是些老人孩子,也吃不多。”

何川看过《1942》和黄渤的《斗牛》,逃荒的人吃完一家,再去下一家,这一家被吃光,也跟着逃荒,人越聚越多,也怕那种丧良心的。

想必这个时候也是这样。

逃荒的孩子,有几个和自己的妹妹差不多,瘦骨嶙峋,看得何川心里发紧。

“郑叔,让他们进村吧,粮食我想办法。”

郑山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谢谢老哥,谢谢小郎君。”

领头的老汉差点跪下,何川急忙扶起。

让那么大年纪的人跪自己,这可受不起。

“老人家,使不得,您带着他们进村吧,记得不能乱。”何川提醒道。

“好,好,太谢谢你了。”老汉的腰弯的很深,不敢首起来。

邱伯回到流民中,交代了几句,三十多人这才缓缓起身,小孩子也不哭闹的。

何川赶忙跑回村中,立即安排起来。

要说,幸亏今天带回了不少锅,否则还真不一定够用。

“狗娃,你去鱼塘那边,让二牛把存的鱼全带回来。”

“二婶,您把那圆锅都刷一刷,先烧两锅水,给他们洗洗,之后再熬稀饭。”

“豆花,去找你柱子叔,让他先别忙活了,过来垒几个炉灶。”

三十多人也不多,其实不用太麻烦。

何川也不知道大唐什么时候有天灾,他想的是,自己村的差点饿死,邱伯这个村也出来逃荒,其他地方还不知道什么样呢。

距粮食收获起码还得一个月,逃荒的人会越来越多。

大唐皇帝现在还一屁股屎,去年被突厥人逼着纳贡呢。(时间点,记住了)

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官府穷得叮当响,这是现状。

赈灾一定会有,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求人不如求己。

村子可多编几条网,增加捕鱼量,鸡鸭这两月就不指望了,太小。

最主要的还是粮食,只能去买,可这钱就那么几贯,太少了。

要是发现个金矿该多好。

有金手指,居然还能被钱难倒,太丢人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