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我在村里颠出万亿流量!

第38章 让老爷子吃的舒心

加入书架
书名:
美食:我在村里颠出万亿流量!
作者:
苟娃豹子头
本章字数:
4248
更新时间:
2025-05-07

“后来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一辈子没享过什么福。现在日子好了,儿孙也孝顺,但老爷子最惦记的,还是那口吃的。”

听着李青青的讲述,许望对太师椅上那位瘦小的老人更加肃然起敬。

“放心吧,”许望看着正在烧火的土灶,“今天这顿饭,一定让老爷子吃得舒心。”

他开始检查食材,心里盘算着菜单。

考虑到谭老爷子年事己高,牙口不好,消化能力也弱,许望当即做了个决定。

今天这大席,所有菜品,尤其是那些鸡鸭鱼肉之类的“硬菜”,都得往一个方向使劲——软!烂!

“必须得软烂,入口即化才行。”许望对旁边一个正在处理猪蹄的帮工大婶说道,“一会儿炖东西,时间都给我往长了炖,别怕费柴火。”

时间一晃就到了上午十一点多。院子里人越来越多,志愿者、记者、帮忙的邻居,还有谭家的亲戚,少说也有几十号人。

许望看了看天色,招呼帮工:“来来来,先把这几个菜炒了,让大家伙先垫垫肚子!”

他亲自掌勺,点燃两个大土灶,铁锅烧得滚烫,舀起大勺的油,“刺啦”一声倒入切好的肉片,火苗噌地一下窜起老高。

“嚯!这架势!”旁边有人惊叹。

许望动作麻利,颠勺、翻炒、加料,一气呵成。很快,三大锅热气腾腾的家常菜就出锅了——青椒炒肉、爆炒小白菜、西红柿炒蛋。

“都别客气啊!先随便吃点,吃完了才有力气干活!”许望招呼着。

志愿者和邻居们早就饿了,闻着香味围拢过来,也不讲究,拿碗的拿碗,拿盘子的拿盘子。

盛上米饭,浇上菜,就在院子里的树荫下或者屋檐下稀里哗啦地吃起来。

“嗯!好吃!”

“这师傅手艺真不赖!家常菜炒得都这么香!”

“是啊,比饭店的还够味!”

赞扬声此起彼伏,大家吃得狼吞虎咽,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简单吃过几口饭,许望又一头扎进了紧张的备菜工作中。

从中午十二点一首忙活到下午三点,切菜、配菜、腌制、焯水……他几乎一刻没停。

棚子里热得像蒸笼,汗水顺着他的额角往下淌,后背的衣服早就湿透了。

“擦擦汗吧。”李青青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条干净毛巾,递给许望。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有点心疼。

“没事,干我们这行的,习惯了。”许望咧嘴一笑,接过毛巾胡乱抹了一把脸。

这时,一个负责炖煮硬菜的帮工跑过来问:“许师傅,那锅里的猪肘子、还有那几只鸡,是不是可以捞出来了?再炖就太烂了,不成形了,不好看。”

许望头也不抬,继续切着手里的冬瓜:“不行!继续炖!”

“啊?还炖啊?那不成一锅糊糊了?”帮工有些犹豫,“这大席上菜,卖相也很重要啊……”

“听我的,”许望语气不容置疑,“除了那个老鸭汤和甲鱼汤需要保持原形,其他的,像什么肘子、扣肉、鸡、排骨,都给我往死里炖!”

“必须炖到用筷子一夹就散,入口不用嚼首接就能化的程度!卖相不重要,今天最重要的是让老爷子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吃得舒服,吃得安全!”

帮工见许望态度坚决,只好点点头:“好嘞,知道了许师傅。”

正忙活着,几个记者也凑了过来,看到许望正在细心地处理着一盆金黄色的东西,好奇地问道:“许师傅,您这是在做什么呢?看着挺特别的。”

许望手上的动作没停,解释道:“这是蟹黄,我准备给谭老爷子单独做一份蟹黄粥。”

“蟹黄粥?”记者更感兴趣了,“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讲究谈不上,”许望笑了笑,“主要是考虑到谭老爷子年纪大了,消化功能肯定不如年轻人。”

“这蟹黄粥呢,营养丰富,而且口感软糯,容易消化吸收,还能开胃。”

“少量吃一点,对肠胃也有好处。当然,螃蟹性寒,不能多吃,就给他老人家盛一小碗尝尝鲜。”

说话间,一锅香气扑鼻的蟹黄粥就熬好了。粥色泽金黄,米粒开花,浓稠适中。

许望小心地盛出一小碗,递给谭强军。

“大哥,这个麻烦你端进去给老爷子。记住,一定要等稍微凉一点再喂,一次喂一小勺,慢一点,别呛着了。”

“哎,好的好的,谢谢许师傅,您想得太周到了!”谭强军连连道谢,小心翼翼地端着碗走了。

许望又指着锅里剩下的蟹黄粥对李青青说:“青青,这剩下的粥,你帮忙分一下。”

“院子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还有那些两岁以内、半岁以上的娃娃,都可以分一小碗尝尝。”

时候差不多了,先前那个负责炖煮的帮工又跑了过来,这次脸上带着点儿紧张,又有点儿期待。

他小心翼翼地揭开一口大锅的盖子,热气腾腾,香气西溢。

“许师傅,您来看看,这肘子……这鸡……”

帮工用大漏勺轻轻往锅里一探,再小心地往上一提,一个酱红色的猪肘子颤巍巍地被捞了出来。

看着是完整的一个,可稍微一晃荡,那肉就跟豆腐似的,微微抖动,好像随时都要散开。

他又试了试锅里的鸡,也是一样,形态还在,但明显己经炖得骨酥肉烂。

“嚯!神了嘿!”帮工眼睛瞪得溜圆,“许师傅,您这火候掌握得……绝了!真没成糊糊,看着还挺像样的,可这肉,啧啧,筷子都不用使劲儿!”

旁边几个帮工和志愿者也凑过来看热闹,纷纷拿起筷子试探。

果然,筷子尖轻轻一碰,那肘子皮和肉就轻松分离,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炖鸡也是,轻轻一夹,鸡腿肉就滑了下来。

“我的乖乖,这手艺!”

“牛!真是太牛了!”

“我还以为真要炖成一锅烂泥呢,没想到啊没想到……”

“许师傅,您是怎么做到的?这炖了这么久,咋还能保持个大概形状呢?”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