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火星阿西达利亚海盆的量子防护罩外,红色砂砾在暴风中狂舞,而防护罩内的星芒汉堡门店却暖意融融。全息招聘屏上,滚动的金色文字如同跳动的火焰:“招聘60人,月入二万星辰币,奖金年终奖,包吃包住……”这份在火星堪称天价的薪资,让无数求职者趋之若鹜。
在奥林匹斯市的总店,店长陈宇正调试着最新款的量子烤炉。作为首批登上火星的员工,他的智能手表里存着沈知意亲自颁发的“星际开拓者”勋章。“这批新设备能将火星本土食材的风味激发到极致。”他指着操作台,“看这个,用火星紫土豆和地球小麦混合制成的面包胚,烤出来既有麦香又带着独特的矿物甜。”
招聘现场热闹非凡。28岁的地球移民林悦捏着简历,排在队伍中紧张地搓着手。她曾在地球的快餐店打工五年,却从未见过如此的条件。“二万星辰币相当于地球上普通白领的三倍工资,”她小声对同伴说,“而且听说星芒的年终奖是按照门店业绩的10%发放!”
当林悦走进面试间时,智能扫描系统立刻完成了全身检测。“检测到您具有食品研发经验,推荐岗位:新品研发助理。”AI的声音刚落,陈宇的全息投影便出现在她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厨师,更是能在火星环境下创造奇迹的美食家。这里有来自地球的3000种香料,还有火星特有的发光真菌,你打算怎么组合?”
与此同时,在火星广袤的良田区,量子农业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蓝色的光芒。中科院院士张建国站在试验田边,激动地抚摸着垂到地面的稻穗。这些经过基因改良的超级水稻,穗粒得如同珍珠串,每株产量是地球同类品种的三倍。“看这个!”他指着叶片上闪烁的量子荧光,“我们将海水淡化厂区的微生物菌剂与火星土壤结合,不仅解决了肥力问题,还让水稻具备了抗辐射能力。”
更令人惊叹的是小麦种植区。原本在地球上需要半年生长周期的小麦,在火星的量子光照系统下,60天就能成熟。农学家李薇展示着最新的检测报告:“通过调整光照频率和温度曲线,我们成功让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提升了40%。现在这些面粉做出来的汉堡胚,口感比地球上的顶级烘焙品还要好。”
消息传回地球,全球农业界为之震动。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紧急发来合作请求,希望引进火星的种植技术;A国的孟山都公司则在社交媒体上酸溜溜地评论:“这是对传统农业的破坏!”但网友们立刻用数据反驳:“星芒汉堡的火星分店,每天能消耗50吨火星自产粮食,这才是真正的市场需求!”
随着新员工陆续入职,星芒汉堡的后厨变成了创新实验室。印度裔厨师阿米特将咖喱与火星辣椒融合,研发出“星际咖喱酱”;法国甜点师苏菲用超级水稻的米粉制作出轻盈如云朵的舒芙蕾。最受欢迎的是华裔厨师王强的作品——“火星宫保鸡丁堡”,用特制的量子炒锅将鸡丁与火星坚果爆炒,香气西溢。
沈知意亲临开业典礼时,看到的是一派繁荣景象。60家门店的量子屏幕同步播放着美食制作过程,排队的顾客中既有科研人员,也有火星清北学校的学生。“我们不仅要让火星人吃饱,更要让他们吃得幸福。”她对着全球首播镜头说,身后的全息地图上,星芒的门店如同璀璨星辰,正在火星版图上不断蔓延。
当夜幕降临,火星的天空被城市灯光染成梦幻的紫色。星芒汉堡店的霓虹招牌与远处农田的量子灯光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星际景观。员工宿舍区里,新入职的林悦正在和室友们分享一天的收获,她的智能手环上,当月的工资己经到账,数字旁边还标注着一句话:“你正在参与改变世界的事业。”
而在杭城的星宁集团总部,沈知意的二妹妹沈宁正在分析财务数据:“火星分部的营收己经超过地球门店的总和,而且食材自给率达到92%。”沈知意轻点桌面,调出火星农业的3D模型:“通知张院士,启动‘万倾良田’计划。我们要让火星的红色荒漠,变成真正的星际粮仓。”
此时,在火星的各个角落,星芒汉堡的员工们正忙碌而快乐地工作着。他们或许不曾想到,自己手中制作的每一个汉堡,每一粒粮食,都在书写着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篇章。而这片曾经荒芜的红色星球,正在华夏智慧的滋养下,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